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曾说:"宗教世界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即使在宗教教条占主要影响的时代和社会结构中的文化,也存在着世俗精神."[1]从宗教的目的与要求来看,宗教总是把天国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看作是对立的,追求灭绝世俗的享受,宣扬天国的神圣与美好.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宗教文化构建、演变发展的重要史料.本文从"天人感应"的神学观念、神灵的世俗化与英雄的神格化、神仙体系的无序化、长生不老的成仙追求、西王母民间信仰的兴盛发展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易林>所体现出的汉代宗教文化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秋 《美与时代》2014,(3):131-132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使这一类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予浓郁色彩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部分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1995,(4):49-49
挂历内页 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九六年佛教塑像艺术挂历,选取了历代塑造的佛菩萨造像。这些造像庄严、美观,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文化精口吧更可供信众敬奉瞻仰。目前,该挂历已开印。读者可向((佛教文化$期刊社邮购,邮购价№~元。佛教艺术塑像挂历  相似文献   

7.
汉代老子神化现象考碣石汉代在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均占有特殊地位。汉代是中国思想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是中国道教起源和形成中的重要历史阶段,老子的神化是这个起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拟对老子神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及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考察,从新...  相似文献   

8.
香港主要宗教组织简介□刘金光●香港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地区,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即已传入香港,天主教、基督教则是随着殖民主义者的炮舰进来的。现在,香港经政府注册的合法宗教共有10多种,除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回教、孔教六大宗教外,还有印...  相似文献   

9.
<正> 一、佛教及藏传佛教音乐在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的过程中只研究其音乐艺术,而不研究其宗教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宗教哲学基础上建立的音乐审美观;不研究藏传佛教音乐对其宗教的意义和作用等相关问题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宗教"  相似文献   

10.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世俗工艺都有所发展的汉代不但是殉葬人俑工艺的繁盛期,还是现存最早的传统戏偶雏形的诞生期,常被认为是人俑与戏偶分化的关键节点,是探寻中国制偶工艺源流时不可忽略的时代。汉代人俑与传统戏偶具有内在联系:在精神内涵方面,汉代人俑与传统戏偶都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死者魂魄的重视和对神灵偶像的敬仰,是古代偶像崇拜的典例;在题材选择方面,早期的戏偶继承了汉代人俑题材上生活化、民众化的发展趋势;在艺术特点方面,戏偶具有汉代人俑粗简生动的表情刻画以及富有律动感的形体。这些都反映了汉代人俑与戏偶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15,(2):47-51,33,36,73
<正>记者:"丝绸之路"是由德国著名文化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文化概念,专指汉代长安、咸阳、经甘肃河西走廊、敦煌,入西域进中亚,直到东罗马帝国的知名交通要道,它连接欧亚绵延7000多公里。在这条连接和沟通中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古老商道上,各民族的互动商贸,才使得不同地区的民族与国家,在相互交往中彼此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道教产生于古代,它是近两千年前汉代的产物。之后在魏晋南北朝得到了发展,至唐宋时期得以全盛,直至延续到今天。道教是我中华民族土地上自生的宗教,是我民族的宗教,它成为了以儒佛道三教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样一个传统的宗教,时至今日现代社会,它还能发挥怎样的现实作用呢?还具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呢?这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14.
国际动态     
印度学者倡导科学与宗教对话1月5日,"在全球化世界中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研讨会在印度洛瑙拉闭幕,包括大学教授、研究员在内的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的印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儒学与儒教之争已逾20年。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判定宗教的依据。主张汉代至清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即儒教是宗教者,最核心的观点是儒教崇拜天地鬼神,而鬼神崇拜只能用宗教来定性。宗教学家普遍认为,神灵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其他如宗教仪式、教规教戒等是次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宗教”的定义大致如此。比如,《辞海》对宗教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英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宗教的定…  相似文献   

16.
木版年画以“驱凶辟邪”“祈福迎祥”为重要题材,其神像画也多取材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灵,因此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作为非遗的木版年画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年画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在宋代,逢到岁时,以张贴印刷的神灵像来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称为“纸画”。  相似文献   

17.
富瑜 《宗教学研究》2016,(3):210-216
弗朗西斯·克鲁尼是20世纪后期美国天主教比较神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通过向非基督宗教传统学习重构基督教神学并身体力行多年从事耶印比较神学,成为宗教间对话的先行者和20世纪比较神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宗教多元性与现代性共存的今天,他所倡导的比较神学在国际宗教学界越来越引人注目。他的比较神学文本互读理论既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重新解读,也是梵二会议后基督教神学家与非基督宗教展开文本型内部对话的实践成果。对克鲁尼比较神学思想的分析为汉语学界提供宗教间对话和经典文本互读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法音》2010,(9):F0002-F0002,F0003
8月27日,日本第12次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代表团持田日勇一行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传印会长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理念、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说,南阳的汉代画像石是一笔宝贵的古代艺术资源,是汉代文化的精华。中原地区应认识到古代灿烂文化的价值并加以借鉴,借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形成地域艺术特色。一、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地位汉画像是对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综合反映了其社会制度、生产能力、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内容,被人们看作是汉代历史的画卷,对汉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创造纯粹民族文化的时代,宣教性绘画尤为盛行,图绘肖像成为统治者借以褒奖诫鉴的治政方式之一,也是个人价值被肯定认同的最高标准之一.于是,肖像艺术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构图的程式化,题材的偶像化,主题的情节化等独具艺术特色.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为魏晋"传神论"这一审美标准里程碑式论断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因此,汉代肖像艺术,在肖像艺术发展史上可谓包前孕后,独具时代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