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的简称,其菩提汉译为觉悟,萨汉译为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之物),全译为觉有情、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修行的层次,菩萨可分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或等同于佛。每尊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八大菩萨”,即是释迦牟尼佛左右的胁侍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  相似文献   

2.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3.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叙述世尊岩金刚密迹主菩萨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1,(4)
从唐宋以来,观世音菩萨像塑为女相,是有其意义和根据的。女人的苦难,从古以来一直比男人多。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无私的母爱升华为菩萨平等慈悲的精神,接引众生趋向正觉的大道,乃是菩萨精神的完满体现。观世音菩萨随缘示现三十二应,千手千眼,拯救多难的烦恼众生,表现了菩萨的无穷悲愿。明旸法师的《观世音菩萨》一文,要求我们奉行菩萨的言教,修习菩萨的大悲法门,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发扬菩萨慈悲济世精神,奉行佛法、诚笃实践,自会得到菩萨的加被。愿大家化热恼而成清凉,同沾观世音菩萨的杨枝甘露。  相似文献   

5.
漫谈肉身菩萨九华山佛学院宽容肉身菩萨指生身菩萨,又有肉身佛、即身佛、入定佛、真身、肉身等称谓,即以父母所生之身体而修至菩萨深位者,故名为肉身菩萨。肉身菩萨于入寂后可得全身舍利。所谓舍利,据《法苑珠林》卷四十所载:“舍利者,西域梵语,此云身骨,恐滥凡夫...  相似文献   

6.
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如来果,是佛法的真义,世尊的本怀。每一个学佛者,都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梵语菩提萨埵汉译觉有情。凡是修大乘道的人,都可称为菩萨。菩萨的品位,从初发心到最后身,深浅差别很大。如一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能称为菩萨;文殊、观音等大菩萨,也称为菩萨。初发心的菩萨,虽然还谈不上具有什么大功德,经中却把他们赞为“众生之上首”,为一切人天和二乘圣贤所尊敬。譬喻狮子初生,就为百兽所畏敬;迦陵频伽鸟在壳中,  相似文献   

7.
漫谈菩萨行     
“菩萨”这一名称,在佛教里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称号。论地位,除佛以外,就算是菩萨了,所以是伟大的,但菩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只要人们根据菩萨行的四摄、六度去实践,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所以是平凡的。菩萨,在印度称为“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在译音的时候,省去“提”“埵”二字,简称为菩萨。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有情”。有情泛指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觉有情,有两重意思:从自利方面说,菩萨是有觉悟的有情;从利他方面来说,菩萨度化一切众生令其觉悟。所以说菩萨是一种有高度觉悟、舍己救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佛教并不把民间奉祀的土地、城隍、灶君等牛鬼蛇神当做菩萨。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語     
《法音》1991,(4)
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神威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  相似文献   

9.
密教多罗菩萨的原型可追溯至印度教的"难近母"女神,相传她是湿婆神的妻子雪山神女的众多形象之一。自公元6世纪始,她被佛教沿袭,受到密教的推崇,其配偶神湿婆亦被佛教承袭为观自在菩萨。虽然多罗菩萨在佛教中通常被描述为观自在菩萨的化身或帮助观自在菩萨救度众生的菩萨,但在图像及文本资料中还可以看到,多罗菩萨实际上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延续印度教中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而演变为佛教中观自在菩萨的配偶。  相似文献   

10.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菩萨之一。隋唐以后,地藏菩萨信仰深入民间,逐渐构成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地藏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为九华山,所以到九华山朝圣的信徒终年络绎不绝;农历七月三十日,是纪念地藏菩萨的节日,各地寺庙届时均举办盛大法事,宣扬地藏的盛德,许多地方还有点“地藏灯”、烧“地藏香”的风俗,地藏菩萨成为僧俗共敬的大愿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玄奘 《法音》2010,(6):1-1
<正>复次宝性!汝等当知,发起无上菩提心土,是为菩萨严净佛土,菩萨证得大菩提时,一切发起大乘有情来生其国;纯意乐土,是为菩萨严净佛土,菩萨证得大菩提时,所有不谄不诳有情来生其国;善加行土,是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心目中,菩萨似乎非常遥远,以为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其实不然,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就是人间菩萨.如民国年间的太虚大师,一生都按菩萨的道德标准修持,并题诗为:"比丘不是佛未成,请你呼我为菩萨."谦称自己按比丘标准衡量,尚未完全合格;以佛的标准要求,也未能成就.但因发心行持菩萨道,所以请大家称自己为菩萨.故大师又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平时谈佛教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知道释迦牟尼是何人,但是一说到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那真是达到了童叟皆知、家喻户晓的程度,并且一至认为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之风范应该极力提倡,我以为这并不是偶然的。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看,菩萨所具有的那种慈悲喜舍、济世度人的大无畏精神,恰好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仁义之风、以德报怨的圣贤之道相融会,使得印度佛教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从佛法的角度讲,具备并圆满了菩萨行是成佛的必经之路。所以,论佛也罢、修佛也好,那就必须要说到菩萨的慈悲本怀及利益众生的无尽大愿。菩萨,全称为菩提…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是殊菩萨道场,以殊菩萨位于众菩萨之首,所以,唐代宗据不空三藏的建议,钦定殊菩萨居于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之右。因此说,殊道场五台山居于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之右。  相似文献   

15.
佛言祖语     
《法音》2010,(11)
<正>对佛有了充分的信解,就得从十善菩萨学起。……一、大悲为菩萨发心——菩萨发心,当然包含了信愿、智能,而重心在大悲心。有大悲心而后想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玄奘 《法音》2005,(1):1-1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舍利子言:‘声闻、独觉无漏净戒,唯求自利回向涅槃;菩萨净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所有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引发净戒,是诸菩萨所起净戒不胜二乘无漏净戒,不名净戒波罗蜜多;然诸菩萨心无分限,普为度脱无量有情,求大菩提引发净戒,是故菩萨所起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名为净戒波罗蜜多。又满慈子!如日轮出,放大光明,萤火等光悉皆隐没;如是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普胜一切声闻、独觉回向涅槃所有净戒。又…  相似文献   

17.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实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民众信赖这位菩萨,并把她艺术化。不仅在寺庙中有各种塑像和壁画,历代画家也精心绘制了数不清的观音像,同时在民俗文艺中,如戏曲、说唱和白话小说,也有大量歌颂观音的作品。观世音菩萨来自印度佛教。佛教经典中对这位菩萨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按照佛教经轨,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可以变化示现为多种形象,如“六观音”、“七观音”、“十五尊观音”、“三十二应”、“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马鸣菩萨传》、《龙树菩萨传》、《提婆菩萨传》合称为“三菩萨传”,想就此三传是否罗什翻译的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振宇 《法音》2008,(3):6-15
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由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千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品》)讲述的是佛向宿王华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经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经一万二千岁证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