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彩艺术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存在争论,对于当代的水彩风景艺术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民族艺术精神的回归进行研究。水彩画艺术本身来源于西方,传入我国后逐渐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水彩风景艺术融入了东方文化特色,这使得中国水彩风景艺术具有了自身的特色,也更加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对于我国的水彩风景艺术来说,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当前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立民 《法音》2000,(3):5-10
藏传佛教(密教)以口密持咒来修行 关于神秘咒语的问题,这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实,也是人类迄今尚未探明的奥秘,是一个“音声之谜”。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神秘古国,为埃及、印度、中国,在他们的古文化中,都认为咒语与原始的语言、文字一样,是文化的重心。因为咒语早在语言文字之前,但人类因为有了实用的语言文字的进步之后,对于声音的研究,除了应用在文字语言的结构以外,便把有关声音的神秘部分,推之于巫术或宗教。现在人类有系统的咒语,就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密教里。印度的传统文化,一直重视声音的奥秘,婆罗门教衍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是德国汉学的内容之一,但在德国哲学界它却并不被承认."中国哲学"是否存在,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就是争论的问题.汉学界在作肯定答复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上.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哲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围绕儒学与现代化的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传统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德(西)之间的哲学交流和比较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本体论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成型的文化母体如何适应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发了本世纪中国学术界争论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讨论。在涉及传统问题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深刻差异: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掩盖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对传统认同程度不一;对传统的现实作用也评价不一。两千多年的文明是否还有现实作用?这些作用孰好孰坏?能否同现代化接轨?争论的各方都对传统作了不同的价值判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既来源于理论分歧,也来源于现实参照的不同和“传统”指称的差异。传统讨论中的冲突,在认识论上的原因就是传统本体的缺失。什么是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没能产生自己的近代科学,导致近三百年来的落后,这已成为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次文化讨论中,不少文章由此追溯到思维方式问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究竟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造成了哪些影响等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索和争论的热门话题。思维方式问题涉及甚广,其中最主要的是辩证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总的来  相似文献   

6.
<正>近些年来,受当前中国社会宗教信仰者日渐增多和宗教文化热逐步升温等大环境的影响,有些部队出现了个别军人热衷宗教信仰、痴迷宗教思想、参与宗教活动的现象。与此同时,学界围绕"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不负责任的观点和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利玛窦等传教士为了传教而采取的尊重中国文化的做法,引起了方济各会、多明我会传教士的反对,由此爆发了著名的“礼仪之争”。这场争论进行了半个世纪,最后导致了中国清政府的“百年禁教”。其起因主要是: (一)利玛窦传教思想引起的争论“礼仪之争”的导因是从对“尊孔祭祖”和对中国文化中的“天主”与“上帝”等问题的争论开始的。但是,在当时的传教士中,并不是都如利玛窦那样对中国文化习俗给予应有的尊重,且一些人不愿下功夫学习中国文化,又带着欧洲文化至上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习俗采取轻率否定的态度,对利玛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孔子与《周易》经典化的现代议题为中心,首先针对学界一直以来的争论予以分梳,结合易学界有关研究成果,运用经典化理论,探讨孔子对《周易》的经典阐释与建构,揭示其对于该书经典地位确立之独特作用与历史性贡献。孔子与《周易》经典化问题,凸显了当代学术论域中经典化研究与传统经典观之胶合,有助于从思想史、中国文化角度回应日益深化之国内外经典化理论研究,同时对当下经学之重建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对于“儒教(或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尽管参加争论的学者并不很多,但它确是二十年来中国学术界最具挑战性,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并使众多中国学者甚感困惑的问题。然而,争论的文章发表在不同的书刊和专著中,查寻起来颇费周折。为使关注这一问题的广大学者较为便利而又全面地了解争论的情况及其发展脉络,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宗教文化出版社独具慧眼,特邀“儒教是教”说的提出者──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做主编,选编儒教问题不同观点的典型文章,于世纪交替之际(2000年11月)出版了《儒教问题争论集》。《儒教问题争论…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国内学界围绕“复兴国学”再次展开了激烈争论。①综观交锋中的不同意见,可以看到,这一争论除了涉及到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外,还涉及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当代中国文化构建的思想资源和确定发展中国文化体系的价值取向等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努力超越文化选择中的误区,以开放心态努力发掘多元复合的文化资源,坚持传承、批判、整合、创新的价值取向,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寻求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一、从关于“国学”的界说谈起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什么内容?国学是一个中性概念还是…  相似文献   

