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9月15至16日,"海峡两岸慈航法师佛教思想学术讨论会"在福建福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福州、厦门与台湾等地的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5篇,涉及到慈航法师的生平与事迹、思想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初,《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建侨报》、《泉州晚报》等各大媒体共同报道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8月2日,福州市道教裴仙宫内的千年古榕树———“榕城第一古榕树”惨遭“毒手”,被人砍去了一根直径达70厘米,长达10多米的枝干。“榕城第一古榕树”位于福州市道教裴仙宫后院,相传植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树龄,树高约22米,树冠如云,遮天蔽日,胸围达14.5米,是目前发现的我省胸径最大的古榕。已被列入福州市一级古树名木范围进行保护。由于…  相似文献   

3.
吕立峰 《现代哲学》2004,(2):124-125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广州、武汉、济南、哈尔滨、福州、长沙等地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自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首位基督教传教士来福州传教至今,基督教在福州宣教已有160年的历史。在这百多年风雨历程中,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揉和。本文描述了近代西方基督教传入福州后,基督教圣乐事工在福州教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教会音乐对福州社会、音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邢唯 《美与时代》2016,(9):134-135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是福建省省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城市之一。福州不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港口,还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从事和发展漆艺创作的文化环境、适合漆艺制作的自然气候条件,加之优越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漆艺代表品牌、人物等因素相结合,使福州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其中福州漆艺作为福州特色文化代表,成为了福建省乃至中国漆艺品牌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福州孔子学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2年11月21日在福州召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福州孔子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福州的孔学研究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势必把该市的儒学研究推向新高潮,为海内外文化学术交流和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积极贡  相似文献   

7.
周书荣 《法音》2008,(10):59-59
10月11日,福州瑞峰林阳禅寺隆重举行修达法师荣膺方丈晋院升座庆典活动。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法师为修达法师送座。为修达法师挂朝珠、送龙杖、送禅杖的分别为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怡山西禅寺方丈赵雄法师,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福建雪峰崇圣禅寺兼旗山万佛寺方丈广霖法师。省内外各界嘉宾及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共5000多人前来瞻礼、致贺。  相似文献   

8.
基督闽恩教会是用福州话布道、以福州人为主的教会,是美国华人教会信徒增长最快的教会,所属有纽约曼哈顿教堂、纽约布碌仑教堂、费城教堂、纽约皇后区Elmhurst的聚会点。福州新移民走进闽恩教堂的原因如:在福州就开始信基督教、在福州接触过基督教、为了寻找心灵慰藉、为了学习英语、为了更好地找工作、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因病受到照护、为了取得绿卡、为了建立新的人脉关系、出于好奇和寻找心仪的对象。闽恩教会能迅速发展,与一批颇有使命感的牧师全力以赴的努力分不开;教会功能多元化,也是闽恩教会能长期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10月27日,中国当代著名高僧明旸法师故居修复落成典礼暨明旸法师像安奉仪式在福州三坊七巷隆重举行。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明旸法师曾在榕驻锡的有关寺院、省圆瑛大师研究会以及福州当地的僧众300多人参加典礼。  相似文献   

10.
福州民间宫观里的文物刘湘如福州民间宫观庙宇,星罗棋布。随着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海外广大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捐助,许多宫观庙宇在恢复与修缮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文物。福州台江区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是为纪念唐末五代一位为民除害、抗旱救灾的道人张慈观...  相似文献   

11.
2004 年 12 月 10 日至 14 日,第二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美国旧金山市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年青学者共 38 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及法国的大学和研究院。会议共收到论文 38 篇,内容涉及基督教信徒的探究、基督教与社会服务事业、基督教与少数民族、基督教与中华文化、基督教教案研究、基督教神学探讨等诸多论题。关于基督教信徒的探究。福建师范大学翁伟志的《福州美以美会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9-10日,榕城福州微风轻拂,暖阳如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民族宗教研究所承办的部分省市区宗教研究工作座谈会在福州  相似文献   

13.
杨国忠 《天风》2009,(1):34-34
2008年12月12日上午,福建省基督教两会在福州三山陵园举行天恩墓园教牧区开园揭幕典礼。省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林志华牧师、苏伟垣牧师、岳清华博士、王忠坤长老和杨国忠牧师出席了典礼。揭幕典礼由省基协会长林志华牧师主持,福州基督教铺前堂咏恩诗班在典礼上献唱。天恩墓园是福建省基督教与福州三山陵园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基督教陵园专区,  相似文献   

