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威廉.梅尔以圣经为依据阐述了男女两性的差异及互补性,认为男女的差异和互补性是婚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他指出,婚姻是肯定人位格的实在,是能使人相爱的实在,是创造生命的实在,是神圣的实在。以一男一女的婚姻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是爱的文明的第一个学校并且对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们这个变化急剧的时代,梅尔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人生的大喜事。婚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礼节。基督教对婚姻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不仅要求男女二人之间慎重结合,而且要求二人在神面前庄严地许愿立约,得到神的祝福。现在根据圣经的教训,作简要的证道。婚姻之礼是神所设立的 圣经记载:起初,神造人,不是单造男,也不是单造女,乃是造男女两性,使之结为夫妻,组织家庭,并赐福给他们。耶稣说:“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圣经文本解读,指出与实用主义婚姻哲学不同,生育不是基督教婚姻的主要目的,基督教婚姻的重要前提是无功利的爱情与直觉。通过挖掘基督教系统神学"上帝论"、"教会论"、"人论"中的婚姻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基督教婚姻哲学是理想主义的,其指向的是:信徒彰显上帝的形象、在婚姻中勇于自我牺牲、在爱中追求"二人成为一体"的人性之完满。  相似文献   

4.
弘道 《天风》2019,(11)
<正>婚姻是最尊贵的事,是上帝所设立又合乎真道的事婚姻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和祝福。幸福婚姻的关键是"二人成为一体",只有当"二人成为一体",才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二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体呢?笔者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有"四合"。一、志同道合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幸福婚姻的关键是要志同道合。就是夫妻双方要有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汪维藩老师认为,相对于古代埃及、迦南、罗马世界的巫觋宗教来说,犹太教或基督教将伦理宗教化,这正是犹太教或基督教的超越之处.但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并非是说犹太教或基督教用宗教代替伦理,或将伦理与宗教混为一谈;而是将伦理建立在宗教的神圣根基之上,将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人与上帝关系的基础之上,从而使伦理有不拔之根.  相似文献   

6.
王齐 《世界哲学》2012,(2):23-31,161
本文以互读的方法试图揭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面对基督教信仰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克尔凯郭尔坚持生存者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尼采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性正是上帝要被杀死的原因;克尔凯郭尔极力张扬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而尼采则批判基督教人本主义的虚妄性和奴隶本性。尼采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上帝正是形而上学式思想的残余,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是尼采彻底颠覆了形而上学,真正使哲学的关注点落实到了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李大军 《天风》2014,(5):34-35
婚姻是上帝配对的,是神圣的,圣洁的,美好的。对男女来说,人生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婚姻的结合,共同组建家庭,在生命的担当中,一生一世守望相爱,牵手到老。基督徒的婚姻生活更是上帝的赐福,爱情更加甜蜜,日子更加充实,生活更为馨香,因有上帝在彼此的心间,恩典满怀。然而近几年来,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离婚率高达30%,在某些时段甚至突破40%,其中,  相似文献   

8.
上帝特别祝福和看重婚姻家庭,基督徒也特别通过婚姻家庭做出美好的见证.基督徒的婚姻观可从三方面表达:婚姻的来源,婚姻的原则,婚姻的生活. 一、婚姻的来源在哪里? 表面看来男女相识、相爱,决定终身,是来源于男女当事人或其父母长辈.但婚姻的真正来源是上帝.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造"配偶"、设婚姻、建立家庭,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里.在《创世记》2章18至24节中,说明了四点: 1."配偶"是上帝造的."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那人"是指人类的始祖亚当,是个男人."配偶"就是指另一半,即22节提到的"女人",叫夏娃.说明婚姻、家庭是上帝设立的.  相似文献   

