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中共朔州市委联合召开的“邓小平思想方法研讨会”,于1994年7月24日至27日在山西朔州市召开。与会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邓小平思想方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思想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产物。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得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得好。这本身就证明了邓小平拥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在邓小平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原着简明教程(高等院校教材)利兴民主编 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6.5 354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科书)(德)弗郎 克·菲德勒奥托·芬格尔等著郑伊倩等译求 实出版社1985.12 655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集体编著(苏)中.B. 康斯坦丁诺夫主编蔡振扬等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1956。9 436页哲学小百科(共两册)邢责思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10 575页当代哲学主流(上卷)(联邦德国)施太格缪勒 著王炳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1 747页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3.
整理、研究文化遗产和继承文化遗产是有关系而又有分别的两回事。前者是历史科学方面的事;后者是理论、文艺创作方面的事。毛主席要求我们的理论家,“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1953年版816页)。  相似文献   

4.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59年第2期上报导,苏联学院哲学研究所今年计划出版三十多种哲学专营,其中包括为庆祝我国建国十周年而出版的“中国哲学古典作家”文集,这一支集中搜集了十九世纪我国重要思想家的著作。此外,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有扬诺夫斯基等主编的:逻辑研究”(论文集)、柯普宁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问题”、安德烈耶夫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斯皮尔金的“意识的起源”和斯捷姆普柯夫斯卡娅的“辩证唯物主义论科学抽象的作用”。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有阿尔热诺夫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译自法国《思想》杂志1964年10月号。这是作者(Jacques Guil-laumaud)的一本同名的书的内容的概括。作者说,他的目的是要把控制论的科学理论引进哲学领域内,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得到新的血液——新的科学素材和新的理论根据。因此,居尧谟在他的这篇论文里,对于控制论中一些带有关键性的概念,如自动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伺服机构、信息传递和负熵的转换关系,都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分析。另外,他又别出心裁地从代数学中的群论,从理论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概念,去探讨生物的进化以至于国家类型的发展。并且,宣称控制论经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处理,就会像古典力学加进了一个时间度而转变成为相对论性的力学一样,有可能使今天的控制论成为“辩证的力学”。作者在各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所反映的自然现象中,指出矛盾的因素和统一的法则,进而说明“控制论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反过来又去帮助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并给自然辩证法的探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作者根据控制论的理论,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应该特别强调“时间”范畴、“度量”范畴,以便进一步阐明“运动”和“结构”的问题。作者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三个方面是未完成的,有待于现在的人们继续去完成。“物质作为物质是确定的,而且必然有一个形态,而形态则总是物质的,总是以具体的状况存在着的。” (黑格尔:《逻辑学》,Ⅱ,86)  相似文献   

6.
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系统地、深入地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对于端正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纲》的第九、十章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章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大体是: 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第九章第一节) 二、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九章第二、三节) 三、和认识运动规律相一致的逻辑思维方法。(第九章第四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第十章第一、二、三节) 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其中,前四个问题(特別是三、四两个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最后一个问题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原发表在美国《科学与社会》1965年春季号上。翻译时作了删节,并且略去了一部分注解。在本文中,作者(E.R.J.Primbs,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企图对美国近二十年来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情况作一些评述。作者认为:现代美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还不如欧洲国家,在国际上没有“崇高的声誉”;已有的这些批判著作和论文都是“非常肤浅的”,而且存在一种倾向——曲解辩证唯物主义,撇开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主张的意图,把它当作“固定的法则和规则”来批判,而忽视了近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变化。例如,“苏联思想体系在这个时期有重要的变化”,但是胡克、梅约、攸拉姆等人仍然用过去的眼光看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过去的主张强加给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作者提出了他的看法:一,无论是恩格斯的辩证法三个规律、列宁的辩证法十六个要素还是斯大林的辩证法四个特征,“都不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表述”,都不是“僵硬的、固定的法则和规则”;二、辩证唯物主义是卢卡奇、克劳斯和美国批评家们所说的“一种方法”,“有价值的实用工具”,“进步的、现实的态度和气质”或“后天习惯”;三、马克思和列宁都承认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局限性,现代“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发展了这个思想;四、斯大林逝世以后,特别是“二十大”以后,“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经常地随历史事实的变化来修正理论”,例如关于矛盾问题,他们接受克劳斯和沙夫的看法,“抛弃恩格斯的陈腐的或错误的观点”,但是,美国的批评家却不如鲍亨斯基(瑞士)和威特尔(奥地利),看不到“最近几年来苏联学者在哲学讲述方面的引人注目的改进”。作者最后提出用“批判性的评价”和“理智的批判”代替上述美国流行的这种特殊倾向,认为“压制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压制对它的理智的批判”。在本文中,作者同他所批判的那些人一样歪曲辩证唯物主义。他根据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观点去曲解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的提法,关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提法。普里姆同他所批判的那些人的不同点是,他特别注意苏联和东欧各国哲学界在近十多年来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他向人们推荐一种对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方法——按照卢卡奇、克劳斯、沙夫和苏联修正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来“评价”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世界观科学,尤其是我们世界观的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作用正在急剧地增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具,党借助于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引导我们沿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前进,引导我们和敌对思潮进行斗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主要的,这是列宁多次强调过的。同时,列宁也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继续,是哲学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的彻底运用。列宁在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这一著名原理中表述了这个思想。我们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11.
书讯     
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组成的。这种结构体系虽然叙述起来比较习惯,但却割裂了哲学系统的完整性,及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严密的统一性。该书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合”起来,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历史问题和现代问题。本书还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当代国内外理论研  相似文献   

