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求一种敏于责任的医疗资源分配方案,西格尔透过运气平等主义建构了健康机会平等原则。在他看来,健康机会应该公平地赋予所有人,不过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只有那些因遭遇不可控因素而生病的不幸者才有资格获得政府的补偿,而那些因对自己健康不负责任而生病的不谨慎者则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该原则因主张放弃不谨慎者而招致放弃异议。尽管他尝试把基本医疗需求的道德要求与运气平等主义的正义标准结合起来回应放弃异议,但是该策略仍然存在论证上的缝隙。其中最大的症结在于运气平等主义价值多元论面临着价值立场分歧与道德标准冲突。  相似文献   

2.
博爱有两个层面,即"友爱之情"这一情感层面,"互相帮助和照顾弱者"这一结果层面。罗尔斯认为,正义原则不应包含"友爱之情"这一博爱情感,但包含博爱结果。对罗尔斯来讲,"友爱之情"既非社会正义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而科恩认为"友爱之情"是(差别)原则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其必要条件。罗尔斯的博爱观主要体现在其正义原则之中,强调博爱结果。而科恩的博爱观蕴涵于其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共享思想之中,强调博爱情感。科恩与罗尔斯各自秉承生活经历所模塑的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立场和自由主义立场,因而对博爱的理解不同,前者误读了后者。  相似文献   

3.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是当今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关于运气均等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外部之争"和"内部之争"两个方面: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是争论运气均等主义本身"能否证成"的问题,而运气均等主义的内部之争是在认同运气均等主义基本信条的前提下,争论应该以"什么的平等"来体现它.实际上,就平等理论关注的对象而言,运气均等主义错置了关注的重心,与平等主义政治运动相脱节,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运气均等主义要实现自我救赎,应扩大其关注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下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凸显了平等分配理念的重要.平等分配的理念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密切关联,而对于平等实际上有不同维度的理解.作为本身具有平等分配理念的差异原则提供了深切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并能为我们思考与解决平等分配和分配正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我们应大力弘扬平等分配理念,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但对弱势群体来讲,若想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博弈能力最为重要.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风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姚大志 《世界哲学》2016,(2):100-108
近30年来,"运气平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平等主义者的思考和争论。当代平等主义的争论涉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平等的通货,另外一个是个人责任。对于这两个层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运气平等主义的三个主要派别,即资源平等、福利平等和利益平等。虽然这些平等理论都属于运气平等主义,但无论是在通货还是在责任问题上,它们之间都存在激烈的争论。我们的分析表明,不仅这三种平等理论各自都包含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运气平等主义本身也存在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分配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经济状态,更对人们的社会权利和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分配正义的伦理意义在于:如何在不侵犯社会成员自由的前提下,为人们带来应得的利益,保障、捍卫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在社会的层面上,平等是分配正义的首要伦理价值。福利、资源、权利(能力)都是分配的主要对象和领域。福利平等、资源平等、权利(能力)平等,似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正义分配的依据,但又都面临着各自平等理论的困境。文章从机会平等的角度,对分配正义进行了理解、研究和考察,并且构建了复合机会平等分配体系,力图实现作为机会平等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7.
规范“残障者”与正常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是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残障者”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学者们提出了三种处理“残障”问题的思路:德沃金的虚拟保险路径、运气平等主义路径以及阿玛蒂亚·森、安德森和努斯鲍姆的能力路径。对“残障”问题的处理,不应仅仅着眼于资源的分配和对残障者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应通过对公共设施、教育体制、就业环境等各方面的改进来全面促进残障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自由意志主义者,罗尔斯和运气平等派认为正义的空间不仅关涉某些直接的人类行为,而且关涉这些行为的起始背景对不同人造成的不平等影响,因此社会体制应该积极地干预自然不平等。托马斯·内格尔以不平等的责任归属为根据质疑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自然不平等主要是由自然而不是社会因素造成的,那么把减轻它的义务加给社会就不合理地扩张了正义的规范边界。但是内格尔没有看到这里不应该夸大自然的力量,很多所谓的自然不平等的背后都深藏着社会体制的不公正影响,正义因此要求社会承担减轻这种不平等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共构就是人们共同组成、构建人类社会。许多伦理学家把共构作为社会财富共享的一个基础,这其实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从现代应得理论的精神本质而言,贡献是应得的基石。但是,共构社会的贡献与生产产品的贡献是两种不同的贡献,它们也就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分配,遵循着两个不同的分配正义原则——同一性正义原则与差异性正义原则,故而建构社会的贡献是不能成为分配劳动产品的主要直接依据的。同时,由于正义是人的正义,因此两正义原则通过人这个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所以,强调贡献与收入相对应的差异性经济分配中,也可以有一个基本生活需要品的平等提供之维。  相似文献   

