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本书聚焦于朱子的历史观,即朱子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世界",以及在朱子的内在视域下,历史世界以怎样的形态展现。这样的论题突破了传统朱子研究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中国社会科学(jE京).1995。2.j~11 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孟庆仁∥齐鲁学刊(曲阜).1995.2.4~8 青年马克思早期哲学视界中的主体辩证法/张一兵∥河北学刊(石家庄).1995.2.21~26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俞吾金∥哲学研究(北京).1995,3.17~27 论毛泽东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思想/詹万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京).1995,1.73~76 论毛泽东的实学思维及其意义/魏宗禹∥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太原).1995,1.29~34 。实践哲学”和“生产力哲学”一的比较研究/胡…  相似文献   

3.
“思想”是《逻辑哲学论》中一个很重要但又很不清晰的概念;维特根斯坦本人,以及常见的哲学文献,都没有为此概念提供清晰可把握的解说。如何准确理解这一概念,仍然是诠释《逻辑哲学论》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论文从《逻辑哲学论》提供的直接文本依据出发,立足于“思想的本质是逻辑”这个较通行的解读,对青年维特根斯坦关于“思想”的主要论题作学理上的梳理;其次,以维特根斯坦致罗素的信件为线索,论文尝试收集一些间接证据,讨论将“思想”解读为心理对象的可能性,并阐明这一解读会产生的一些困难;再次,基于一些认识论上的理由,论文建议:对“思想”概念作逻辑主义解读更契合《逻辑哲学论》的文本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幽灵——对所谓马克思生存论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其中马克思的“生存论”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围绕着能否将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相联系的问题,哲学界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提出这一思想,但“这一构想是我们结合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从马克思哲学中解读出来的并且也属于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的理论结构”(邹诗鹏,2001年);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哲学变革的最根本的方面,正在于启动并引导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另一派则认为,以生存论来解读马克思哲学,实际上“使对问题的讨论偏离历史的真相,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东…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3):160-166
作为当代儒学理论建构系统的典范之一,道论诠释学以"道"为核心,在创造性地综合儒道佛的基础上以"存在三态论"重构了中国哲学的古典存在论,阐明了与这样一种"道"之存在论密切相关、相互支援并且具有一定方法论特征的道之"诠释学"。这种道论诠释学蕴含着诸多富有独特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特征与思想价值:以"诠释学"这一理论框架重新整合、安置了中国哲学的存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以"存在三态论"这一思想建构有机地综合了中国哲学与文化领域儒道佛三大思想系统,厘清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可能与相应关系;高度重视社会历史生活总体视域下的意义诠释与生存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实践哲学特征;适当地提升了语言在中国哲学中的存在论地位。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的体用哲学具有突出的历史性哲学向度,而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以"治化论"为标志的历史哲学领域的探究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熊十力思想的历史哲学向度一直未能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深入挖掘被学界所忽视的熊十力思想的历史哲学向度,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详细回顾,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熊十力以及现代新儒学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4,(6):2-3
凡需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室联系。(北京1 1 22信箱)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有关论述与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渊源初探/崔在莹∥呼兰师专学报,1994.1·1~7 总论 J、:p p乙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终结/李勇∥历史教学问题(沪),1994.2.38~43念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及其逻辑基础/曾志,孙福方∥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3·15~23西田几多郎与中国古代哲学/徐永生∥日本学刊(京)' 1994.3.98~108 中国哲学史专论论近代中国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李坚∥北方论丛(哈尔滨),1994.2.34~39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现实主义——重读恩格斯致敏·考茨基。玛·哈克奈斯的信有感/李万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6老子哲学与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林源//江苏社会科学,2001.6邓小平实践思维的特色/杨宏云//苏州大学学报,2001.4论人的全面发展:历史与现实——学习“七一”讲话  相似文献   

9.
