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佛教及藏传佛教音乐在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的过程中只研究其音乐艺术,而不研究其宗教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宗教哲学基础上建立的音乐审美观;不研究藏传佛教音乐对其宗教的意义和作用等相关问题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宗教"  相似文献   

2.
普寿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从恢复寺院之初,普寿寺便着手进行对尼众僧格的全面教育,形成以丛林办学为主体,寺委会统一管理,常住、学院互相配合并各有侧重的丛林、学院双重式现代佛教教育体制。2010年12月29日,在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  相似文献   

3.
甘丹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早建造、规模最大的寺院祖庭,位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该寺是格鲁派开山鼻祖宗喀巴大师于公元1409年在拉萨创立“祈愿大法会”后所建,由此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正式形成,因此,甘丹寺在藏传佛教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寺内藏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御赐该寺的镶满金银珠宝  相似文献   

4.
各地简讯     
《法音》1985,(3)
△上海尼众道场慈修庵,经过一年多的修复,殿堂施设已初具规模。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观性(比丘尼) 法师任慈修庵住持,  相似文献   

5.
桑吉扎西  王丹炜 《法音》2013,(3):37-43,73,77
一、扎塘寺的历史沿革扎塘寺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城内,雅鲁藏布江南岸,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道场之一。该寺由后弘期鲁梅楚臣喜饶的再传弟子格西扎巴俄西所建。关于扎塘寺修建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有说初建于吐蕃时期,也有说兴建于11世纪前后。藏文史料《青史》记载:由(鲁梅派)全体敬仰的格西扎巴俄西所建扎塘寺,其庙堂特别殊胜。在他年届70岁时,岁次辛酉(宋元丰四年,1081年)为扎塘寺奠基,直  相似文献   

6.
上塔哇尼寺是拉卜楞地区最早的尼众道场,在这里修行的尼僧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修持觉域教法。因此,上塔哇尼寺与觉域教法关系密切,有着无法割舍的法脉传承。对其尼众僧团、组织制度、教法仪轨的建构,以及尼众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塔哇尼寺的历史渊源与教法传统、尼众的信仰与法事仪轨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悟性 《中国宗教》2018,(7):32-33
现年98岁的印空长老尼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于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座下圆具。她一生严持戒律,精勤修行,坚持爱国爱教本色,年逾高龄而不断完善道场的各项建设,和合僧团管理,创办江西尼众佛学院,长期坚持以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贡献突出,使大金山禅寺成为全国著名的尼众丛林。印空长老尼,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现任江西省佛教协会咨议会副主席、江西省抚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抚州大金山禅寺住持、江西尼众佛学院院长、大金山禅寺慈善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普照寺巡礼陈星桥普照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哈尔滨市原有多处尼众寺院,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9.
福建比丘尼     
全慧 《法音》2000,(1):59-62
尼众丛林与大德三国吴、晋之际,佛教传入福建。寺院的创立,始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当时福建有绍因寺、延福寺、林泉院等5座寺院。尼众的寺院始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位于闽县(属今福州)的法林尼寺是福建第一所尼众道场,“闽中尼寺自此始”[1]。南朝陈太建二年(570),怀安(属今福州)又增建一所景星尼院。据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在今福州地区范围内(还包括古田、宁德、霞浦等处)一共有尼院93所。其中建于唐代的4所,它们是位于长乐的金砂尼院与禅林尼院,分别建于唐咸通五年(864)…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6)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我国藏传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因年久失修,加之去年塘河地震等,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青海省委、省政府去年指定有关部门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查,并由省政府给国务院写了塔尔寺险情调查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很重视,此次特派由九个单位十一人组成的塔  相似文献   