14.
《福建宗教》2002,(1):22-23
为进一步推进宗教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爱国爱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1年12月11日,福建省民族宗教厅组织福建佛学院女众部学生参观福州软件园产业基地、福州历史文化长廊、温泉公园、江滨公园、森林公园等地方,通过直接参观让学员们感受福州近年来市政建设、市容市貌、高新技术以及社会文化事业等的发展变化。去参观的100多名师生乘兴而去、满载而归,她们都表示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王荣国 《福建宗教》2001,(4):26-28,31
自虔诚信佛的王审知家族统治的唐末起,闽中寺院猛增,福建佛教进入繁荣,福州尤著。然而王审知去世后,由于统治集团内讧而导致闽国灭亡。南唐据闽北、闽西,留从效——陈洪进控制闽南漳、泉,吴越国割据闽东福州。吴越国实行崇奉佛教的政策,境内佛教极盛,成为当时我国佛教一大中心。福州自天福十二年(947年)起至太平兴国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史上福建的佛教,以宋代最为隆盛。当时同在福州的两个寺院,就先后刻了两部大藏经。一是东禅等觉院的《崇宁万寿大藏》,一是开元寺的《毗卢大藏》,两藏同被称为福州本或闽本。但是历时将近千年,这两部大藏的遗物,在我国久已无存(闻太原崇善寺藏有若干《毗卢大藏》残卷)。只有日本还保存数藏,都已成为国宝。我国佛教学者对此的研究似不多见,甚至连它的名称也少有所闻。六十年前,日本佛教学者常磐大定博士来华,考察佛教史迹到福州时,在踏查东禅、开元二寺之后,毫无所得。他曾感慨地说:表现福州佛教文化的是雕造两部大藏经的事。一部是东禅等觉院刻的,一部是开元寺刻的,两者同称为福州本。福州本是按照蜀本五千四十八卷,增加新译经论和此方撰述。这个大业,完成于民间之手,而且刻了两部,这是文化史上一大事业,可说是福州莫大的光荣。但关于这个大业,却没有什么资料可得,《福建通志》、《福州府志》等都没有什么记录。甚至当地也没有口碑流传下来。现在只有开元寺某条街名,被称为经院巷,约略可以推察是从前藏过大藏经版之处而已。余闽人也,早知福州除鼓山、雪峰等名刹外,市区还有东禅寺、西禅寺、开元寺、法海寺、庆城寺等许多寺院;但于东禅、开元两寺在宋代曾刻大藏经的事迹,一向并未留意。最近偶然看到1958年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六巷第二号、第七卷第一号),先后载有小川贯式氏的《福州崇宁万寿大藏的雕造》和《福州毗卢大藏经的雕印》二文,引证繁博;虽然时隔三十年;对我仍有启发,因而翻译,分两次发表,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传入福州虽然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但民国以前建在福州城内的教堂只有两座:一座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初、后来被改为关帝庙的三山堂;另一座就是位于城内鼓西路的西门天主堂。 西门堂所在的福州鼓西路,原本是一条横贯城内鼓楼前的狭窄古街道。1900年,一位漳州籍教友自愿将鼓西路的临街三进单层木构平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捐献给教会,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9,(8):34-34
2009年7月10日至11日,由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主办、福州市基督教两会和福州市基督教中心堂——福州花巷堂协办的“福建省基督教首届圣乐赞美会”在福州花巷堂举行,来自全省9个设区市基督教教会的28个诗班和福州、泉州、厦门的3个联合圣歌团共1400多人参加了汇演。持续两天的赞美会共演唱125首圣乐歌曲。赞美会还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音乐学院等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和讲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福州建设步伐的加大,提高城市整体的规制和景观设计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尤其是21世纪福州进入大都市建设阶段,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质,重视城市的文化景观品位正成为一种趋势。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景观的优势也逐渐胜出。文章借福州黎明湖的重修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造园思路,以期与同行与业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开发较早,被誉为“海滨邹鲁”,也是宗教荟萃之地,而道教在福州有着悠久历史,对当地生活、民俗、文化以及对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早在秦汉期间,福州就有方仙道、黄老道活动的踪迹。相传,在汉武帝时,江西临川何氏九兄弟,来到福州于山修炼,又至仙游九鲤湖炼丹,用丹饲养湖中鲤鱼,鲤化为龙,九人各乘一龙腾去,人称为“九仙君”。南朝萧齐时,道士王霸善黄老之术,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所撰《三山志》载:“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