R·G·克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wood,1989—1943年),英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其晚年尤为侧重于探讨历史哲学,由于他在历史哲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被认为是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家。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近几十年来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发展和成就,部分地要归于克林伍德”。他的著作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其少年时代的作品,《宗教与哲学》(1916),《知识的图式》(1924)。第二组包括《哲学方法论》(1933),《自然的观念》(1934),及《历史的观念》(1936)的大部分。最后一组包括他的《自传》(1939),《形而上学说》(1940),及《新利维坦》(1942)。《艺术原理》(1936)则部分地与第二组接近,部分地和第三组接近。②其中,他的学生和友人T·M·诺克斯整理的在其死后出版的《历史的观念》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历史哲学的思想。下面我们对克林伍德的历史哲学的主要观点作一简介,并综述一下对其历史哲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马列毛邓理论、其他领导人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伟大实践的智慧———邓小平理论的几点哲学启示 /李德顺 //学术研究 ,2 0 0 2 . 5开创中国新历史的指路之作———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哲学蕴涵 /陆剑杰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0 2 . 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11.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客观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黑格尔毕生关注的焦点。奥伊则尔曼指出:“黑格尔注意的中心始终是人类历史的辩证法。”R·S·哈特曼甚至说:“历史哲学是黑格尔体系的顶点。”R·J·兹伯特认为:“黑格尔是文明社会所造就的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现代所有关于社会变化的哲学和社会学都打上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李存山本文对曾振宇同志的《董仲舒气哲学论纲———兼论中国古典气哲学的一般性质》一文提出商榷。一、董仲舒的气论思想不是中国气论的典型形态,由此不能揭示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二、曾文不明源流,不作分析,误把董仲舒气论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末世论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巴黎生活的几年是我哲学创作的旺盛时期。我写了一系列我自认为是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自由精神哲学》、《论人的使命·悖论伦理学尝试》、《自我与客观化世界·孤独与交往的哲学体验》、《精神与现实·神人的精神基础》、《论人的奴役和自由·人格主义哲学的尝试》、《末世论形而上学的尝试·创造与客观化》、《神的东西与人的东西的生存辩证法》。我还写了另一类著作:《人在当代世界中的命运》(此书比《新中世纪》更好地表达了我的当代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以及他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之环的思想,在他的整个学说中具有出发点和方法论的性质。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评价和借鉴他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些思想做点评介,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一(一)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皮亚杰认为:“从古希腊时代的数学一直到十八世纪末的实验心理学,所有科学都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过程。”(《心理学与认识论》第5章:“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企鹅出版社1972年英文版。以下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均出于此)他认为,正是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哲学视角下的“全球化”范畴/唐昆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陈爱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张其学//哲学研究,2005.6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曹玉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曾凡跃//探索,2005.3伦理的激情: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解读/张亮//学海,2005.3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俞吾金//云南大学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英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M.Oakeshott,1901-1990)以政治哲学享有盛名,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同样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历史及其他论文》(包括《经验及其模式》)一著中,欧克肖特对历史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历史概念存在着暧昧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林洪学术研究198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通史的研究对象与历史认识论——兼评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叶卫平重庆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苏联哲学界近二十年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朱传棨 哲学研究 1987年第2期论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美]N·雷温哲学译丛 1987年第2期要把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不断向前推进薛暮桥人民日报 1987.8.20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维护中央权威思想的历史考察/邵民,李越∥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5,3.12~15 论马克思在辩证法上实现变革的实质/吴仁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赣州)·社会版.1995,2.1~5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郭郁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19.
心性问题是中国哲学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 释、道三家都曾开创出本门独特的心性思想体系。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学 者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以为道家(涵道教)之讨论心性问题乃是由于佛教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思想 刺激的结果。本文作者通过对原始道家道论、心性论思想的研究,认为原始道家以精神提升为归依 的心性哲学乃是内在于其修道、体道思想之中。心性思想奠基于道家道治基础之上,是道论逻辑展 开的必然结果。作者还着重结合禅宗心性理论探讨了原始道家心性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