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克利姆特是一位具有高度情感的画家,无论是《吻》,还是《哲学》、《医学》、《法学》三幅顶篷绘画,都是他内心情感、意识的表达.克利姆特的众多作品都是将写实的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和工艺美术的装饰性色彩与线条相结合,创造出怪诞与臆想的风格,将矛头直指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把人类的淫欲与疾病、疯狂与死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那些僵死的道德礼教的强烈厌恶之感.尽管克利姆特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在今天,人们则尊他为20世纪维也纳最伟大的画家.  相似文献   

2.
夏日听蝉     
画家张大千应一位朋友之请,画了一幅《柳阴鸣蝉图》。画上柳丝依依,一只蝉落在柳枝上鸣叫。看了张大师这幅画,我想起了儿时夏日听蝉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黄昏,我割完牛草回到家,  相似文献   

3.
《易先天图-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张今之《周易研究》和《气功》杂志,均有文说“阴阳鱼”之图形,先见于南宋张行成《翼玄》一书。今见之《翼玄》书中确有此图,引者是为有据(见图一)。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后刊刻张行成之书中附有此图,就说它一定出于南宋时代,而是...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非常钟爱国画。碰巧,我家楼上住着一位画家,他闲暇时喜欢和我爸聊天。一天,他看到桌子上一幅我画的国画《凤尾鱼》,惊喜地问我爸是谁画的。我爸回答说:“是我儿子画的。”于是画家当即表示愿收我为徒弟。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小妹回到家,爸爸就对我们讲了画家要收我为徒的事。  相似文献   

5.
不谀亦不谤     
君冈 《佛教文化》1997,(6):14-14
本期封二发表的赵朴老手书《罗竹风先生纪念辞》,是他专诚为《罗竹风先生纪念文集》作的。罗先生是一个宗教学者,也是一位革命老干部。我虽无缘与他相识,但有幸在一次学术会上听过他的报告与发言,那已是十七年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有许多束缚与限制未解开,他的发言对我具有震聋发税之力,而他本人却绝无哗众取宠之意。至今他提到的那些论点我仍记忆犹新,而其中有些见解似乎还没有听别人谈起过。长时期来由于“左”的影响,宗教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与认识,今天社会各界能够扫除“左”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待宗…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6月21日将近凌晨,范瑞平教授发来微信,告诉我,恩格尔哈特教授几小时前仙逝。虽然我已知恩格尔哈特教授患病多年,并一直关注着他的病情,不时地打听着,但听到瑞平教授传此噩耗,一是感到有些突然,二是感到悲痛和不舍。很早就知道恩格尔哈特教授的大名。1995年春,我到长沙,时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的王一方教授送给我该出版社刚出版的恩格尔哈特教授著作《生命伦理学基础》(范瑞平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恩格尔哈特教授,并  相似文献   

7.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8.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以下简称《语基》一册)中有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 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见《语基》一册第202页) ②琵、葫、嘀、匍等,也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明确的意义,都不是语素。(见《语基》一册第239页)  相似文献   

9.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图》所记乃是布图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相似文献   

11.
陈东 《孔子研究》2019,(2):83-93
所谓元代画家王振鹏所作《圣迹图》,其实是明万历年前后的假托,其构图及序、赞均抄自明张楷的《圣迹图》。明张楷《圣迹图》原赞词有"夷不谋夏"、"用夷遏夏"的字句,清康熙年间有所篡改。张楷《圣迹图》最大的失误是为"先圣小像"配上了"述中庸赞",误将孔子与颜回当成了孔子与子思。何珣所增补九事,其中"观庙欹器"一事两图,国内版本皆已遗失,仅存日本。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发表了我的《论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一文后,又连续刊登了郝振省,林剑两位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10期,1986年第8期。以下简称郝文、林文)。还有的同志从方法论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与我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拜读了这几篇文章后,我感到获益甚多,也很受启发。但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弄清,不能到此为止。故此,笔者再陈管见,与郝,林等同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史上关于南宋画家马和之身份记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御前画院画家和工部侍郎这两点上。支持"工部侍郎"身份的学者主要依据传为南宋陈善所撰的《杭州志》的记载。但考文献史料,史上有名可考的陈善有六七人之多,撰写《杭州志》的陈善实为明代文人陈思敬,而非南宋文人。绘制《毛诗三百篇图》的画家马和之并没有从事过工部侍郎这个职位。做工部侍郎的实为元人王喜笔下与《毛诗图》作者同名的都水官马和之。  相似文献   

14.
《步辇图》历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从《步辇图》画面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步辇的结构、人物的造型、宫扇的形状、画面的常识性问题及作品的艺术性与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步辇图》是否是阎立本的作品还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6.
刘直 《中国道教》2001,(4):35-36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 ,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 ,系清宫如意馆藏品 ;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 ,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 ,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 ,是木刻板 ,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 ,筋节脉络注解分明 ,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 )。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 ,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 ,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 ,都附有图示 ,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 ,《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 ,…  相似文献   

17.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18.
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但是,还有一件事也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当时他正客居法国,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来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梵高,他给我们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们人类历…  相似文献   

19.
郭熙的《早春图》创作于北宋中后期,画家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具有时代性意义,并对中国绘画史有深远形象。试图从图像分析角度解读《早春图》,深入剖析画家的作画风格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典范,成为后期模仿与创作的样本。从大山水到边角山水,从披麻皴、点子皴到斧劈皴,从人物形象的神仙化到人物的平凡化、叙事化都有李唐的影响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