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一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起源于殷商时期。《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此中的"巴渝舞"就是峨眉武术的最早记载。战国时司徒玄空(后人称"白猿道人")被尊为峨眉武术的始祖,他模仿峨眉山间猿猴的动作创制"峨眉通臂拳",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相似文献   

2.
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除了神奇 的九寨沟,恐怕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就是峨眉山了。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160公里处的峨眉县境内,主峰海拔3099米,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峨眉山有大峨山、二峨山之分,从远处眺望峨眉,细而长,美而艳。 其实,我们所说的峨眉山,指的是大峨山,此山是邛崃山脉的余脉,介于大凉山与邛崃山之间,地质学上称为“峨眉断块带”,是座悬崖峭壁众多的断块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冰浸、…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6,(5):10-13
初秋时节的峨眉山麓,沃野催黄,稻香秫熟。位于峨眉后山柳江光明寺内的稻田里,一串串金灿灿的稻穗,伴着徐徐清风送来芬芳的稻香.  相似文献   

4.
宗教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别,不能套用一般的文学标准判释。虚云一生诗偈颇多,其直接关乎峨眉山者分别是《峨眉访真应老人》、《峨眉山怪石栖云》、《赠峨眉山妙道师》、《峨眉山顶白龙池》、《题峨眉金顶舍身崖睹光》五题九首。以宗教立场臆释,它们均是虚云阐教、弘教之作,含有很深的佛理禅意。由此推开,在释读虚云诗偈时不能仅就文学层面着眼,而更应在宗教意蕴上多做功夫。  相似文献   

5.
本刊特约通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视察峨眉山后指出,建设峨眉风景区、发展峨眉旅游事业,一定要从佛教名山出发,保持佛教特色,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切莫“佛头着粪”而使宗教、旅游两败俱伤。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峨眉县境,距成都168公里,属横断山系的邛崃支脉,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600多米。《峨眉山志》引《郡志》云: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境。以其“云鬟凝翠,黛遥状,真如螓首峨眉”(《犍为郡志》),而名峨眉山。峨眉山包括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周币千里,八十四盘,立于青云之端。大峨最高,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  相似文献   

7.
片石滴水     
今入峨眉方识秀源出般若始成英翠滴峨眉赏苍峦碧嶂兰香禅院思般若菩提志凌金顶沐佛光普照人间菩提树远赴峨眉学行愿竟渡神州智慧海超人善超一霎念烦恼不烦三世佛果然峨眉秀色甲天下正须金顶佛光朗乾坤借来春风沐桃李拂得人间一般平燕京鲁人冯今源  相似文献   

8.
张妙 《宗教学研究》2007,(2):166-170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与蒲公传说联系密切。笔者分析认为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不始于蒲公传说,但该传说也包含某种历史性的暗示。  相似文献   

9.
杜宪 《佛教文化》2009,(5):48-54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地处峨眉城东门外。寺院占地百亩,城垣田亘,柏楠环绕,殿宇数重,气轩轾昂,为峨眉“十方丛林”。 寺院由无穷国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师历经艰难,募于蜀楚,再入京城,向崇信佛教的慈圣太后化缘。太后闻师发心在峨眉山铸供千手千眼观音铜菩萨像,即赐千金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24-25日,由峨眉山佛教协会主办,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讲堂"隆重举行"历代祖师与峨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佛学机构的高僧大德与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普贤精神、峨眉  相似文献   

11.
“全国武术之乡”台儿庄,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特别是回族武术,更是独树一帜。在回族中长期流传的有:查拳、六家式(为回族六门户老一辈各创一式)、弹腿、洪拳、炮拳等。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为回族所独有,有“回回拳”、“教门拳”之称。回族的弹腿、查拳、心意六合拳、八极拳、回回十八拐等,均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把回族常习的武艺划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嵋并列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由甘肃派来台儿庄清真寺的阿訇姓杜,其女儿武艺超群,拳术、剑、棍均高人一等。她将…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学的韵、气、神、阳刚、阴柔等,在武术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同时武术中也表现出节奏美、姿势美、劲力美、神形美等特征。美体现在武术中,武术中渗透着美。  相似文献   

13.
童年往事     
舒立 《思维与智慧》2009,(10):48-48
家父老舍先生是满族人,从小就对武术感兴趣,长大后还能打好几路拳,剑、枪、棍也使得有模有样。很可惜,他在50岁时患上“坐骨神经痛”的毛病,这种病一犯起来虽不至于要命,但还真是寸步难行,得完全卧床。家父平时特别小心,既不敢久行,也不能久坐,更别说练武术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寺庙很多,道观也不少,而且大都悬有楹联。道教楹联按照不同的供奉场所和奉祀对象分类很细,内容风格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知人论世。道观中许多楹联亦庄亦谐,饱含哲理,寓意深刻,对人处世极有启迪。峨眉山灵官庙司命殿联云:  相似文献   

15.
穆斯林武术,中国民间一般叫做"回回武术",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中国穆斯林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遍布全国的回族穆斯林,历史上就有习武传统,并且英杰辈出,代不乏人。独具特色的穆斯林武术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读雪 《佛教文化》1996,(3):31-31
峨眉忆昔峨眉住,往来侣白云。朝辉映林表,暮搞漫溪幽岭觅苦去,观候反径行。夜阑卧样室,俯听林涛声。独坐独坐禅房里,静心似醉统。金民树秒疾,黄叶门前多。原野露应冷,裸枝蝉不歌。冉冉繁华逝,锋如一梦过。回向──为“人间佛教”而作任黑风晏重雨阴雷甲地向最高位苗为登攀看万山之巅土人稀有落英缤统劳率美鲜俯瞰着山露地把基转被贩的句子颓的道通无数的同胞在风雨中挥朝着手臂无司合摄若不得他们泪涌悲眼山控的风雨妞刀似尽尚挟着雷超用光闪闪地屹立山顶浑自震颤他终于下山回门人间破败的村子颓的道逼分娩的婴俩和着唱唱沉沉的黑夜…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峨眉山佛教协会主办的僧伽培训班,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于今年一月十九日结业。这次训的学员共三十六人,都是峨眉山佛协最近两三年招收的学僧。在省佛协秘书长遍能法师指导,学员们学习了宪法、佛教仪规、殿堂课诵、峨眉山佛教史,以及初中语文、中国近代史等课。峨眉山僧伽培训班结业@郑华洲~~  相似文献   

18.
名闻国内外的穆斯林武术家艾哈迈德·王新武,是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武术协会主席,还担任银川市体委副主任等职。 王新武现已年过半百,出身于武术世  相似文献   

19.
普贤道场峨眉山骆坤琪佛教有四大菩萨,因此需有四座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座山,都是风景如画的名山,林木葱茏,峡壑幽深,离尘绝俗,氛围清静,确是借人修持习静,宏扬佛教的好...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     
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峨眉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称为普贤菩萨道场。清蒋超《峨眉山志》引《华严经》卷四十五《萨菩萨住处品》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日贤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以此证明峨眉为普贤道场。近代释印光重修《峨眉山志》驳其说。他认为“峨眉山有佛光圣灯,虽可称为光明山,但峨眉不在佛说法处(菩提场)的西南,普贤也不名贤胜。”他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