10.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差别原则中不平等的正当性,约翰·罗尔斯和布莱恩·巴里进行了帕累托论证。G.A.柯亨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对这一辩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质疑。他提出帕累托不可比选项,揭露其帕累托论证的内在逻辑矛盾,并指出该论证的两难困境,以期推翻帕累托论证。柯亨的反论证目的在于批判人与人之间深层的不平等。本文在最后通过追溯柯亨语境中的"与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相融的不平等",考察他对"不平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遭到了来自平等主义和非平等主义的双重批判,运气均等主义者发展了三种变体理论来为运气均等主义辩护。制度运气均等主义将关注的范围限定在制度领域,这难以解决与运气相关的不平等问题,它的解释更像是一种民主互惠的理想。虽然动态运气均等主义为思考责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但是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问题重重,并且其所建议的措施会导致对有才能者的奴役和对个人选择自由的限制。相对基线运气均等主义没有成功解决基线悖论、偏好以及多元化的担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视角看,现代政治哲学中的身份政治理论侧重于研究少数弱势群体在文化承认、分配公平以及平等参与等方面的身份诉求。农村女性环保参与因身份政治诉求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而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只有在身份政治诉求得到真正认同的情况下,农村女性才能走出困境并在农村环保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429名被调查者的研究发现,最为公众赞同的公正观依次为:(1)公正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公正体现为人们在求学、就业、投资、参政等方面的机会平等;(3)公正体现在程序公平合理。因素分析表明,国民的公正观是多元的,可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权利、衡平、救济、报应、平等、平均。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公正内隐观的6个维度最终可聚为"均等"和"对等"2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论战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的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的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的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皮凯蒂主要从收入与财富分配角度对经济平等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出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归结为资本收益率恒高于经济增长率(rg),并根据该经济模型,提出以全球资本累进税作为经济不平等的解决方案。皮凯蒂与马克思同样发现了资本与不平等的关系,然而在经济不平等的根源与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差别,马克思从批判庸俗平等理论出发,站在人类解放的理论高度,指出实现经济平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分配正当性的根据是什么 ?人的基本权利与平等的要件如何分配才是符合正义的 ?罗尔斯和诺齐克从两个向度上对此作了深入研究。罗尔斯从平等的权利出发 ,主张用“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来取代功利主义 ,认为除非有充足理由证明应当不平等 ,否则就应当平等。并要求依据“公平的正义原则”分配公共资源和自由体系 ;诺齐克从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出发 ,认为除非有充足理由证明应当平等 ,否则就应当不平等 ,通过“资格”理论确立“持有”的正当性。在功利主义、财产权、国家的作用、自由平等、分配模式和社会稳定的意义等方面 ,罗尔斯与诺齐克的观点也各有契合与对立。  相似文献   

18.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23,(2):119-127+129
平等是一种理想,而平等主义则主要是一种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当代平等主义者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平等论,另一些学者主张足够论,还有一些学者则偏爱优先论。平等论以平等为原则,主张平等是好的,不平等是坏的。足够论以足够为原则,要求把人的生活水平从足够之下提高到足够之上,但对足够水平之上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则不给予关注。优先论主张,人的处境越差,使他们受益就越重要,因此处境更差者的利益具有优先性。虽然当代大多数平等主义者更倾向优先论,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对这些困难的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更好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就是消极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认为医疗保健的功能在于保证每个公民自由而平等的道德地位,与其相关的具体决策在立法阶段而非原初状态中进行。格林将卫生保健当作社会基本善之一,并确立了卫生保健的平等可及原则,这种理论由于严重修改了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框架而难以成功。丹尼尔斯发展了罗尔斯的机会公平平等理论,认为卫生保健应受到机会公平平等原则的约束,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正常机会范围内的公平份额。他的论证成为卫生保健分配正义最为重要的论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公平正义观都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现象的深刻反思,并且他们都极为关注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关注实质正义。马克思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现实人的不平等状况,而罗尔斯则从逻辑设定的无知之幕之后引申出正义原则;在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上,马克思是革命式的,而罗尔斯则是改良式的。马克思与罗尔斯在公平正义观上的紧密联系和迥异的学术见解,对建构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