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区,展示设计越来越在策划活动中脱颖而出,通过展示设计空间营造,展示线路设计,展示色彩,展示道具设计等来表达活动下的会场展示设计对活动的作用,阐明会展展示设计以某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对活动所起到的沟通、公关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速。通过对"中阿博览会"的分析,结合我国会展设计中的特点,了解我国会展设计所遵循的建设原则,从我国会展的媒介、会徽和主体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我国会展设计的要素进行研究探讨,帮助我国会展业找到一个构建和展示设计理念及构建一个品牌形象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会展设计类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展示设计及展示设计作品实体搭建是毕业设计中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通过考察近年来会展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及企业对毕业生用人情况的反馈,结合目前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引入“瓦楞纸”作为展示设计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展示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12日,北京天主教神长教友聚集南堂,响应全国`一会一团'倡议、声援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傅铁山主教主持了隆重的祈恩大礼弥撒、祈求天主圣神助佑北京市申奥成功.傅主教在讲道理时,阐述了奥运会的宗旨是和平、进步.奥运会是人类追求和平、幸福、美好的重要活动,是世界各民族各种族和各宗教和睦相处,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重要形式,是完全符合天主圣意的.北京市申办奥运提出新北京、新奥运,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代表了北京市广大市民也包括我们北京天主教神长教友的意愿.傅主教号召广大神长教友积极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展产业蓬勃发展,在现代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种商品交易会、博览会与展览会让人目不暇接,向社会各领域渗透。此外,会展设计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会展设计使人们更好的体会到文化魅力、展示地域风采,可见,会展传播信息的功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现代会展设计也在不断进步。现代会展设计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展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要求会展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会展设计,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会展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因此会展设计师在进行会展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地域文化的精华提取出来应用在会展设计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会展设计的创新,还能够传播地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会展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旅游推广的重要方式。在城市旅游推广过程中,会展设计受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需要在设计中特别注意。故文章拟从陕西的旅游推广着手,展开会展设计活动;希望通过会展设计的应用性研究,为会展的良性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少君 《美与时代》2005,(11):60-62
一、概念:版面设计是整个展示系统中的关健一环 1851年,英国在"水晶宫"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博览会.可以认为,这届展会,肯定了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推动了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现代展示学科的基础,确立了科学、艺术、经济和文化相融的展示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波 《美与时代》2005,(11):62-64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其发展是由最初简单的板墙结构造型装饰直至今天的集各种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为一体的新学科.在展示设计中要通过对展示主题、文化背景等方面对展品进行全面了解.在展示形式上要根据主题内容对空间结构、分部装饰、展板图片、形象标识以及文字说明进行艺术处理,使其达到展示对象与观赏者的有机融合.其中色彩设计在展示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会展策划行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我国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上的会展策划大国,成为全球重要的会展市场之一。在如今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冲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都为会展策划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会展策划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和技术的交流,而且对产业升级换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会展策划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文章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会展策划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并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其日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大为 《美与时代》2014,(10):61-61
随着会展设计的蓬勃发展,展示设计在现阶段愈发注重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而绿色社会也逐渐成为我国设计业内最为先进的理念引领。就绿色设计的概念出发,以实例分析了展示设计的各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香凝 《美与时代》2023,(3):118-1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让人们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传播与展示,展示设计从中获得了新活力。但是,展会活动产生大量废弃展具、空间使用率低、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模数化设计,可在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环保理念。基于此,就模数化展示设计的研究概况、理论分析、应用实践、案例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代模数化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下,用户参与展示活动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展品信息,更多的是通过空间的展示设计获取身心体验。因此,如何在展示设计中提升用户和展品之间的互动性也成为当今展示设计的热点。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上海当代艺术馆展览分析,阐述用户研究方法与用户体验在展示设计中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展示设计产生的影响。从用户体验视角论证用户研究方法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性,得出了相关手段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致力于在展示设计中营造用户、展品、空间有机互动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2,(7):4-10
主席、各位代表: 我受全国三自第六届、全国基协第四届常委会的委托,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今天,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督教代表喜气洋洋地相聚北京。我们为过去五年中,中国现代化建设及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怀抱,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全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而献上感恩。同时,我们亦为中国教会在基督里大蒙恩惠,深得神人喜爱而尽情赞美。五年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尤其是“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恐怖斗争更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要求。中国基督徒竭力祈求上帝恩佑世界安宁,同时支持中国  相似文献   

15.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文化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兴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世界和平和发展、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内容,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展示设计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具有经济推动和文化向导的双重功能.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迁还是结构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我们总能从展示的内容与设计的实践中看到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设计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在当代设计中本土文化的价值,各国的设计在世界多元化文化背景中都力求挖掘与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民族文化的展示已成为当代世界设计的主流.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认为本土文化是设计的基石,并提出传承重在精神文化内涵上,除此以外,创新应是艺术设计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李曼琦 《美与时代》2014,(5):102-102
信息时代的推进,让新技术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多媒体设备通过视听等技术,将活动的光影、影像、音效,“声画并茂”地生动展示出来,传统的展示手段用现代的手法完美诠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更强的优越性、独特性、前瞻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大举行,多媒体技术运用广泛,代表着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最高展览水平。继世博会后的整整四年里,多媒体技术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展览馆设计中开启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行业中都刮起了一场文化风,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内都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其中展示设计的发展对弘扬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人们已经需求的越来越多,在已有的物质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也更为迫切,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展示设计的结合,使展示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精髓,更走向国际化,并无形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内心深处。通过叙述展示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阐释其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商业空间越来越多.良好的商业空间,将促进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准与生活层次的提升,使展示设计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或遥不可及,而已成为商业经营的一项策略.商品展示设计,可使企业形象与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商业行业更为活跃,它已成为目前激烈的商业销售竞争中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