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一部160万字的《印光法师文钞》,仿佛在聆听印光法师的叙说,令人感慨不已。印光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于弱冠之年因惧怕地狱而出家。对他来说,出家是一种追求,但更是一种无奈。他断绝与家人的联系,长期忍受孤独、苦恼,出家后数十年未回乡见父母兄长一面,甚至不知道父母兄长是何时离世的。书中所描述的情景,简直令人目不忍睹。佛教教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过于严酷。善良的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尤其需要无神论。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印光法师生西五十周年之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问世了。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文集,将《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两编未收入的文稿几乎搜集齐全,是学佛、做人和修习净土法门的指路明灯,也是研究印光法师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凡我四众佛子,均应人手一部。此书平装四大册,四号繁体直排,典雅大方,便于阅读,福建莆田广化寺和苏州灵岩山寺均有流通,请购者,可直接去信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泉州开元寺住持妙莲法师于11月5日19时40分在泉州开元寺安详示寂,僧腊65,世寿87岁。妙莲法师俗名金增祥,1913年农历十月初九出生子上海。幼失怙恃,12岁当学徒,18岁起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学佛。1935年3月依日现法师披剃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旋受具足戒。先后亲近圆瑛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等近代佛门泰斗。1937年至1942年,他随侍弘一法师卓锡闽南各寺,备受器重与赞许。弘一法师临终遗嘱:身后事由妙莲法师负责。他不负重托,不仅如法圆满地处理弘一法师的后事,并且完整地…  相似文献   

4.
宏法 《法音》2000,(6):37-38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形成了以大乘八宗为特色的中国佛教。其中,收机最广、三根普被者,为净土宗。在近代,弘传净土法门最著名的,当属莲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他佛儒结合,“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其代表作即为《印光大师文钞》。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称颂印光法师:“居普陀时,虽与世鲜通,然缁白闻名而求开示者日众。法师口宗笔答,凡所为文,字字从性海中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印光法师留下的百余万字的三大部《文钞》,不仅是净宗瑰宝,也是近代学术思想的珍贵财富。梁启超在读了…  相似文献   

5.
徐蔚如编辑、印刷、流通的《印光法师信稿》是最早署名"印光"的别集.该书收录了《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二》、《复邓新安居士书》三封书信,发行5000册.它的出版是《印光法师文钞》编撰的前奏,也是印光法师从"粥饭僧"到"人天师"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对于印光"专修净土"的形象具有导向性和建构性意义,具有文献学、宗教史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三编[近代]印光《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亦名《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分卷上、卷下,亦可作二卷。《三编》,四卷。共十卷。1914年,高鹤年将印光大师数篇文稿交《佛学丛报》发表。1918年,徐蔚如据此并历年搜访所得,编...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1,(1)
1980年12月10日,苏州市佛教协会在灵岩山寺举行印光法师生西四十周年纪念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中国佛学院灵岩山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3,(6)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在整修一新的灵岩山寺内,先后举行了佛像开光和印光法师舍利入塔仪式、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午八时半,大雄殿里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依次分列两序,虔诵经文,由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为佛像开光。十时,由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明开大和尚主法,举行了印光法师舍利入塔仪式。  相似文献   