11.
成通十四年唐懿宗迎佛骨至内道场供养,三天后,便在安国寺瞻礼。安国寺是唐两京所有佛寺中,进入《宋高僧传》人数最多的寺院。元和三年,功德使入驻后,该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寺院。1959年这里出土的密教造像精美绝伦。其地处大明宫和十六王宅之间的特殊位置,钩沉该寺僧、事,考量其在晚唐的政教地位,对我们了解晚唐政教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慧吉 《法音》2014,(6):65-66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提升江苏尼众佛学院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南京佛教文化事业繁荣发展,5月10日至11日,由南京市佛教协会、南京鸡鸣寺主办,江苏尼众佛学院、同泰佛学研究院承办的"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鸡鸣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法师、居士4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江苏尼众佛学院教导长慧吉法师主持。南京市鸡鸣寺住持、江苏尼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莲华法师致欢迎辞,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正现年98岁的印空长老尼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于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座下圆具。她一生严持戒律,精勤修行,坚持爱国爱教本色,年逾高龄而不断完善道场的各项建设,和合僧团管理,创办江西尼众佛学院,长期坚持以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贡献突出,使大金山禅寺成为全国著名的尼众丛林。印空长老尼,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现任江西省佛教协会咨议会副主席、江西省抚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抚州大金山禅寺住持、江西尼众佛学院院长、大金山禅寺慈善协会会长。现年98岁的印空长老尼礼佛门泰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赵县柏林寺的大名,唐代从谂大和尚以80高龄在这里开禅宗一派著名道场,“赵州祖庭”和“古佛道场”在佛教史上留下佳话。以后有幸工作在仅距柏林寺百里的石家庄,我们多次到柏林寺参观、瞻拜,并向该寺住持净慧大和尚请教关于当代佛教的问题,净慧  相似文献   

15.
81岁高龄的波来·强巴洛珠活佛,是西藏察隅格杰寺一世波米活佛,藏传佛教拉然巴格西,曾任西藏佛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迎牟尼佛像前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上,亲手掣出第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为第十一世班禅剃度、取法名、任经师。目前居住于拉萨大昭寺,并为该寺高级学经班喇嘛讲授佛教经典,致力于培养佛学造诣高深的藏传佛教后备人才。日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波来大师在大昭寺僻静的僧舍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内地"汉式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制度,采取了内地传统佛教的丛林教育、现代佛学院教育及藏地佛教的经院式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这一教育制度的融合性;同时,在"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其教育过程中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及对"居士"教育的重视,又体现了该寺教育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承德、五台山为藏传佛教在汉族地区的三大中心。五台山不同于内地其他地方,它是唯一一处具有民间性、历史延续性、民族性的藏传佛教道场,也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并存、青黄并济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8.
周拉 《法音》2009,(5):31-32,33-38
公元8世纪末,印度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论师莲花戒来到吐蕃,与摩诃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根据吐蕃佛教的特点,撰写《修习次第论》三篇。这部论典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思想及修习次第理论之纲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汉传佛教界内部,仍有一些人对藏传佛教持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藏传佛教(很多人俗称之为“喇嘛教”)就是密宗,而密宗,不是神秘莫测,就是异端邪说。因为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再加上接触到非正规途径的宣传,不少人对藏传佛教的正统性抱有怀疑态度。这些错误认识和怀疑态度,也导致了在对待藏传佛教,包括汉族人学习藏传佛教及汉族地区藏传佛教道场的一些问题上,出现偏颇和排斥。为了说明事实,端正对藏传佛教的态度,以利于今后汉、藏佛教与文化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并在更远的前景中,顺应世界佛教不同语系各教派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潮流,本文拟从佛教自身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20.
日前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佛学硕士宗性法师,经文殊院全体僧众推举,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在成都文殊院出任该寺第十八代方丈。宗性大和尚是目前四川各大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宗性大和尚住持之职上承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为宽霖老和尚。宽老已予1999年夏圆寂。文殊道场今日欣得法主。 文殊院始建于南朝,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川西重要的文殊道场和著名佛教寺院。其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火。清时因寺中夜见红光,红光中有文殊菩萨显像,故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庙宇后,寺称文殊院。康熙曾为该寺题“空林”二字,又赐御印一方,御笔墨迹至今犹存。文殊院坐北朝南,占地90余亩。院内多藏珍宝,中以玄奘顶骨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