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佛随想     
《法音》1992,(12)
我认识一位叫空仁的居士,信佛很虔诚。平日里生活勤俭朴素,艰苦节约,吃菜全买低价的,从未见她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但她却慷慨助人,常将家中的钱物布施给养老院、孤儿院,还为一些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1991年这位居士往生了,临终前她对老  相似文献   

2.
善心的增长与培养我常常会给街头遇见和种种乞讨者一些小小的布施,有时也很慷慨大方,多时仅仅能布施三两个烧饼钱。有次我和一位居士去五台山礼佛,在门口遇见很多求施的残疾人,口念佛号,我悄悄对那居士说:“他们都是菩萨啊,教我们善心常存”。我并不富有,衣食住行的困扰比他们好一点,我是个苦行居士。我乐于布施的原因在于:培养一种善心。一次布施一二元或十几元,是培养善心,不忘慈悲的良机。有次我给一位白发老妇人做了布施,远远超过她开口所求的布施量,老人连说“谢谢”,我也连说“谢谢”。看着老妇人笑展慈颜,我内心很感动。我也经常惭愧…  相似文献   

3.
对境无心,心不为外境所扰,一切自然而然,就可达到禅的境界. 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去拜访一位禅师.二人见面之后,谈禅论道,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用餐时,禅师发现侍者端上来的面一个碗大些一个碗小些,他就把其中大些的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的."  相似文献   

4.
美林     
韩美林的名字大约十多年前我便从报刊杂志上看到,在文化人士的口中听到了。也看到一些文章在评论他的作品的得失长短,他的爱情的不幸。认识他则已经是1993年6月份的事了。一位很热诚佛教事业的老居士告诉我,韩美林信佛,要在全国某一地方造一千尊佛头。此前我就听到文化界和教界很多人在热谈美林造佛一事,甚至于有点儿妇孺皆知的味道。我当时虽然没有和他见面,但我为他捏一把汗,我印象中的文化人和艺术家要么有点儿狂,要么有点儿呆,要么有点儿痴。总之,他们很少注意人际关系,丈量社会的深浅,大家更是如此。从美术馆的某个地方一转弯,再…  相似文献   

5.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6.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宏船老法师, 尊敬的广平法师, 尊敬的团长孙泽智居士,副团长汪国成居士, 朝山观光团全体道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敬备素筵,为宏船老法师亲自率领的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信徒朝山观光团接风,粗茶薄馔,聊表寸心,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老法师、向全团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并对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任务之代局长的光临,表示感谢。宏船老法师是一位愿力宏深、德望远扬的大长老,为了宏法利生,毅然辞别家乡,远往他方,高建法幢,兴修佛寺,慈济有情,指导信众沿着慈悲、利人等佛教轨道前进,数十年如一日,受到东南亚佛教界的敬重。长老身在南洋,心怀故土,十分关心中国的统一、繁荣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1)
一九五四年夏间,我赴北京探望在京工作或读书的子女们,途经上海,会见善友苏慧纯居士于大法轮书局,久别重逢,极为欢忭。是夜承苏居士招待素斋,同席有旧交丰子恺画家,黄忏华居士,陈法香居士,另一位苏联朋友(据说亦好佛学)等,彼此谈叙甚洽。我因抗战前曾读过洪樵舲居士著(《悲华精舍函牍》,平时也读些复胜书院书籍及《避寇集》诗文,仰慕有位马一浮先生道德高深,愧无缘拜晤,深以为憾,席间谈及此事,丰子恺及黄忏华二大德遂自动为我写名  相似文献   