12.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同一(统一、吻合)这个著名原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我们的著作中得到充分的阐发。然而,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的实质,对于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质的特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部丰富的内容,对于确定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映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意识的实践活动性质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功能是与对反映论的论证和发展联系着的。因此,在阐述认识论的所有著作中以及在该时期出版的辩证法理论著作中,反映论问题都这样或那样地涉及实践。象从前一样,在这个领域,最有前途的是把分析反映的历史一哲学传统与概括具体科学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心理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第二条本会宣传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贯彻“百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南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第3届哲学学术思想交流会,于1988年9月6日至10日在张家界举行,50余人与会,34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主题广泛,涉及哲学科学的多个学科。会上普遍地交流了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并有选择地进行了讨论。兹记其哲学认识论问题讨论于后。 1 王振武(沈阳师范学院) 于1985年提出“主体选择论的认识论”之设想,在这次会上则提出以选择论为框架的“选择哲学”,认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1) 科学背景不同。经典哲学以决定论为科学背景,使自身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这  相似文献   

16.
情感问题,确切地说即情感和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在伦理学史中一向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来说,这个问题是方法论上的关键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按照自己的方法和对象的特点,运用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成果,在这一成果中感觉论原则占着特殊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文献中,对这个原则研究、使用的情况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在莱比锡初次问世的恩格斯的著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论战性著作。列宁认为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它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为了有助于粉碎现代修正主义者利用葛兰西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作的攻击而写的。全文约有五万字,共分以下五节:(一)“为什么要研讨葛兰西的理论?”(二)“葛兰西的革命活动和思想斗争”;(三)“葛兰西的哲学理论及其问题所在”;(四)“葛兰西的政治理论”;(五)“结束语”。作者从哲学和政治两方面研讨了葛兰西的理论,指出他的理论的核心在于与他作为意大利共产党领导者的实践活动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革命理论中的列宁主义观点,虽  相似文献   

19.
不言而喻,围绕实在论-反实在论的对立问题,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问题;但本文只想联系科学这一主题研究以下问题,即:科学理论所要求的所谓“理论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是否实在?科学理论对这种实体的论述是不是真理?而且,在谈论这些问题时,采取了批判地考察有关科学对象的特定形态的反实在论的形式,并通过这一考察,也要谈谈支持科学实在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1965年4月 2日到24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以“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哲学问题”为题在柏林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哲学大会。在这次会议前后,民主德国的理论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人在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地位问题;在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这里译出的第一篇文章是谈人和生产技术的关系问题的。泰斯曼把社会生产分为八个领域,即探向研究、定向研究、致用研究、规划、设计、营造、调节与制作。前六个是间接生产,后两个是直接生产。作者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革命缩小了人在直接生产中的机贼性劳动,扩大了人在间接生产中的创造性劳动,使科学成为生产力。作者一方面强调人永远参与一切社会生产领域,批评了克劳斯的那种认为现代技术革命把人“排除出”社会生产之外的错误观点,说这等于“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则接受并进一步加深了克劳斯从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抄袭来的“人与机器共生”的观点,说这种观点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常常会导致很深刻的见解”。这里译出的第二篇文章是淡现代技术革命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作者认为,在现代技术革命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全盘研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基本发展规律;研究现代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以及同规划、领导与组织社会发展的形式的相互辩证关系;研究作为现代生产力突出标志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融合;科学规划和精确测量脑力劳动的问题;随着技术革命而开拓的人在生产中的新地位和决定性的社会领域,尤其是经济、意识形态、教育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现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应担负三个任务,即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系统地研究新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彻底批判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