9.
拾文 《法音》1990,(11)
本刊讯印光法师在三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中期,与著名佛教学者徐蔚如居士的书信手稿,最近在徐居士的外甥张叔文先生家的藏书中发现.这批书信手稿共有十五封信,约一万三千多字,大部分内容未经发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另有印光法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给其皈依弟子何希净(雅南)居士的书信手稿一篇,系由何希净的后人提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在汉传近现代佛教界影响巨大。印光自号"常惭愧僧",作为一个严守佛教戒律、严谨处世的出家僧人,作为一个被同时代僧俗四众视为大师的出家僧人,他何以深刻地有感"常惭愧"?何以自号"常惭愧僧"?其中的微言大义何在?本文依据有关佛典,印光和虚云、弘一等的修持与思想,对此予以诠释,就众生要面对生死大问题的共性,发掘其中终极关怀的意蕴,一窥印光思想在中国净土宗历史上特有的继往开来之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4月1日至3日,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苏州弘化社、合阳阳光爱心助学联盟、净土文化工作坊等联合发起,在合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县政协具体组织的"普烛群品——印光法师思想研讨会",在印光法师故里合阳县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佛教寺院、新闻媒体的学者、法师、记者及合阳县有关领导三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宗教学研究》2003,(3):127-131
本文以剧烈动荡的近代中国社会为背景 ,以印光法师禀儒释心法而救世的悲怀为基点 ,力图揭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宗教追求 ,并略述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帅 《五台山研究》2023,(3):20-25+31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反映了其家庭“奉儒守官”的家风,对印光“儒佛融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出家之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普陀僧、粥饭僧。这背后既蕴含着印光对于自己弘法事业的定位和期许,也可以看出其作为佛教领袖自觉振兴佛教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可以看出印光谦卑恭逊背后的勇猛精进与坚定自信。从印光使用别号的时间、频率和场景,也可以看出其弘法实践中“善巧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印光以佛学理论诠释儒家伦理,不仅促进了儒佛互补,也加深了两者的理论会通;既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理论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佛教中国化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印光法师(1861-1940)是近代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所处的时代,是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最为炽烈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有识之士各怀忧惧,纷纷奋起推动变革。印光为救时劫,力倡儒佛会通思想,希望"儒宗由佛法而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布",试图以此"使人人以自治、自立、自强,""实现国家之国治、国立、国强"。  相似文献   

15.
前言恩师常惺法师示寂,今年已经整半个世纪了。今天青年学僧知道常惺法师的人虽然少了,但他在近代僧教育史上却是仅次于太虚法师的人物,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太虚法师(1889~1947)只活了五十九岁,并未享到高龄就去世;但常惺法师(1896~1938)却更早地在他四十三岁的盛年就圆寂了。这对佛教尤其是僧教育来说,真是莫大的损  相似文献   

16.
胡晓光 《法音》2001,(3):25-26
巨赞法师(1908-1984)是当代著名高僧,其佛学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在中国二十世纪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巨赞法师的佛学造诣堪与当代著名佛学大师吕澂、印顺等比肩,虽然没有撰述宏篇巨制,未能系统全面地把他的思想体系化,但他撰写的大量佛学文章即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与成就。巨赞法师学识渊博,通晓五种外语,研读过七千卷大藏经,对古今中外文史哲学均有极深的造诣。巨赞法师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学者,还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视人生实践的进步宗教家。最近,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三大册《巨赞法师文集》,是目前收集最全的一…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很偶然的机会读到《印光法师文钞》的。大约是91年4月的一天,我游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寺内的游人不多,古刹一片清静的气氛。在新开辟的佛经流通处的玻璃柜里,放着很多新到的佛经和其他佛教书籍。其中有一套四册的《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本,一套两册的《印光法师文钞》续编,都是由江苏苏州市灵岩山寺出版发行的。其中增广本四册是线装的,里面的纸白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正果法师的佛学思想胡晓光正果法师是太虚大师的高足,受过严格的佛学教育,他的佛学基础是法相唯识学,而他一生用功最深切的则是禅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果法师是“学在唯识,行在禅宗”。在太虚大师的门下,正果法师是很有独特性格的一位。他学识渊博,但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从报刊编辑学角度对印光法师《与佛学报馆书》(含节录与补遗)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发现法师所提涉及报刊定位、方针及传播策略、编辑修养与意识、编排业务、印刷出版等多方面内容,称得上是微型“佛教报刊编辑学”,或者“佛教报刊编辑学”之雏形,其观点和建议契理契机,彰显了法理智慧与方便善巧,既蕴含着浓厚的“弘法利生”心怀,又与当代新闻传播规律及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佛教媒体的发展及弘法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明真老法师圆寂一周年了.他老的谢世,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而我则失去了一位良师和益友,内心感到无限悲痛.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他老的音容,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现在当他老圆寂一周年之际,回忆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老的怀念.明老是湖北荆门人,生于1903年,青年时代就进入了佛门,曾就读于月霞法师在武汉莲溪寺创办的华严大学.二十年代初,赴湖南南岳山亲近灵涛法师.以后就一直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