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历代儒家对此都十分重视.较之于其他儒家,董仲舒的"生"之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自我言说特色,概言之,他通过极富个性的对天人关系论的解读,以"天生人成"的深刻方式为人类确证了一条"善生"之途.尽管其言说方式具有神教色彩,但也不乏深刻性和合理性,从而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晏子是一个实践型的政治家、实干家,他的思想观点往往在其实际政治活动中因人因事而发。在廉政观上,晏子躬行节俭,认为"尚俭"是为政之本,为此他菲食粗服、弊车陋室、辞谢女色。晏子的"尚俭"就个人来说是出于修养身心的要求,就政治而言是为齐景公做出榜样。他力谏君奢,廉政为民,成为继管仲之后的齐国又一位贤相。晏子的廉政实践成为我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给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统儒家伦理思想有着较为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同时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这一点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得以凸显。孟子一方面承袭和发展了孔子“仁学”伦理思想体系, 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实现儒家伦理目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权变”范畴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中,“权变”既是实现其理想人格的方法, 也是其达到从道义世界向现实生活转换的必要环节。一“权变”一词, 从词义讲, 就是灵活、变通。孟子把“权”的概念引入其伦理思想中, 是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论证了其“仁义”道德的实现途径, 进而诠释了儒家伦理的普遍意义。具…  相似文献   

4.
佛教是关于人生解脱的宗教,其宗教理论中包含着浓郁的伦理思想,反映了与中国本土儒家伦理思想不同的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它对人生的基本态度、观察和评价世界的道德理性、对待众生和万物的价值观念及其树立的理想人格,反映出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墨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政治伦理思想、科学思想和逻辑学。这三方面的思想互相紧密联系着;政治伦理思想是墨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所以历来人们所谈的墨学一般是指墨家的政治伦理学说。墨家的逻辑学是服务性质的,它服从于墨家的政治需要,成为论证其政治伦理观点的工具。科学思想则是墨家进行政治性辩论所引用的客观具体材料.三个内容有机地构成了墨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相比,墨家的历史遭际要悲惨的多。孙治让指  相似文献   

6.
晏子是姜齐后期的一位名相,也是齐国史上唯一可以同管仲齐名的政治家。本文试就晏子的治国方略作以探讨,以为今天的国家建设与治理之借鉴。一、选贤举贤的政治方略晏子十分重视为政问题,认为国家的治理最根本的就在于政治方略,而政治方略中又是以选贤举贤为根本。在晏子看来,国事、民事、天下事,非贤者无以治理,但贤能之士又需要举之、官之。他说“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君矣。”(《晏子春秋·问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家庭伦理思想吸纳了先秦儒家伦理中许多合理内容 ,特别是发展了孔孟的家庭伦理思想 ,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是我国伦理史上一宗宝贵遗产。他关于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间道德权利与义务的思想极具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孔子开始,儒家就围绕着君臣关系、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作了许多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同时也寄寓着他们建国、治国的理想。这些建国、治国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对后代的政体、国家制度给予了极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儒家思想给时代以影响,反之,变化的、动荡的时代也给儒家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本文认为:对儒家的与伦理思想交融在一起的建国、治国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从诸侯分封到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演化过程。同孔、孟、苟一样,《谷梁传他对国家政治表示了热切的关注。《谷…  相似文献   

9.
学衡派希冀以文化救国,对处于根本变化和社会危机中的中国进行了道德谋划,在综合儒家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其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理制欲”的心性观、道德为政治之本、道德为文化之本、道德为礼教之本等观点.虽然学衡派确立其伦理道德观的论证方式具有综合性的学术视野,其目标指向在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现实困境和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标志,也是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儒家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为政者用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所提出和倡导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学说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反腐倡廉,力求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耿宁认为,儒学中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具体、实在效用,与人性、心性的本体问题如何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打通"用"之"实"与"体"之"玄"的宋明儒学之努力,也与魏晋玄学、与王弼的探讨有关。首先,王弼的哲学言说方式,是为其儒家的政治、伦理关怀服务的。王弼思想之玄远,是为解决政治和伦理效用过多纠缠于具象而不能体现大效用的问题而设。王弼的贡献,不仅在于他通过《老子》赋予儒家政治与伦理思想新意义,而且在于他同时通过《庄子》赋予儒家生活形式与修身功夫新意味。正是通过《庄子》,原本被片面玄化(抽象化)理解的《老子》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补充作用,起到了连通道家与以孟子为中心的儒家理论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为贵”是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重视“人和”的社会管理思想.强调“民为邦本”的和谐社会基础,提倡“修己安人”的“和”政治伦理要求,构成了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内涵。吸取其合理养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包括亲子、兄弟和婚姻夫妻伦理。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源头 ,《诗经》在“孝”的道德范畴、兄弟之伦、夫妻男女道德等方面 ,具有比较原始的内容和意义 ,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已经初见端倪。《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 ,经由儒家学者的改造和发挥 ,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儒家人性论中的伦理思想郝翠荣人性论历来是人类认识中扑朔迷离的领域,在中国历史上。人性论主要是从伦理学角度提出,并成为各家道德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传统儒家人性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其观点颇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从人性导出道德起源论和道德修养法。一、...  相似文献   

15.
道教经典《太平经》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忠、孝、诚信、仁等政治伦理规范,以民为本的政治道德原则,君臣相须的政治主体美德,德主刑辅的政治制度伦理。由于《太平经》产生于儒家伦理盛行的汉代,所以其政治伦理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儒家意蕴。研究《太平经》政治伦理的这个特点,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太平经》这部早期道教经典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对研究整个道教伦理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和"权"的学说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在道德生活中将具有共识性的道德准则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的态度和努力。在儒家的经权观中,"经"体现了儒家规范伦理思想的道义论、动机论的特征,"权"则体现了对功利和效果的认同。儒家的经权观反映了其伦理思想以道义论为主、结果论为辅的特征,以及对人事的关怀和在道德准则的普遍性问题上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7.
对《晏子春秋》中大量的对问材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晏子对君臣之道的看法,既反映了前代和当代思想家们对他的世界观的影响,又影响了后世大批学者的观点。晏子生当周室衰微的春秋末期,他的君臣观既受周代礼法的影响,又有个人独特的创见,表现了晏子顺应时代而又超越时代的入世思想。  相似文献   

18.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是否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伦理包括理念和行为两种形态,由此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就分化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和以儒家伦理为基调而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儒家伦理思想的转换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由封建专制政治伦理思想向民主政治伦理思想的转变代表了近代中国政治伦理转型的基本向度,也表征了近代爱国志士们为破除专制、向往民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受空前严重的民族存续危机的激发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制掣,康有为融合中西,采撷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择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伦理观,构建了独具特点的康氏政治伦理思想。他的民主政治伦理思想既具有近代西方启蒙所蕴含的独立、平等、理性的基本精神,又受到中国本土文化中尊君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因而理论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相悖、自由与民主相离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