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跟心上人脱光了衣裳躺在一起背靠着背。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诉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3.
乞丐吟诗     
传说古时山西太原郊外有个饭店掌柜,为吸引客人,在门前挂上牌子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牌子挂出的第二天,来了三位顾客.一个土医生,一个穷秀才,还有一个乞丐。他们看了牌子,说:“好,这里可以不要钱,我们去吃吧!”  相似文献   

4.
正从前,几个秀才外出踏青赏景,偶见一片泥路上有鸡犬足迹,其中一个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但众秀才思索良久,仍无言以对。此时,路旁一牧童脱口续了下联:"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众秀才一听,击掌赞叹。古时,有个自恃才华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缙对对子,便出一上联:"马过木桥蹄打鼓。"话音刚落,解缙不假思索吟出下联:  相似文献   

5.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睦州道明章下记载这样一个故事:秀才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柱杖空中点一点,曰“会么?”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这是一则颇有趣味的禅门公案。主人翁道明禅师(780—877年)是唐代高僧,住睦州城(今属湖北省)龙兴寺,很有影响,因他俗姓陈,故人称“陈尊宿”。公案说的是一位秀才,声称能写二十四种书法名家字体,自恃从书法中悟得佛法三昧。陈尊宿以柱杖在空中随便点了一下,问秀才会不会(这种书体、笔意、书法……),把秀才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于是陈尊宿批评秀才“永字八法也不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次从心体是否需要性体保证其客观性,性体能否保证心体的客观性,形著说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天道等方面,向牟宗三著名的形著说提出质疑。本文总的结论是,形著说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其路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对,不仅不能有效解决理论上的难题,而且有叠床架屋之嫌。  相似文献   

7.
正北宋名相富弼年轻的时候就提笔能文,才华出众,曾被范仲淹称为"王佐之才",并被他大力提拔。富弼因为才气逼人,仕途坦荡,而无意间招来了一些小人的嫉恨。一次,一个秀才把富弼挡在洛阳大街上,用充满挑衅的口吻说:"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见来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曾经指出:“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人称“理论家”、“笔杆子”、“秀才”,也应该讲职业道德。从经常遇到的问题来看,有这样几个方面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9.
迎向风雨因为有几个大学生在登山时遇到泥石流丧生,记者特别访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岩石比较坚固的山头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头风雨不是更大吗?"记者不解地问。"往山头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起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和泥石流而丧命。"登山专家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可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可能获得新生!"挺胸学生时代,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你要成功,就得挺胸,改掉弯腰驼背的毛病。"在那之后,我虽然照他的话去做,但并不了解为什么挺胸有那么重要。所以最近当我又遇到  相似文献   

10.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11.
这一点只能顶在头上唐朝有个叫任王的秀才,有一年考中了头名状元。宣宗皇帝接见时,任王跪地喊道:“新科状元,任王参见,吾皇万岁!”皇帝心想:自己才是一国之主、人中之王,你个新科状元竟敢称“人王”,这还了得。于是他对新科状元说:“我觉得你的名字不太好, 就赐你在王字上加一点吧!”任王连忙叩头“谢主隆恩”。  相似文献   

12.
禁口     
有4个人去找一位老和尚,希望他能收他们做徒弟。但老和尚说有一个条件:必须通过“禁口”的考验,测试方式就是从山洞的入口走到出口,如果一个字都没说,就算通过。于是那4个人手持蜡烛从山洞入口开始走,当他们快到出口的时候,吹来了一阵风,把走在第一位的烛火吹熄了。“啊。熄了。”第一位叹道。“师父不是叫我们不能说话吗?”第二位连忙提醒他。“叫你别说你又说。”第三位赶紧纠正。“还好。我没说。”第四位松口气道。禁口@江承骐  相似文献   

13.
两个故事     
故事之一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间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口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离值班结束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了,门外响起了几声犹犹豫豫的敲门声,我说:“请进”,却不见有人进来,于是我走过去,打开门又说了声“请进”,只见有三个女孩正在不好意思的  相似文献   

16.
门丁 《思维与智慧》2004,(12):32-32
有个读书人,科考屡次失利,50多岁了还是个秀才。别看他学问不怎么样,一部《三国,演义》却读得滚瓜烂熟。人称“三国迷”。  相似文献   

17.
五颗稻粒     
一天.一位年迈的富翁为挑选自己合遗的继承人,特地把三个儿子叫到身旁。老人对三个儿子说:“我给你们每人五颗稻粒,你们要好好保存,一旦我向你们要时,你们要还给我。”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答应了,然后每人拿了五颗稻粒走了。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串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  相似文献   

19.
旧时,有个满脸麻子的秀才,他自恃文采高,常作诗戏谑人。那时女人都裹脚,这天他见了个没裹脚的大脚女人,当下作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20.
趣题二则     
马路边,爷爷与孙子在卖西瓜,当剩下最后一个西瓜时,爷爷对孙子说:“最后一个了,咱们卖便宜点,五角钱卖掉,然后回家!”不久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每人花两角钱共六角钱买了瓜,吃完后走了。年轻人走后,爷爷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当着孙子面说过只收五角,怎么能收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