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性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伦理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最密切的联系,把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评价共产党人言行的最高伦理标准;毛泽东主张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伦理,人民是政治权力的主体,人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履行向人民负责的道德担当;毛泽东胸怀为人民谋幸福的道德理想,指出共产党人的革命目标就是为了消除人与人的不平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毛泽东的人民伦理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与发展,邓小平坚持人民的伦理主体地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人民伦理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之中,解决人民居住问题并发展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居住伦理思想就是其重要表征之一。这一居住伦理思想的探索与解决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内含居住需要伦理、居住空间伦理、居住人际伦理和居住价值伦理;并凝结成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伦理、政党伦理和民族复兴伦理等理论成果,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崇高党性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3.
共享伦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利益至上,这是共享伦理最为根本的要求;二是尊重人民的主体性;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志愿服务领域,人民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为社会公益至上;尊重人民主体性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尊重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自愿性、维护志愿服务对象的尊严这两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救助和伦理关怀上。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斗争历程中创造形成的。它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为人类道德和伦理思想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毛泽东伦理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崭新命题,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它既与人本主义、人道主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东 《学海》2006,(3):12-15
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和执政能力是在执政实践中发展起来并动态地展开其有机互动关系的,前者构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之维。政党伦理在理论框架上展现为一个包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和政权运作界面的权力道德等三大层次的立体结构。政党伦理建设在方法论层面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易小明 《学海》2002,23(1):168-172
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规范市场 ,而商品作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它所具有的利己与利他的伦理二重性也必须在规范市场中得以实现 ;现实内涵发展着的为人民服务 ,既是干部为人民和人民为人民的双主体服务 ,也是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服务 ,这种双向服务也只能在规范市场中展开、完成。所以 ,规范市场是以达到利己与利他相统一为目的的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为主流的名分论,在为宗法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服务的外壳下,蕴涵着角色责任论、以名定责的方法论、礼制规范论、和谐目的论等合理内涵.在当代社会,只有用以名定责的方法确证角色伦理责任,用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思想强化角色伦理责任意识,用责权对应的制度激励和保障角色伦理责任的实现,才能使每个人自觉地担当起自己应负的角色责任和道德义务.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魏英敏,男,1935年6月生,辽宁盖州人,满族。1956-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书,1960年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工作。1970-200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等。曾任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审定委员会委员、劳动部国家职业学校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特邀客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主编有《新伦理学教程》、《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为人民服务伦理意义新探》等。党德第一规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首倡者(见《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9期试论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法伦理思想具有丰厚的理论内涵。在法的伦理根据上,马克思开显了现实本质与理想本质的双重视野;在法的伦理精神上,马克思论证了限制自由与保障自由的双向功能;在法的伦理原则上,马克思阐述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双层结构;在法的伦理评价上,马克思坚持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双维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特质、深邃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我们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儒家政治伦理及其治国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可以为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明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伦理学上进行分析,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智慧,浸润着美善和正义的光华,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伦理,又可以指谓一种进步的社会伦理,还可以从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文化伦理等角度加以阐释与论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三个代表”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目标将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伦理,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和促成中华伦理文化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林平 《现代哲学》2000,(3):118-122
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中诞生的两种不同思想。儒家思想以伦理为核心,强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基督教思想以超越的神学为基础,从神人关系出发,把“神人合一”作为其最高境界,伦理道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  相似文献   

14.
宗喀巴的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喀巴在佛教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佛教思想中同样蕴含了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宗喀巴关于动物伦理和环境伦理的思考和解答,构成其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挖掘和梳理宗喀巴所倡导的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加快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接轨并实现转化,有助于充分发挥藏传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当代中国实际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出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面对的政治伦理关系主要有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和政党关系,其中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政治伦理关系,这一首要政治伦理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即党群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伦理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伦理思想,其企业伦理思想线索和体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企业责任和伦理必须遵循伦理普适性原则,如同儒家伦理所主张的那样;由于管理者继承了社会的领导权力,因而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但仅限于其职能、权力和能力的范畴;管理者必须重视相互依赖的和和谐的关系。但是,德鲁克是“排斥”企业伦理学的。他反对企业伦理作为一个学科而不反对企业伦理本身。  相似文献   

17.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却具有义务论的理论缺陷.为了规避其理论困境,比尔·肖从美德伦理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大地伦理”,提出了“大地美德”思想,希望通过对人的态度及其品质的关注,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为致力于“大地伦理”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政策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即认识出发点和伦理出发点的统一;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的统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实践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揭示乡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变迁,探寻伦理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伦理视角下的我国乡村经济研究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本文探讨了若干经典理论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资源意义及应用路径,包括:马克思对小农及其伦理特征的论述;韦伯对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动因及不同宗教伦理的比较研究;斯科特的农民“生存伦理”理论及费孝通对“乡土中国”伦理特色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