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爱尔兰、美国、高加索、以色列、中国五个国家(地区)共计1345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测量。结果:(1)五国(地区)中学生高一般生活满意度组人数分布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爱尔兰、美国、高加索、以色列、中国;(2)五国(地区)女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男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女生;(3)爱尔兰学生的家庭满意度最高,中国学生的朋友和学校满意度最高,以色列学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最低、自我满意度最高;(4)性别和国家(地区)对中学生的学校、生活环境、自我的满意度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不同国家(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汉、藏、东乡族中学生智力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肃汉、藏、东乡族中学生智力观的研究,发现各民族中学生对智力主要特征的理解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但在一些特征上表现出文化差别;汉族初二学生与藏、东乡族初二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社会适应力”等项上存在着显着差异;各民族高二组学生对智力主要特征的理解趋于一致;汉族被试在“想象力”,藏族、东乡族在“自信”这一特征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行为责任判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5年起,我们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见《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5期)报告了各族儿童在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发展方面的研究结果,本报告将对各族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吴桂翎  辛涛  张文静 《心理科学》2012,35(2):352-357
采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使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方法,比较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影响在四个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学校大小、生师比对中国香港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校大小、班级大小、学校类型、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学校教育资源对芬兰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类型对美国学生数学素养成绩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智力概念理解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概念内容构成的看法,结果表明,尽管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但人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作为一般能力的智力品质及与智力有关的个性特征的评价很接近,这一结果有利于支持智力概念普遍性观点;成年人与儿童的观点比成年人之间的观点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似乎表明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各类被试对有关个性品质评价的高度一致性表明了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日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文辁 《心理学报》1988,21(2):17-23
本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和日本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进行时的紧张和对考试成绩的介意。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总体性焦虑。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是与两国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婴儿气质的追踪研究——中美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上对婴儿个体差异研究的兴趣正在增长。由于对父母一孩子相互关系问题的探讨导致了对婴儿气质追踪研究的浓厚兴趣。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Goldmith和Cam pos根据七十年代十多位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把婴儿气质的研究综合鉴别,分为四类:行为的模式;时间恒定、遗传与适应性行为的发展;新生的特征;以及社会对身心特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SCL-90和EPQ对153名汉族大学生和157名蒙族大学生进行测查,借鉴跨文化研究方法,对形成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做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蒙汉大学生SCL-90各项因子分均超出全国常模。蒙族大学生SCL-90各项因子分都高于汉族大学生,并在人际敏感、敌对性等8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来自牧区和农村的蒙汉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蒙汉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是形成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为工具,对华东地区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凋查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主性低于农村中学生.(2)男生体育学习自主性高于女生.(3)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主性高于高中学生.4)所有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维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2):93-94
把审美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也是我们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对友谊关系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方富熹  方格 《心理学报》1994,27(1):44-50
该研究以友谊许诺为主题的故事分别对冰岛(雷克雅未克市)和中国(北京市)的7岁和9岁小学儿童作个别随访,探查儿童在友谊矛盾冲突情景中是如何作出行动决定选择及道德评价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文化及年龄变量对儿童有关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社会认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前言归因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行为原因的认知活动。近年来,探讨学生如何解释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研究颇多,但对归因的区域比较研究较薄弱;对中学生的成败归因研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面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学生在几门课程中的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程度的研究尚未看到。本研究拟从这些方面入手,考察①比较不同地区被试对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②比较不同性别被试在归因方式上的异同点③选取数学、物理学业成绩为归因对象.探讨被试对不同课程的归因有无差异。2研究方法2.1被试:选自上海…  相似文献   

14.
成都和拉萨中学生应付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都和拉萨中学生应付行为的特点,通过研究结果提出一些通过教育可以改进不良应付行为的策略。方法采用应付行为问卷对两地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两地中学生采用的应付行为的概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成都比拉萨中学生相对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行为,但拉萨中学生更少采用合理化的消极应付行为;成都初二学生比拉萨的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三种应付行为,但他们自责、退避两种应付行为采用的概率也高于拉萨学生。结论两地中学生以积极的应付行为为主,但幻想、退避应付行为使用的概率也很高,这尤其表现在成都市中学生身上;成都初二学生的应付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对507名深圳和北京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深圳归侨生与非归侨生在“法律规范取向”上差异显著。深圳男女中学生在“金钱权力取向”、“爱情取向”和“家庭取向”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正义公理取向”维度上,深圳中学生和北京中学生差异显著,在“从众取向”、“家庭取向”和“公共利益取向”上,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成员的现状是六个大人一个孩子,小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养成了说一不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为他人着想,集体荣誉感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就是自信心高度膨胀,要不就很自卑。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就其学科的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目前,在速度、力量(包括耐力和爆发力)及灵敏等几个主要指标上,现今在校学生的平均指数比80年代中期下降了3%~5%。而平  相似文献   

18.
“市场营销”这一概念最初是从英文“Marketing”翻译而来的.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商品济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学科.而“市场营销”观念就是指导各类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理念和哲学思想。狭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特指本世纪80年代左右盛行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含义,广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泛指一切指导和约束营销实践及其业绩的根本思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它以成员的共同行为感知为基础,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PISA2003测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的15岁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知觉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秩序,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学校消极行为对数学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一致性;(2)数学课堂上的教师支持、教师负面状态、数学教师间的共识能显著预测部分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3)学生知觉的对学校的看法、校长知觉的教师士气对四个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心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学校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结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有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对各级学校人际交往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学生班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