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部关于《药师经》的佛学专著──《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终得出版问世了。它受到四众弟于及佛学爱好者的欢迎。《药师经法研究》全书共分四辑:七佛药师经释义、七佛药师经师经讲记、七佛药师经法随笔及七佛药师经法杂钞。现已出版的是第一、二辑的合编本。第一辑“释义”是对《药师琉璃光七佛愿功德经》的注释。第二辑“讲记”则是吴立民先生于1992年、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举行药师法会期间(一周)讲药师经的记录(据现场录音整理)。这部书的著述者吴立民先生,号吴明,法名信如…  相似文献   

2.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等,是佛教净土宗的重要经典之一。药师如来法门依《药师经》建立,是深契时机、消灾免难,求获人天福报的无上法门。历史上翻译成汉的《药师经》共有5种,但其中南北朝慧简法师所译的《药师琉璃光经》早已失传,仅在古大藏经目录中载有篇名。因此,实际传下来的《药师经》汉译本只有4种,即:1、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佛说灌顶拔除罪过生死得度经》。此经没有单行本,附载《佛说灌顶大神咒经》中。  相似文献   

3.
药师经法的本质与精神———《药师经法研究》序吴信如药师经典自《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来,凡有五译,以玄奘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为最流行,以义净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为最完整。本书释义、讲记、研究以净师译本为主而以奘师译本为...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兴教大师觉鍐~1 (1095~1143)所著《五轮九字秘释》第二部分"正入秘密真言门"中记载了一幅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五脏神形"图。我国学术界对于《五轮九字秘释》这部密教经典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日本学术界对于该经典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这幅五脏神形图出处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大多没有明确结果。比如日本学者田中文雄~2通过例举《道藏》中有关五脏所藏神像形态的记载,试图找到该五脏神形图的出处,但是最后并没有在道教经典中发现与该图相同或相似的记载。所以目前对于  相似文献   

5.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有“灵骨”一枚,“影骨”三枚。在我收集到的有关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全部重要书籍与画册中,除《法门寺地宫唐秘曼荼罗之研究》一书的主要著作人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外,其余书籍主要出自法门寺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体现了其鲜明的心学特点。他在诠释的方法方面主张反之于心、向内求理、统合归一、诸经互释,在诠释的内容方面提出以理释礼、以理释知、以乐释学、以良知释无知、以去欲存心释克己。他在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上确立了以心解经的新典范,打破了朱子对《论语》乃至《四书》诠释的学术垄断,对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初期的儒学经典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是与《道德经》、《南华经》和《参同契》并列的道教圣典。它被定为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之一,而纳入《玄门功课经》中。其重要性,张伯端《悟真篇》一语中的,他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阴符经》的注释本甚多,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载书目就有39种之多。《阴符经》现存注本,见于《道藏》的有二十余种,见于《藏外道书》的有十余种。下面以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中的《阴符发秘》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  相似文献   

8.
张居士学养精湛,显密圆融。平生讲学著述,阐扬佛法,不遗余力。他生前对祖国大陆佛教十分关心。去年5月16日,即在他往生的10天前,扶病致函本刊编辑部,对本刊去年从第4期起分期转载他撰写的《什么是佛法》一文感到高兴,并寄赠所著《佛学今诠》上下册,希望我们选择刊登,广结法缘。《业力论》是该书的第2章,共分8节,从本期起陆续刊出,以飨读者,并藉此寄托我们对张澄基居士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9.
阴蹻穴探秘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脉总源阴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  相似文献   

10.
医易汇通而明人之生死病治窦春江笔者通过多年的对《黄帝内经》和《周易》的学习,对于“医易同源”这一学术观点有了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并在临证时力争将医与易融为一体。本文仅从“人的生死病治”方面进行医易互释,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如下分三部分进行论述。医易...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1,(2)
上海佛教居士林最近落实宗教政策,迁回觉园香光堂,推出了几项以修持自净为目的的活动,颇具移风易俗的意义,值得推广介绍: 1.举办精进净七。根据清梦东彻悟禅师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纲要,组织信众打精进净七。净七期间,不设牌位,禁语止净,坐念、绕念弥陀圣号,为净心念佛打好基础。有专人护法,照料生活琐事,参加者放下一切,唯提佛号。这样经过七日精进,深切体验念佛实践的法益。2.每年在药师圣诞日举行“寿辰会”,由寿星们自己诵念《药师经》与药师如来圣号,设斋上供,祈求消灾延寿,回向世界和平。3.为新亡林友诵念《地藏经》追荐超拔。参加者都是亡者生前净友,一律自  相似文献   

