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最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人体秘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象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  相似文献   

2.
望诊是中医四诊中的一种,也是中医查病的第一步。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医师通过望眼神能够诊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眼睛与身体的对应有众多说法,如"五轮八廓"等,因此眼神的跟踪与分析对于中医望诊十分重要。使用电脑对眼神的进行自动跟踪首先需要进行眼睛各部位的精确定位,包括眼皮、眼角、白睛、眼结膜、虹膜、瞳孔以及眼袋等;接着需要对眼睛的动作进行跟踪,包括眼球的转动、瞳孔的放缩等。对眼神的分析在定位与跟踪之后,由眼球各部分的形状、颜色、移动速度等信息结合相应的规则对病位、病性作出判断。本文综述了中医中望眼的一些经验总结,并给出了目前用于眼睛定位、跟踪的算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然之舞     
无歌 《思维与智慧》2004,(10):19-19
放眼浩淼天地,自然是心灵之舞的外在表现:一个字,一句话,一道眼神,一种暗示,一次感情的碰撞;季节与之对应的白露、霜降、惊蛰、春分;时间与之对应的凌晨、日出、正午、暮晚;山野与之对应的清流、鸟啭、松烟、茅舍;气候与之对应的晴朗、阴霾、微雨、暴雪。自然有约,肉身涤荡于山水之间,遂使心灵无尘:  相似文献   

4.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这是被心理学界所公认的;透过眼神去窥视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方式。但若有意的、自觉的去从眼神中透视对方心态,就必须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进行人际交往。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语言来实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说违心话的时候,实际上您某些不自觉的动作或外在表现已暴露了您的真实内心。 眼睛常有“心灵的窗产”之美称,它在人际沟通中用途最广,也最神秘莫测。一般来讲,每个眼神都  相似文献   

6.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让孩子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为青少年上网构建“心灵防火墙”。  相似文献   

7.
眼神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信息来源,眼神不仅能表达友爱和敌意、幸福和痛苦等所有的人类情感,而且可以在实行的沟通中,透过对方的眼神,窥探其内心世界,达到相人、知人的目的。 在我国古代,就有辨别眼神的十种方法: 一日神藏。神藏是指将眼神藏在眼睛里面,一般不表现出来。只有当他在宁静时,眼睛才会闪出灼灼的光芒,这种像美玉灵珠一样的光,使人看了感到十分宁静,对他充满信心。这是一种上等的眼神,有这种眼神的人,将大有作为,一定会成就大  相似文献   

8.
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透视窗户内风景的自然就是目光了,目光里流露的爱慕与怨恨、欢喜与忧愁、绝望与期盼就是他看人观世的心态。可不能小看了这小小的眼神,顾盼流连之间,它往往会给命运带来意想不到的悲喜。  相似文献   

9.
护卫心灵     
心灵是什么?庸禄的我们很少问起。不能说心灵就是心脏、大脑、五官等器质性组织,也不能说心灵仅仅是心理、神情、容光、情绪、气质等精神性元素。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心灵,有点像“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生物学家可能认为,心灵是以肉体为载体的生命之光。诗人则会说,如果生命是花朵,心灵就是它的颜色和光泽;如果生命是长河,心灵就是它的奔腾;如果生命是天,那心灵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蓝天白云和霞光彩虹。  相似文献   

10.
哲理思辨     
正说话是口头语言,文字是书面语言,肢体是行为语言,眼神是心灵语言——语言是最生动和丰富的思想。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说出来的只是随想,而只有把随想写成随笔式的文字后才是思想。宇宙万物,各是各的自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3,(5):1-1
对雅安人民而言,这是个灾难之春,但也是爱心融汇之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起,无数牵挂和热切的眼神,开始投向这片或许大多数人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人们以各种方式接力爱心,真情汇聚成股股暖流……  相似文献   

12.
老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自然生命意识和生命自由精神,蕴含着朴素的心灵生态思想。生命哲学之"道",既不是西方的实体性自然,也不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敞显"自己如此"的状态,即人的内在的生命呼声。《老子》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从本体、价值、实践、境界之维阐释了和谐心灵生态的化成路径。"道"生之以生命之本,"德"畜之以心灵之真,"物"形之以心灵之善,"势"成之以心灵之美,通过尊道贵德和人文化成,育成悠然达生的心灵生态,为人们在现代性境遇下自觉化育和谐心灵秩序提供必要的古典智慧。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给现代造神者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迷信与愚昧促成了神权观念的再生,而人类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乃催生邪恶之源。本文依据这些视点,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特征、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和剖析,指出净化人的心灵,塑造崇尚科学和真理的民族灵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心灵有缺憾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痊愈心灵的创伤。  相似文献   

15.
<正>王玉彬著《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一书于2015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庄子在"轴心时代"的哲学贡献称为"心的突破",并认为其有三维内涵:"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本体化心灵"之呈现以及"心灵化生存"之创辟。"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意味着庄子关注的是个体生命如何独立而逍遥的存在于世间的问题;"本体化心灵"的呈现是经由"心"与"道"的理论融合而实现的,庄子由之而营构出了蕴含着"虚"、"通"、"真"、"和"等特征的"常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心灵有缺憾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痊愈心灵的创伤。  相似文献   

17.
爱与恨     
人这种实体的根本特性在于拥有诸心灵偶性。伴有心灵偶性的实体被诸心灵行为所拥有的内知觉明察。心灵现象依奠基顺序包涵表象、判断、爱恨三个层次。作为最高级的心灵现象,爱恨在拥有本己特性的同时也受到表象与判断的多重影响。爱与恨(偏爱与偏恶)具有严格的正误之分。正确之爱恨(偏爱与偏恶)发自个体却不陷入个人趣味,与理智相关却不唯智是从。只有在正确之爱恨(偏爱与偏恶)中,价值位序才能显现,人才能完善自身,德福才能统一。  相似文献   

18.
顾锦坤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43-50
前言外界信息约有90%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人眼通过连续不断地运动以取得这些信息,眼球运动能使外界静止的或运动的目标,在视网膜黄斑部的中央凹上结象。当两眼追踪一个运动着的目标时,眼球可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当眼球追踪一个缓慢而平稳运  相似文献   

19.
晓白 《应用心理学》2001,7(3):63-64
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睛 ,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有 80 %~ 90 %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 ,心理学家们十分重视视觉的研究 ,力图开启一个最有效的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秘密的窗口。经过长期探讨 ,发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即眼动 )过程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0世纪 60年代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眼动记录仪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新价值被重视发现 ,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把心理学家从复杂的记录过程和庞杂的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 ,以及眼动记录仪工作时对被试要求的降低 ,从而使眼动…  相似文献   

20.
天空上面是天空,路前面还有路。一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心里涌动着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其实人生就是我们乘着自己的心灵之舟,向一个很遥远、很神秘的地方划行的过程,而那一次一次奋力划桨所荡起的涟漪,就是我们的心灵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