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8年10月30-11月1日,在菊花盛开的美丽古都——开封市举行了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来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日、韩、越以及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达50余人,提交论文40余篇。与会学者围绕“东亚?..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来自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50多名学者在开封大学举行了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举办,提交大会论文40多篇。实学本是中国一门古老的学术,明清时期传入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深入,中国实学研究出现热潮,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实学研讨会,出版发表了一批实学研究的论著,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实学研究队伍。会议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研究会三方商定 ,每隔 2年轮流在各国主办一次国际实学研讨会。今年的第六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于 1 1月 2 7日至 30日在日本福井县芦源国际会馆召开。中、日、韩三国 2 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日本实学界的元老源了圆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特别发言。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支配文明的克服与实心实学” ,集中讨论了如何运用实学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克服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弊病。实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儒家内部的哲学思潮 ,是儒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扬。实学思潮肇始于宋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东亚实学的意义与发展"为主题,在韩国首尔新闻中心举行。韩国实学博物馆馆长、韩国实学研究会前会长安秉直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年来中、韩、日三国实学会通力合作,两年一届轮流召开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程,盛赞各国学者共襄盛举所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  相似文献   

5.
一2 0 0 2年 3月 2 1日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发式暨东亚实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张世昶先生莅临并致词 ,他对中国学者关注韩国文化、韩国实学表示感谢 ,对主编葛荣晋教授及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韩中两国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传统友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王万良先生回顾了与各位学者通力合作 ,出版《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历程。王万良校长说 :“这次《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出版 ,是我们以往未尽之意的展开 ,正所谓八年铸一书。”朝鲜实学发端于 17世纪初 ,中经经世致用实学、利用厚生实学、实事求是实学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一、实学源于批判明清时期的中、日、韩三国,不约而同地兴起了实学思潮。这一实学思潮是学者批判时代弊病的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15日一20日,在张载故里陕西省眉县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与日本、韩国的12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张载关学与实学的关系、张载实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张载实学思想对宋元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研究张载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张载是实学家而不是理学家。较多的学者则认同张载是理学家,而在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实…  相似文献   

8.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9.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台湾东吴大学协办的“中国实学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8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海峡两岸“四地”的 3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集中围绕着中国实学的主要范畴、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社会影响、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第一 ,对实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葛荣晋的《关于中国实学的“泛化”和“窄化”》、刘源俊的《实学、科学与现代教育》、赵吉惠的《论中国实学的研究对象》、林义正的《中国实学的反思 :实学批判与批判实学》等 ,对“…  相似文献   

10.
由洛阳大学、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香港孔教学院、中共嵩县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7月 1日至 3日在闻名的九朝古都洛阳召开 ,来自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约 5 0余人 ,提交论文 5 0多篇 ,约 30万字。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应安洛 ,洛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赵金昭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教授钟彩钧等出席了研讨会 ,并作了…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诞辰395周年、逝世310周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诞辰300周年,2005年10月28~31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行政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宁波联合召开了“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文化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浙东学术思想中“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中语),从历史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浙东学术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渊源和实学精神特质。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指出,推动浙东学术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不但要突破“两条线”(唯…  相似文献   

12.
由洛阳大学、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香港孔教学院和嵩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日至 3日在洛学的发源地古都洛阳召开。海内外的 5 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 ,举行了隆重的程颢铜像揭幕典礼。一、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葛荣晋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 ,二程理学中的实学思想是明清实学的源头之一。在本体论上 ,吸取了二程的实学理论特别是程颢的“器亦道 ,道亦器”观 ;在人性论上 ,其性一元论思想体系受到程颢“性即气 ,气即性”和“善恶皆性”观点影响 ;在认识论上 ,“格物穷理”弘…  相似文献   

13.
实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宗旨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学说。中国古代的实学家 ,提倡以“实心”、“实理”办“实事” ,反对照搬书本 ,空谈“玄理” ,不务实际。中国实学充满了“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 ,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古代的实学观念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发展状况 ,推进对外开放和改革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提倡的“实事求是”理论 ,与古代实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于 1…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11~1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孔子学会在日照联合召开了“儒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90余名学者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实学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一、全球化时代的儒学价值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儒家如何经过转换,对社会和人生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儒家内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回应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危机,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原则与智慧。在孔子和儒学那里,全人类共有的问题是人与…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中国学者开始对祖国历史上出现的“实学”进行反思和研讨。围绕着实学的涵义、实学的价值、实学的近代指向诸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笔者以为,从中国、日本和朝鲜(李氏王朝)这一宏观角度,对东亚实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客观、公允地评价实学,故撰文请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中国、日本和朝鲜是地处东亚、唇齿相依的三个国家。17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年间,中、日、朝先进的社会人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生存、体会的进步开化、人民的独立自主,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 1 0周年庆祝大会 ,于 2 0 0 2年 1 0月 2 1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台湾及内地几十所大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 1 0 0多人出席了庆祝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汤一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马俊杰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詹海云等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韩国实学学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台湾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澳门中国哲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基金会以及辛冠洁、杨通方、张岂之等海内外 30多家学术团体和学者个人发来了贺信贺电。张岱年先生在贺信和发言…  相似文献   

17.
<正> 自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出版以后,用“实学”这一概念来概括中国明末清初(或只提清初)所出现的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术末流相反的学术思潮的提法,有不断扩大之势。在学术史上使用一个新概念(作为“实学”一词,古已有之。用之概括一时期的学术思潮,其意义是新的)并能被学术界逐渐接受,说明这个新概念在使用上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也是具有较多的科学成份。虽然如此,但就目前个人所见,对“实学”概念的理解,也并非一致。见诸于书刊文论的,其使用“实学”的含义,并不完全一样。这又说明,“实学”的用法,还有进一步确定含义,确定范围的必要.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的《中日实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收录了中日学者的16篇文章,分为“中国编”与“日本编”独立的两部分.中日两国学者联袂著书,这不算首次,但研究各自的实学并结成一书出(中、日)两种版本却是头遭.从起步时间说,中国实学研究较晚,而日本差不多早了三十年(若从源了圆先生50年代的《横井小楠的实学》算起的话).但这并不妨碍两国学者取得共识和进行交流.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差异,各自的研究也各不相同,如中国实学在中国学者眼里来自对宋明理学的反动,面日本学者则认为朱子之学在推动日本实学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宋代实学“实学”一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各有一个特定的涵义;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因学问的趋向不同,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宋明的理学家,即自认他们所讲求的“理”是“实理”,道德的知识是“实学”;而请代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却说宋明人所讲的“理”是“虚理”,“学”是“空虚之学”;强调只有经史中的制度人事才是“实学”,训诂和经世之学才是“实学”。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大体上发展的是清人所提倡的“实学”。  相似文献   

20.
由韩国南冥学研究院、国际南冥学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关学与实学研究会、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共同发起 ,于 2 0 0 3年 7月 2 7— 2 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了“张载与曹南冥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宋元明清时代“实学”思想的奠基者。曹南冥是大韩民国历史上李朝时代 (相当中国的明朝中后期 )伟大的思想家、韩国李朝时代“性理学”的开创者和“实学”研究的推动者之一。张载和曹南冥无论从学术思想坚持“经世致用”、“重德尚礼”的价值取向、“躬行实践”、“反对空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