12.
“科学易”解析 一、关于《河图》的秘密 各种易图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河图》。“科学易”首先看重的也是《河图》。他们声称破解了几千年来无人知晓的《河图》之秘,认为其中有丰富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曲世宇 《法音》2003,(5):34-37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世亲菩萨最初是从一切有部出家,学习《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学,因此常以小乘驳难大乘。后来吸收了一些经部的知见,对小乘就略觉不甚满意,从其所著小乘佛学代表作《俱舍论》中即可略窥端倪。适逢世亲菩萨的哥哥无著菩萨示以《十地经》和《无尽意菩萨所说经》,遂回小向大,转弘大乘。世亲菩萨一生著作颇丰,其中小乘论五百部、大乘论五百部,人称千部论主。本论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是佛法知识的宝库,是学习佛法的必读之书。关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六道、生死流转及还灭等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14.
《八字文殊仪轨》实为密宗经典《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的略名,净智金刚是天竺僧人菩提仙。该经属文殊类经典之一,从此角度我们对汉地的文殊信仰略作介绍,重点探讨华严宗和密宗在文殊信仰中所起的作用。本经中土久佚,清末杨守敬旅日,国内始得有传本,我们就此问题展开对中日"书籍之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1):36-37
《佛教文化》期刊社的社长吴立民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常有人来向他求教。在众多的求教者中有一些人老是盘根究底,总觉得吴先生有什么修行妙法不肯开示,而对他指出的扎扎实实、勤修苦练的要求则摆出一付“这个我早知道”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保罗《腓立比书》中困扰历代释经者的一句话"死了就有益处",试图从古典修辞学、古典文学与古典哲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从而展现早期基督教复杂的思想来源。在其中重点关注罗马斯多亚哲学对保罗的影响,通过考察二者对待生死问题的异同,说明初生的基督教虽然深受古典哲学的影响,却在人生根本问题上彰显了与哲学迥异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9日,中央实验话剧院宣布了开除江珊、史可的决定(95.5.22《文摘周报》):去年2月16日,中央实验话剧院原定在海淀剧院演出话剧《离婚了,别再来找我》。剧场已售出6场票,两名主要演员江珊、史可却在2月15日称病住院。2月16日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发表笔者的《药师佛探源——对"药师佛"的汉译佛典文献学考察》(以下简称"探源")。笔者在该文中利用"中华电子佛典",区别不同时代,全面检索、考察了历代汉译佛典对"药师"、"药师佛"两个名词的用例。指出,在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慧简"依经抄撰"的《灌顶药师经》出现以前,汉译佛典中的"药师",大抵指医生。现有资料难以证明在《灌顶药师经》出现之前,汉译佛典中已  相似文献   

19.
藏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但由于秘密的不公开性, 使得藏秘的研究发展缓慢。近年来学界主要关注藏秘的消极影响(如负担感及自我惩罚等), 而对藏秘的积极影响研究(如社会保护及亲社会谎言等)较少。学者们提出了秘密抑制模型、专注模型、持续性思维模型和共享现实理论等来解释消极影响的机制, 并发现通过吐露秘密、发挥创造性、训练情绪标记和自我意识等途径可以应对藏秘的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对藏秘的概念做出更准确统一的界定, 并寻求更精准特定的测量与操纵方式, 探索藏秘的积极结果及影响机制, 深化藏秘的理论研究, 并推动藏秘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清代道教典籍《仙术秘库》的编纂者、成书时间、各卷内容的文献来源等问题作了初步的考辨。经考察发现,现存清刻4卷本《仙术秘库》各卷所录仙术条目主要是在摘录删改其他道教典籍的基础上纂辑而成,大概成书于清代中期。清初玉枢子王建章并非此清刻本《仙术秘库》的纂辑者,而是《仙术秘库》卷4所摘录的主要原典《列代仙史》的纂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