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著,又称《黄帝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典籍,历代都受到人们重视,认为它与《道德经》同是“达真诠”成正果的钥匙。诗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自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阴符经》认为,天道与人道同根一[死灬] ,有阴符暗合之理,故以“阴符”名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老子》五千言 ,古今注者众多。本文于诸家所注献疑凡九。其所以与诸家不同者 ,多在重视词义发展之脉络 ,古今之变迁。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经典之一。简练的五千言,却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道德经》还因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老子想尔注》所批评的“伪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道教初创时期五斗米道的重要经典。作为早期道教的纲领性读本,《想尔注》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老子》五千言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阐释了早期道教对“真道”的理解,抨击了社会上的邪道伪伎。所谓“伪伎”是相对于“真道”而言的。《想尔注》规定“道”为道教的根本宗旨,“道者天下万事之本”14章),①要求信徒法道行事,“重守道真”,而“伪伎”指的就是那些不合“道”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想尔注》中反对“邪文伪伎”的内容在文中出现多次。其所批评的“伪伎”、“邪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5.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是讲道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这个字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宏观  相似文献   

7.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是与《道德经》、《南华经》和《参同契》并列的道教圣典。它被定为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之一,而纳入《玄门功课经》中。其重要性,张伯端《悟真篇》一语中的,他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阴符经》的注释本甚多,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载书目就有39种之多。《阴符经》现存注本,见于《道藏》的有二十余种,见于《藏外道书》的有十余种。下面以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中的《阴符发秘》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  相似文献   

8.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韩诗》学派的学者大多《诗》、《易》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的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习《诗》、《易》的《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习《韩氏易》者3人,《梁丘易》者2人,《孟氏易》者7人,《京氏易》者8人,兼习《孟氏易》、《京氏易》者1人,习《易》家数不明者5人。  相似文献   

10.
《国语》名称演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锋 《管子学刊》2006,(2):118-121,117
《国语》本为先秦时期“事语”类文献的汇编,自西汉末刘歆始视其为《春秋》之“外传”,后人又多因之,称其为《春秋外传国语》、《春秋外传》、《春秋国语》,亦有简称《外传》,或直呼为《春秋》者。目录分类上《国语》亦多入经部“春秋类”当中,直至《四库全书》方黜《国语》出经部,而入于史部“杂史类”。本文搜集诸史材料,引述前贤之论,对《国语》名称之来源、演变及其缘由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