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儒墨义利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论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的大问题;义利之辨成为纵贯千年的讨论。德墨两家在先秦并列显学,“仅道尧舜,而取舍不同”(《韩非子·显学》),各自创立了系统的义利论,并且导致了延续几千年的义利之辨。对儒墨义利论作一番比较,当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就义利概念、义利关系、价值标准、根本目的四方面,对儒墨义利论略作比较分析。一、义利内涵德墨义利论的不同首先在于,两家从义利概念中揭示的内涵不同。儒家认为,义利在比较具体的意义上是指公利和私利,在比较抽象的意义上则指道义和功利。墨家则认为,义在根本上可以通约为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义利论的历史中,先秦义利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本的思维框架和深厚的思想来源。在理论基础上、先秦义利论在诸多方面为后来奠定了基础。无论对义利范畴内涵的揭示,对义利关系的把握,对价值标准的确定,对基本目的的悉,还是对道义与功利、功利与超功利、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和物质生活、价值标准与价值导向、群体与个体、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是伦理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方面,人们形成了十大共识。这十大共识涉及道德的价值定位、道德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义利关系、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现实及理想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传统道德的关系、道德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青少年道德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对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其问题域集中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哲学基础、伦理原则和价值理念等问题上.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现.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未来旨趣表现在: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发展伦理学要强化范式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范式;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的发展伦理学体系;最后,在发展实践上要提升人类的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细化发展伦理的指标体系,把发展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放弃治疗与生命质量:对生命质量和“放弁”的求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和“善待生命”传统的冲突将在卫生经济伦理学的建构中得到缓解,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伦理学,尤其是生命价值理论对“放弃治疗”予以理论支撑,而它源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伦理背境和西方各种哲学和伦理学反传统的思潮,并指导“放弃治疗”的科学标准的建立和程序法则。  相似文献   

6.
放弃治疗与生命质量--对生命质量和"放弃"的求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和“善待生命”传统的冲突将在卫生经济伦理学的建构中得到缓释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伦理学 ,尤其是生命价值理论对“放弃治疗”予以理论支撑 ,而它源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伦理背境和西方各种哲学和伦理学反传统的思潮 ,并指导“放弃治疗”的科学标准的建立和程序法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伦理学的“解构” 在当代哲学的最新格局中,由于传统秩序崩溃和价值多元化导致现代人生活理想的严重危机,使伦理和政治问题发展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新格局中,马克思哲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以致所有涉及现代伦理学问题的学术探讨都必然是与马克思的对话。然而不难发现,马克思学说中并没有一个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学理论。至今我们仍面临一个看  相似文献   

8.
印度伦理学     
Ⅰ人、神、人生的四个目的我所谓的印度伦理学,是指在哲学、宗教和文化的整个印度传统中所阐明的伦理观点;这个传统代表着《吠陀》、《奥义书》、《薄伽梵歌》,并包括耆那教和佛教在内的古典印度哲学流派。本文打算既从实践上又从理论上来考察印度伦理学的、可称之为“精神功利主义”的基本价值;同时,还将当代印度伦理思想作为传统印度伦理学的  相似文献   

9.
义利关系问题,历来是道德论争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伦理学史上的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过长期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两种义利观,即儒家主流派的重义轻利说和非主流派的义利并重的进步义利观。认真总结和清理这笔思想遗产,认清其至今犹存的正面或负面...  相似文献   

10.
朱熹说过,“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义利观的问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范畴的角度看,它具有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等多层面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伦理范畴之网上的纽结,内容丰富杂芜。从历史上看,义利范畴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自战国后为各家各派思想家所重视,影响至今不辍,是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伦理学和康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伦理学是什么?中国的伦理学能够从形式上同其他的哲学以及中国哲学人本学分开吗?一个西方哲学家应怎样去研究这个问题呢?这些范围广泛的问题是难以用简单的回答来解决的。如果用概括性的术语来陈述两千多年的传统的话,中国哲学的特点主要地可归结为它的“有机性”、哲学整体中许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渗透;这种渗透全面而彻底,以致任何部分脱离整体就会变得面目皆非。在这种传统中,各种不同的思想见解,不论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上的和伦理学上的,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包含的,而且时常是用一种词意深奥的语言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从根源出发",建立基于中国哲学原则的环境伦理学,促进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环境哲学的宇宙的生命原则、生命的贯通及相关性原则、灵而不主的原则、各尽其性的参赞化育原则和并育不害的天人合一境界等,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对困扰当前环境伦理学的一些理论难题,如道德共同体问题、生命和价值等问题做了初步回答.文章提出建立基于中国哲学的环境伦理范畴体系,并简要阐述了中国哲学中对于建立环境伦理仍有意义的范畴如生、性、因、感、参、合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走向“和谐”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伦理学如何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并由此使自身作为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有鉴于此,本文拟围绕“发展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类型”问题,从西方伦理学的类型区分,中国伦理学的类型选择,规范论、应用伦  相似文献   

14.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畅 《道德与文明》2000,(4):18-22,25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 ,也是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基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门学科之所以得以建立,不仅在于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而且在于有其基本问题.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观的根本问题,即道与德、义与利、群与己的关系问题,简单合在一起说,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义利群己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问题。论者一般都将这个问题归于人生价值观或人生哲学的范畴。其实,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而且是更重要的层面,就是执政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是"重义"还是"重利",是"由义"还是"离义"。它通过制度、政策和执政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由此造成两种不同的社会效果:治世或者乱世,利民或者殃民。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课题组协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全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淄博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就年会议题进行了研讨。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探寻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生素珍生态伦理学是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确立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赖传祥当中国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社会价值座标之后,由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它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在现代转型中的更新。这种更新,在经济价值观的表现:(l)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逐步向义利统一的新型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