9.
斐洛的划时代贡献在于用柏拉图哲学阐释圣经神学,将希腊的逻各斯精神注入希伯莱的上帝信仰,提出关于作为上帝与世界之中介的神圣逻各斯的学说,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神圣逻各斯作为上帝的自我显现,是上帝的创世之道,同时是上帝的救赎之道,因而是全部基督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0.
柯国龙 《天风》2003,(6):44-44
婚姻乃人生一大事,但一些人对婚姻的严肃性不重视,对婚姻关系抱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先孕,未婚同居、婚外恋等现象屡有发生,结果使许多人受到伤害,落在痛苦之中,今天藉几处圣经来看看神所设立的婚姻的几个方面: 1、婚姻是神圣的、圣洁的 希伯来书13章4节说到婚姻是神圣的,因为是神所设立的,也是圣洁的,人人都要尊重婚姻的事,若不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06,(8):62-62
田薇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研究》上发表文章《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基督教伦理作为一种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世间生活和人类行为自身,道德的根据在于人的自律而不是神律,不是从神圣命令推出道德,而是从自我命令推出道德,道德是人的自律之域。文章从基督教伦理的上帝信仰、人性论预设、救赎观念、爱的规范、终末盼望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基督教伦理的神圣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和儒家之“爱”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教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教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7,(6)
正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信仰,是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信仰,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田力克语);另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神圣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用赵紫宸的话来说,"基督教是基督"。但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借着文化加以表达、加以传播的,离开文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赵紫宸的人生经历与他的相关神学作品来阐述他的婚姻伦理观,主要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分析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共构了赵先生的婚姻伦理观念。一方面赵紫宸从上帝的创造、基督道成肉身彰显真爱来凸显婚姻的圣礼性内涵,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婚姻哲学,指出在赵先生的思想里"参配阴阳"的"夫妇之道"何以"通达神明"。重视婚姻道德、促进人格发展,助力社会和谐,赵先生婚姻伦理观不仅能给今日的基督徒带来道德激励,更能在一个婚姻危机的时代发出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声音,为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的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体论界定在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人是什么"有这样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认为人仅仅凭借自身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另一种是反理性主义的狂热,它的典型表现是尼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一面,社会正在走向以物质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歧途。马里坦认为,只有走向重建上帝信仰的完整人道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具备神圣精神追求的位格才能达到对真理、自由和博爱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国基督教的精神熏陶、听人讲授《圣经》和反复阅读《圣经》等五个方面,说明了胡适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背景。认为对耶稣容忍精神的体认、对耶稣人格的崇高评价、关于上帝的独特见解等方面构成了胡适早期基督教思想的主要内容。而胡适早年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以上帝为人之至极,人为具体而未臻之上帝"以及耶稣的容忍精神,对胡适的一生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信仰,是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信仰,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田力克语);另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神圣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用赵紫宸的话来说,“基督教是基督”.但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借着文化加以表达、加以传播的,离开文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即便是基督教经典和基督教教义的形成,都离不开其形成的文化处境.  相似文献   

18.
文革 《天风》2019,(10)
<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速转型,当代人的婚姻状况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关于美好婚姻的意义理解已经被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冲淡了很多。本文尝试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阐述赵紫宸先生的婚姻伦理思想,思考何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冀发出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声音,为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的重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永涛 《天风》2018,(4):25-25
不可否认,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尽管其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基督教既是以神为中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或者说,是在对三一上帝信仰的框架下,体现出对人和世界的关注。希伯来圣经特别强调,一个蒙福的人生包括上帝对那些敬虔信仰的人在物质方面的祝福。从强调对上帝的信仰这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20.
小芳 《天风》2007,(6):41
圣经上是说过“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19:6下),上帝设立婚姻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离婚,乃是要人为他生育敬虔的后代,享受亲情之乐,享受爱的生活。但是总有离了婚的人,若一概地给他们贴上一个违背神圣盟约的标签,未免太浅薄了。某大城市的郊县有一位信主的姊妹名叫徐元元,她和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女儿们都上中学了。徐姊妹信主之前为人泼辣,丈夫一向迁就她;信主之后,她经常听道,懂得了不少圣经道理,晓得做妻子的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