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道家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周易》中有关乾坤、卦的思想,是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为例,详细考察其宗教法术蕴涵的《周易》思想,指出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法师的禹步,其科仪始终按九宫八卦布局行法,此深得《周易》思想天人关系的精要.作为仪式中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周易》八卦符号,表达出中华先民对自然界阴阳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4.
道教法术与民间术数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法渊源于民间术数,是民间术数的精致化、系统化。而在民间法术走向精致化、系统化的过程中,戒律传授与经篆传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法术的实践中,民间的法师往往无篆可授,行法而不受篆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民众的实际宗教需要中,“法”比“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具有多元信仰的特质,其多元神灵系统受儒释道三教影响颇深。论文通过对梅山教的三峒梅山、梅山法主、梅山教的民间土俗神、梅山教神坛的道教神祇的考察,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元神灵系统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中国道教》2008,(1):29-32,33,4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在西南地区的瑶、壮、苗、白、土家、纳西、彝、羌、侗、水、布依、仡佬、仫佬、毛南、阿昌等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道教法术,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道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道化四夷",其弘扬大道济世度人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艳 《中国道教》2005,(2):23-25
奇幻多端的道教法术是戏剧浪漫、诡谲和传奇的重要表现手段,滋养了戏剧创作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戏剧作品又可以了解道教法术的奇幻特色。虽然正式的道教法术仪式是为某一宗教理念而展示的,与戏剧舞台上为增强戏剧性或体现审美而点染的道教法术动作表演不同,但总体上看,道教法术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客观上残留着一些道教金丹派的修炼话头,因而导致了延续多年的"金丹大道说"。本文认为,金丹道并非《西游记》取经故事本身所有,而是在嘉靖年间朝廷佞道的大背景下,因为民间秘密宗教罗教教义的改变,而使其讲唱宝卷在引用取经故事时注入了金丹道的宗教内容。吴承恩深受儒学熏陶,写定《西游记》时并没有沿袭民间宗教以金丹道诠释取经故事的思路,而是以儒学的文化精神,尖刻地嘲笑了佞道的现实社会和道教法术的荒唐。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发现的民间经书《灵宝还天王愿科》为中心,探讨近代道教与武陵山地区民间信仰的交融互摄机制。从中可见,道教传入武陵山地区和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在仪式和神祇上互摄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间道坛。这种融合源于包容的道教系统、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系统化的需要等,为我们分析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特点.论文通过对佤族宗教的神灵和信仰,佤族宗教的木鼓、铜鼓,佤族宗教民俗与占卜法术的详细分析,认为佤族宗教保存着较多原生古朴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类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的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0年8月26日至28日在句容茅山隆重召开,来自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海外代表约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道教展望”。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会议情况概述如下; 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发展的前景 人类跨入新的世纪,文化必将有新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道教,也定会展示出新气象,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1、对道教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茅山宫观管理,满足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尽快培养一批有道教常识,能进行宫观宗教活动和管理宫观事务的道教人材,经茅山道协理事会研究,决定招收十五名年龄在十八周岁至二十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信徒,在茅山“元符官”举办一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学习班主要学习道教知识和茅山道派的斋醮仪范,时间定为一年。正乙派仪范课由茅山道院老道长兼任,全真派仪范教师从外地聘请,道教知识课由从中国道协道教知识专修班毕业回来的学员讲授。学员学习期间要遵守培训班的“学员守则”和茅山道院的“规章制度”。现在“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间道教是早期巫教与五斗米道融合并呈现地域特色的一种区域道教,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度"是道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奏职"异同于"授箓",均为道士获得宗教神职的一种"教阶制"。云南族群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以及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道教,并形成了"传度·奏职"这一宗教的核心仪式。云南民间道教的"传度·奏职"仪式,深刻反映了不同的族群对一种宗教的自觉接收并转化运用的过程,说明了道教的民族性、包容性,彰显了民间道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道教镜文化     
追求长生至仙是道教的核心教义。道教的诸多修行法术和斋醮活动也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道教活动要使用许多法器,金属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法器之一,其纹饰上具有独特的宗教特色。历史上,道士不仅能铸造满足自己特殊需要的镜子,还能为达官贵人或民间百姓铸造日常生活所用的金属镜。众多道教徒相信常修明镜之道可以得道至仙。因此,修炼明镜之术亦为道教重要修行活动之一。道教各种与金属镜有关的活动,不仅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容,也为中国古代的金属镜文化增添了光彩。一、镜文化的宗教内涵道教徒使用的金属镜,其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道教…  相似文献   

16.
李志鸿 《中国道教》2006,(6):28-31,60
道教法术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部分,可以说是道教的“内秘世界”,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符篆、咒术是道教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符篆与咒术的研究是理解道教的法术、科仪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而理解道教的宗教本质的关键所在。作为新出的符篆派,天心派的三光之说是法力的来源,而正法三符是其整个法术体系的基础。同时天心派三光之说、正法三符的出现也对  相似文献   

17.
“敦伦堂”作为云南汉地的一个民间宗教组织,从其宗教仪轨来看更像民间佛教和民间道教,但它以“儒教”的名义面对大众,一方面表明云南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本来就具有“三教合一”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出“正信”的佛教、道教的“信仰供给短缺”.它被当地民众认同的程度表明,民间儒教作为与释道两教并立的“三教”之一,也可为百姓提供与佛教、道教相近的宗教服务,并且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26月至27日,马来西亚茅山教五馆总坛支流门辈一行26人,由茅山教李天师带领赴江苏茅山道院奉香祖坛。此系马来西亚茅山支流门辈来茅山祭祖认同的第一个团,他们的前来,受到了茅山道院的全体道众的热烈欢迎。在道院的两天中,茅山道院道众和马来西亚道教同门欢聚一堂,共叙遭谊。茅山道协杨世华副会长向客人介绍了茅山道教历史、茅山道院近况和发展前景。李天师也介绍了马来西亚茅山道教的活动和发展情况,并向茅山道院赠送了锦旗一面、捐助马来西亚币三千多元、香烛六箱。道友们参拜了三  相似文献   

20.
年级学生姓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备 注83级李 刚中国道教卿希泰詹石窗中国道教卿希泰85级高 兴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丁贻庄杨 莉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李向阳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周 丽中国道教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卿希泰罗 卡中国道教卿希泰87级陈红炬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王安林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张 钦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曾传辉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何 清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陈麟书王志忠中国道教曾召南陈昆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钱安靖88级郭 武中国道教卿希泰王福辉中国道教赵宗诚董江阳宗教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