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作构思策略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心理模拟法创立了写作构思活动模式,并根据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对构思策略进行了分阶段培养。结果表明:①写作构思活动的实践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策略水平,并进而促进其写作技能整体水平的提高;②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写作技能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智力水平对写作技能也没有明显影响;③学生原有的写作技能水平对于当前的写作活动有显著影响,教师在教学前应设法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作构思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新春 《心理科学》2001,24(1):42-45
本研究运用心理模拟法创立了写作构思活动模式,并根据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对构思技能进行了分阶段培养。结果表明:①写作构思活动的实践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技能水平,并能进而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②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写作构思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可以同等程度地接受构思技能的培训;③学生原有的写作技能水平和智力水平对于当前的写作活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4.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1981年和1982年,我们先后在上海市两所小学的三年级进行了“小学生默读技能的培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默读技能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经过一学期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掌握默读技能,可以正确默读300字左右的短文(平均),好的学生还能比较流畅地阅读380字左右的文章,默读一遍后,基本能正确复述.可以想象,如果坚持训练、培养下去,到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定能大大提高.可是,据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默读技能的训练并未引起中小学教师的普遍重视,不少中学生的默读技能还很不理想.详细情况究竟如何?本实验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察初中、高中生的默读能力发展水平,并与上述实验班(到小学五年级毕业前夕)的学生进行比较,以考察影响默读能力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教学条件,为教学改革提供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探讨正字法技能不同成分的发展特点及其在英语单词阅读中的作用,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10名儿童施测英语正字法规则意识、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正字法编码技能、单词阅读以及一般认知能力和英语语音意识测验。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正字法技能各成分随年级显著增长,各成分间及其与一般认知技能、语音意识的关系存在年级差异;(2)控制年龄、一般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后,正字法技能在三、五年级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且其独立贡献率高于语音意识;(3)进一步控制其他正字法技能成分后,正字法规则意识以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为完全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单词阅读,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在三、五年级都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正字法编码技能在五年级中能显著地独立解释单词阅读的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年级在汉语儿童阅读模式影响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内部机制,对933名小学2~6年级儿童在不同阅读模式(朗读、喃喃自语、默读)下的阅读理解进行测查,并采用三分钟阅读测验考察儿童的阅读流畅性,探讨其在上述调节模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小学汉语儿童的阅读理解;(2)年级在阅读模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二年级儿童朗读和喃喃自语时的阅读理解成绩高于默读;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四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五年级时,喃喃自语成为绝对优势,好于朗读和默读;(3)年级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阅读流畅性这一中介变量而实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和补充了维果茨基内化说在阅读发展中的应用,启示不应盲目纠正儿童自然的阅读模式(如阅读中的喃喃自语)。此外,重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训练可能有助于促进儿童阅读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382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探索了词语结构意识在儿童阅读理解中作用的发展性变化。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以及快速命名和语音意识之后,在三年级T2、五年级和五年级T2发现了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而在一年级、一年级T2和三年级均未发现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的独特贡献;(2)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自回归效应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作用后,三年级和五年级时的词语结构意识分别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还未显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对儿童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3年追踪,探讨学龄儿童家庭阅读环境、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的发展级联。结果显示:(1)家庭阅读环境通过一年级的阅读理解扩散到二年级的汉字识别,进而影响三年级的阅读理解。(2)家庭阅读环境通过一年级的口语词汇知识扩散到二年级的阅读理解,进而影响三年级的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3)虽然家庭阅读环境对一年级汉字识别仅有边缘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但一年级的汉字识别可以预测二年级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词汇知识,进而影响三年级的汉字识别、阅读理解和口语词汇知识。研究表明,学龄儿童家庭阅读环境、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之间存在间接的、多向的发展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1、3、5年级共399名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测查, 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小学低、中、高年级儿童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控制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之后, 结果发现:在小学低年级, 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纵向预测关系; 在中年级, 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存在显著的双向预测关系; 在高年级, T1的阅读理解能够显著预测T2的词汇知识, 而T1的词汇知识对T2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小学不同年级段存在不同的模式, 这一发现支持了阅读发展阶段论, 并对阅读三角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小学四年级叙述文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干预教学的方法对吉林省松原市油区测井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探讨叙述文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未提高学生自我知觉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2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提高了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能力;3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句法意识、语音意识与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句法意识、语音意识与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二年级学生,句法意识预测了词汇理解和句子理解的成绩;语音意识预测了课文理解的成绩.对于四年级学生,句法意识预测了词汇理解、篇章理解的成绩;句法意识和语音意识预测了句子理解的成绩.结果表明,句法意识和语音意识是影响小学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语音意识对阅读理解成绩的预测作用不如句法意识的预测作用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72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初学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使不同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实验三进一步操纵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的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有词间空格的文本和正常的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尽管词切分文本对阅读技能高和阅读技能低的学生来说一样容易,但非词空格呈现条件会对阅读技能低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干扰作用。阅读技能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依赖于文本的低水平视觉线索。文章最后讨论了词切分对建构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信息加工活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莫雷 《心理学报》1998,31(1):43-49
探讨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特点,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后再复述文章时需要重读原文的时间比高年级学生要多,据此初步推知,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主要是单一的语言解码信息加工活动,高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同时进行了语言解码与组织连贯的信息加工活动,以后者为主。实验2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然阅读、理解任务阅读与记忆任务阅读三种情况下对文章信息保持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实质。根据快速阅读理解测验成绩选出小学六年级优生、中等生、差生各 3 0名 ,共 90名 ,随机分成两个等组。首先对两个组的被试进行阅读预期测验 ,测定他们根据文章的部分信息预期文章基本内容的水平 ;第二步进行阅读找错测验 ,要求实验组快速阅读而对照组以平常速度阅读一篇有若干明显错字的文章 ,然后要求他们在作业卷上标出这些错字。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快速阅读水平越高 ,他们对阅读材料的预期成绩也就越高 ;同时 ,被试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发现文章中错字的数量要比正常阅读的情况下要少。据此初步认为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 ,是一种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 ,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的“预期—证实”的信息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经过对实验班十八周的快速阅读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探索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提高小学生阅读速度和学习成绩的可能性及快速阅读训练对小学生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1)快速阅读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提高阅读速度;(2)快速阅读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考试成绩;(3)通过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地 减少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一般性阅读理解的角度.对738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研究,得出由七种成分构成的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并初步探讨了各年级学生以及不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汉字解码技能在小学生阅读理解发展中的作用。208名二、四年级学生完成了认读准确性、流利性、声旁意识、形旁意识等汉字解码技能测验及阅读理解和言语理解测验。结果表明,汉字解码技能是阅读理解变异的重要来源。汉字认读准确性对二、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的独立贡献,汉字认读流利性仅对二年级学生有显著的独立贡献,声旁与形旁意识没有显著的独立贡献。结果对认识儿童阅读发展及有效促进阅读学习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