9.
宽恕     
43年的时间似乎已经很长,长得足以使人忘记一个熟人的名字,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一位我曾经很熟悉的老夫人,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她的姓名了,她原来是我在威斯康星州的迈阿密送报纸时认识的一位客户。那是1954年的岁末,那一年我12岁。虽然已经隔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可算是中国一大居士了,如果你们能到北京拜谒到这位大德,那真是你们一生的福分……”台湾净空法师如是云。 一黄念祖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 黄居士生于一九一三年(癸丑)三月初六日。幼年早孤,其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净行超伦。黄居士性自纯孝,常随侍母亲梅太夫人及舅父梅光羲大居士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闻习薰陶,志趣超群。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10月到12月底,四川省佛协副秘书长贾题韬老居士应邀到中国佛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讲演。其间,贾老居士就“论开悟”问题作了成功的演讲,在佛学院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学生们普遍反映:贾老居士知识渊博,见解精辟,观点新颖,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每次演讲,能容一百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校外的一些科学工作者、气功专家及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也经常前来听讲,有的人每场必到。一天中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一些问题,到贾老的居室请教。贾老今年78岁高龄,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我的请教是以贾老在佛学院的讲演做话题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圆明 《法音》1996,(11)
不能不敢不愿──访台杂感圆明我们从学佛到出家,受五戒、十戒及比丘戒,都曾发愿守护,可是台湾的居士们受持八关斋戒的谨严,不能不使我感到惭愧。从正月初八起,中,晚各居士争相设斋,请参访团应供。尤其是能请到家里,更是高兴得很。争取不到的,就很惋惜,认为失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开幕词(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赵朴初各位来宾,各位同道,各位朋友:今天我一来到这里,就感受到一种吉祥的光华,一种喜悦的气氛。我想这首先要感谢韩国和日本的大德长老和善信居士们,是你们的积极参予和不懈努力促成了这次吉祥、喜悦...  相似文献   

14.
怀朴老     
提起朴老,追忆他对金陵刻经处的功德和功绩,就说不完,道不尽!抗日战争之中,金陵刻经处遭受日军严重破坏,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老居士的影堂,即深柳堂,被日军烧毁,经版、图书,抛散一地。抗战胜利后,老居士的孙子杨雨生、立生为祖父的事业不能随它毁掉,到上海向朴老告急。此时朴老正在上海佛教界抗美援朝支会中开会,就赶来南京金陵刻经处考察,知道金陵刻经处在佛教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回上海,向集会的缁(法师)、素(居士)大德,说明情况,必须保护。得大家赞成,就在大会中,推选圆瑛法师等二十五人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7)
1992年3月27日凌晨,当代海内外佛教界敬仰的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去世。黄老居士生于1913年(癸丑)三月初六,自幼常随母亲梅太夫人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闻习熏陶,志趣超群。黄老居士显教曾皈依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法师,密教皈依红教大德诺那祖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与白教大德贡嘎上师,后于1959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阇黎位,受王上师衣钵及遗嘱。抗战胜利后,经梅光义老居士引荐拜谒禅净大德夏莲居居士,深蒙奖掖,成入室弟子。夏老居士于壬申之岁,屏  相似文献   

16.
各位居士发心来这里参加佛七,因缘很殊胜。我本人对各位的精进心、勇猛心、向道心感到非常敬佩。不少居士希望我能经常给大家讲讲佛法,但由于教务工作比较忙,所以各位这种愿望没有能够及时满足,很抱歉。今天已经是佛七第四天了。前几天,明哲法师等已经给各位开示了很多,而且有许多人经常在这里参加佛事活动,经常听各位法师讲法。我今天仅就念佛与修定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佛祖的言教,同各位谈一点体会。我们这次举行的是念佛七,严格地说,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大家每天念的回向文中就有“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话。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  相似文献   

17.
忆访黄念老     
“佛门人物”栏中,佛日《忆访黄念老》一文,讲述了作者与当代莲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的因缘。黄念老虽然已归安养,但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一代大德的音容德范,宛然就在目前。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新华东路的张文清老居士,自幼因得重病双目失明,从没上过一天学。可是她虔诚信佛,1986年10月从普陀山朝拜回来请了一部《金刚经》,当时将近70岁的张老居士,发愿“不论困难再大,也要背诵《金刚经》。”别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张文清请了一位有学问的老人,每天下午给五角钱口授《金刚经》。她克服了视力和年龄大的障碍,靠一个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正>梁启超曾称近代思想界"有一伏流,曰佛学",此"伏流"的引领者,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杨仁山居士。佛教界将居家修道、信佛学佛之人称为居士,杨仁山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大居士。他以居士身广弘佛法,促进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被尊为"近代佛教复兴之父"。  相似文献   

20.
王丽心 《法音》2004,(10):50-51
9月23日.风和日丽.河北赵县柏林禅寺隆重举行明海大和尚升座法会.河北正定临济寺住持有明长老为明海法师授衣挂珠.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在普光明殿送位.退居方丈净慧老和尚在禅堂为新方丈送香板、送位.在万佛楼送座。国家宗教事务局、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有关方面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社会名流、护法居士近八千人参加了升座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