11.
刘海军 《美与时代》2014,(11):98-98
摄影在传入中国的初期,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外国人在中国拍摄所得,而早期涉足摄影的中国人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依照西方的模子拍摄。随着国人对摄影的了解,摄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产生出了新的火花。西方摄影与中国传统艺术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形式,而中国美学意境论在西方摄影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上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摄影艺术的萌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摄影艺术理论,也开始萌芽和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意境也应该有新的解读,现代的摄影家需要到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三种倾向的进展中 ,二十多年中德国哲学界经历了三次富有意义的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对话与论争。一、哈贝马斯与卢曼 (N.L uhmann)如果说 ,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围绕“传统”问题展开的争论是 6 0年代德国哲学界的一大事件的话 ,那么 ,70年代哈贝马斯与卢曼的论争则是 2 0多年  相似文献   

13.
《哲学争论》是一本学术性的资料书。它介绍了我国哲学界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和每一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及其主要论据。内容丰富,既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争论问题,也有自然辩证法、中外哲学史、逻辑学、美学等其它学科中有争论的重要问题。全书共分28个专题,其中,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就争论过,现在又重新提出来的问题;有的是冲破“四人帮”禁区后新开展讨论的问题;还有的曾是理论界的冤案,现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对其学术问题继续进行探讨的;也有的是随着自然科学和哲  相似文献   

14.
近一二年来,发生在学界的关于“科学普及”内涵与外延的一场学术争论。这对于活跃学术争鸣的氛围,促进我国的科普事业发展都是有益处的。这场争论,论战双方对科普的内涵外延作了种种的阐释和论争。归结起来,是传统科普和通过公众理解科学的科学传播之争。这场争论,不是语义的论争,也不是概念的论争。实质上涉及科学与人文的分隔和交融问题。这场关于“科学普及”的论战是近十来年中流行的反科学主义时尚的一种集中表现。近年来,我国学界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5.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66,11(1):24-28
应如何对待传统心理学和外国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工作革命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左右摇摆,走了不少弯路。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一切外国的文化,“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对待传  相似文献   

16.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如何看待“传统”,成为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用什么作为判断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价值标准?论者之间见仁见智,分歧甚大。与此紧密联系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系的今天,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怎样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形成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有现实担当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互联网时代的宗教传播,是信息技术发展给宗教领域带来的新课题,是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界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正面临着一种体系的转型与重建,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美学界同仁的共识。美学的这一变革说到底,是文化开放的必然结果。从新时期我国美学研究的现实看,人们已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美的本质问题的纠缠,而试图从新的角度深化美学。随着改革开放与文化的进步,美学研究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人们深切感到:美学是一门人文色彩很强的学科,它的背景是人类的整体文化精神,用纯粹实证的、认识论或心理学的方法来界定美学,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热"正在中国学术界悄然兴起,与此同时,反对"国学复兴"的思潮也开始发动。有人预感:平静已久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又将面临一场激烈的文化论争?其实,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事情。它至少表明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一种进步:对待学术问题,不同意见的人尽可以坐下来严等地争论,不必再采取过去那种扣帽子、打棍子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从目前争论的情况看,某些看法仍有澄清的必要,为的是避免独断论。这里,我站在替传统文化辩解的立场上说话。道理很简单,自近代以来,随着"西风"的侵袭,"传统文化"的日子就不好过。建国以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20~21日,由河南大学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英国诺丁汉纯特大学TCS(理论、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挑战全球知识———中英开封论坛”在开封举行。与会学者18人,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何谓“新百科全书计划”费瑟斯通是当代国际著名社会学家,他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一列新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如他对主要是由于媒介扩张和图像增殖而出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在国际学界被频繁引用,而且在中国也引发了许多富有成果的争论。费瑟斯通为本次论坛带来的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