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 公元二八五年,百济博士王仁渡海到日本,带去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这是孔子学说传入日本之始。 公元七世纪,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除了第二条外,多为儒家思想。如第一条便是“和为贵”。大化革新和大宝令的内容,有许多也是以孔子思想为根据。  相似文献   

2.
"圣纪"是穆斯林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和归真的传统宗教仪式活动。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12日),归真于伊斯兰教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所以,"圣纪"的涵义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二是缅怀先知穆罕默德的归真。"圣纪"在中国穆斯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地区都有举行"圣纪"活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肜像焉。”晋袁宏《后汉纪》的记载与此略同;又《佛祖统纪》等书也记其事。传蔡情于明帝永平初遣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  相似文献   

4.
公元6世纪中期佛教传入日本,自朝而野地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缺乏教理体系的日本原始神道教受到了佛教"本地垂迹"说的全面冲击。14世纪伊势神宫外宫祠官度会行忠、度会常昌创立伊势神道,托名撰写《神道五部书》,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神话与中国道家哲学中援引观点,试图构建可以对抗"本地垂迹"说的理论体系。其中,脱胎于道家哲学的"混沌"观便是伊势神道进行教义延展的支点。本文即是对伊势神道的"混沌"观进行解构,以阐释其理论来源、构成以及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一些学者据明《道藏》所收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关于刘歆《七略》的记载,认为《老子》通行本上、下经章数(上经三十七,下经四十四)是刘向定著的。事实上,《混元圣纪》的记载有讹误,谢氏原书名为《老君实录》,与南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序说》所引一致,也即刘向划分的应是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今通行本上下经章数,可能出自河上公本。  相似文献   

6.
姜太公庙与姜太公旅游中心方舟齐都临淄建太公庙,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合莅事。"至唐,诏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诏令西京、东京及天下诸州各置武成王庙奉把。这时临淄虽不...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包括八十一篇论文,不是一人一时之手笔。其各篇的创作年代和编纂成书以后的沿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根据史书有关记载,考证《内经》的丰富内容和文字气象,大致可以断定留传至今的《内经》为战国末年至东汉时代的作品。其中《素问·天元纪》以下七篇《大论》,系唐人王冰整理编注《素问》时(约公元762年  相似文献   

9.
"哲学"、"真理"、"权利"在日本的定译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颖 《世界哲学》2001,1(3):68-71
我国自清末以来使用的一些重要学术用语的译名来自日本。要梳理这一段所谓“学术国缘”需要先从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谈起。古代日本由于没有固有的民族文字 ,他们采用了中国大陆传来的汉字。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录了公元一世纪前后日本人 (当时称“倭人”)到中国大陆朝贡的情况 ,很有可能汉字就是在这时候最初被带到日本列岛的。公元 2 85年 1月 ,百济人王仁向当时的日本天皇献上《论语》和《千字文》 ,汉字文献开始流入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汉字是日本人使用的唯一一种文字。现代日语是一种由汉字和假名共同构成的文字 ,其中的汉…  相似文献   

10.
《管子》书中反映的市场意识王京龙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然体现,而市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着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先秦时期的齐国,自太公姜尚建国时期,就有"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到春秋时期,齐桓公...  相似文献   

11.
开封东大寺“护国清真”题词的由来白宗正坐落在开封市清平街南头路西的东大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敕赐增修"。东大寺大门门楣上曾悬挂着蓝底金字行书"敕建清真寺"匾额一方,"文革"前该匾已不见踪影,现在悬挂的是原新华社...  相似文献   

12.
开封东大寺“护国清真”题词的由来白宗正坐落在开封市清平街南头路西的东大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敕赐增修"。东大寺大门门楣上曾悬挂着蓝底金字行书"敕建清真寺"匾额一方,"文革"前该匾已不见踪影,现在悬挂的是原新华社...  相似文献   

13.
那烂陀     
那烂陀,译言施无厌。此寺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附近。有关此寺的历史,在藏族著名大师多罗那他1608年成书的《印度佛教史》有这样的记载:那烂陀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自乳王时期。著名的古印度佛学家龙树大师曾住持过那烂陀。公元六世纪中叶该寺扩建,进而成为学习文化,尤其是研习佛学的大学院。公元七世纪比哈尔王嘎那嘎时期又扩建了一次,公元十世纪成为印度最有名的大寺。那烂陀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个培养佛教徒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而且是个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个医院、三个规模不同的图书馆和一个给僧人供奶的畜牧场。据记载,该寺鼎  相似文献   

14.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15.
熊烨  黄兴旺 《法音》2022,(8):39-44
<正>一、引言根据相关文献、史料、石窟题名的记载,有诸位禅僧在公元五世纪初期到访过河西走廊。例如《高僧传》记载到:“外国禅师昙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1]且炳灵寺169窟第6龛(420年前后)中,也有比丘道融与昙摩毗的造像与题名。[2]此外《高僧传》中,也记载了禅僧玄高在西秦(409-431)隐居在麦积山,  相似文献   

16.
《隆兴编年通论》,简称《编年通论》、《通论》,二十九卷。南宋隆兴二年(1164),隆兴府沙门祖琇撰。收入日本编《续藏经》第一三○册.祖绣,号石室。禅宗僧人。著有《僧宝正续传》七卷,收录北宋之末、南宋之初的禅僧三十人,今存。另撰《佛运统纪》,“放左氏,寓褒贬法,兼述篡弑反叛灾异之事。”(见《佛祖统纪·通例》)初与《隆兴编年通论》一起流传,宋本觉撰《释氏通鉴》十二卷,在采摭书目中并载两书。以后《佛运统纪》湮没不传,至元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时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7.
姜太公墓之谜张龙海姜太公墓在何处,是个难解之谜。史书记载主要有三处:一、山东临淄。魏人王象、缪袭所撰《皇览》日:"吕尚家在临淄县城南十里。"《齐记补遗》云:"太公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的更为具体:"太公衣冠家,在...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战国策》都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散文的优秀代表,它们在记载历史的同时,也在文学方面有着突出的特色和贡献。《史记》成书于西汉,司马迁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战国策》的资料,所以二者有这前后继承的关系。但是由于两本书的作者在史观、资料和创作水平上不一样,所以它们对于同样的史实会有这不同的记录方式。本文就是从记载冯谖这个人物着手,选取几个方面来分析《史记》与《战国策》记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显扬圣教论》结构试析释迦世尊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佛灭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七百年后龙树菩萨(约公元150—250)创立大乘中观学,九百年后无著菩萨(约公元四、五世纪)开创大乘瑜伽行派。从无著开始创立瑜伽学,到玄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