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实现着思维对世界的认识。目前,在形象思维的讨论中,有的观点认为,形象思维是可以脱离语言,运用形象进行思考的思维;还有的观点认为,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非逻辑思维。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可说是一个直觉主义者。什么是直觉?粗略地说,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跳跃性思维,它和灵感、顿悟、自由想象等属于同一个范畴。直觉思维没有确定的模式,而逻辑思维有确定的模式。 有趣的是,关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科学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观点几乎是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3.
开展思维理论的讨论以来,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已经研究得越来越深透了。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启迪性的好见解。他们从思维的种系与个体发展、正常成人与非正常的聋哑人的思维过程、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动物是否存在思维活动等方面,来论述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概括地说,目前仍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发生是非同步的,即语言不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直接现实;另一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即语言是  相似文献   

4.
姚海娟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4,37(2):316-321
抑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加工机制。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去抑制假说、认知抑制假说和适应性认知抑制假说。本文系统评述了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新进展和神经机制。未来研究应加强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关系的理论整合与构建,分析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的认知抑制机制,采用无意抑制与有意抑制研究范式,对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的关系、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判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也是辩证逻辑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中有关于判断问题的理论阐述,这些阐述所展开的观点不尽相同,现将几个方面的分歧综述于后。一有无辩证判断思维中有无辩证判断,是首先涉及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且大有认为,判断,按照它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內容,可划分为辩证判断和非辩证判断两种基本类型。非辩证判断,也可称为普通判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运用独特且新颖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发散与聚合思维是两种常见的类型。体育运动对发散与聚合思维具有不同的影响,且受到运动强度、方式、时长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调节。目前解释体育运动如何影响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有情绪假说、执行功能假说与身心隐喻理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进一步重视研究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神经科学研究并拓宽群体覆盖面,关注体育运动与创造性成就的关系,为开具创造性思维运动处方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者们对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样的思维才算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存在种种不同的观点,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下面是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思维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的。它有可能是想象力或者是一种不只限于概括的思想综合。创造力本身就包含有由已知的信息建立起新的系统和组合能力,此外,还包括把已知的关系运用到新的形势中去和建立新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思维是一种与辩证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用绝对同一、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形象思维类型的,也可以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类型的。绝对同一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所谓绝对同一观点,就是否认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不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它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种绝对同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思维的外因性、孤立性和静止性。所谓外因性,即不是从…  相似文献   

9.
视觉思维是一个与传统哲学或一般心理学不符的概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视觉,也即知觉,视觉思维与视知觉和视觉意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阿恩海姆的确提出“视觉思维”这一概念。他在50年代的《视觉思维》的专著中,明确指出,视知觉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一切思维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视觉意象”。所以通过观看、想象和构造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定义视觉意象为运作单元且具有理性功能的视知觉,且视觉意象为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A型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为肯定的观点,认为A型行为与冠心病有必然联系,甚至是其“倾向个性”或其“易患行为模式”,这类观点较为普遍;另一种为否定的观点,认为将A型行为与冠心病联在一起的简单模型是不适宜的。对此对立的两种观点及其争论,本文作者从认识论角度,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结论性的定论必须有普遍性一般性意义,而肯定性的观点是犯了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的逻辑错误。最后,作者就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提出了假设,供同道们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形象思维,不仅是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问题,也是思维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涉及到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形象思维的认以作用,形象思维的结构和它的物质基础等等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一形象思维仅仅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形象思维是否能同逻辑思维平起平坐?它与逻辑思维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看法可能就不尽相同了。这首先就涉及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思维的培养,一般是指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他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不是思维的一个方面,而是“全部”有效的、高水平的思维。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是把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简称或同义语;后者则把逻辑思维看成是思维的进一步或具体的说明。一句话,二者都是把思维与逻辑思维完全等同起来,或者说在二者之间画了一个等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前面所说的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个概念上的混乱,这里有必要指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应该影响、妨碍、损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6年第10期发表赵宝云、肖明两同志的文章,讨论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问题。近几个月来,我们又收到一些来稿,参加这场讨论。来稿中的观点也分为两类: 一、思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王同(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在来稿中赞同赵宝云同志的观点,认为应当承认思维(精神活动)是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有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与恶的关系。这三种观点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研究,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创新已上升为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手段,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被推向一个相对紧迫的节点上来。抓住高等教育这个最后阶段,对大学生开展较为广泛的、高级别的创意思维教育至为关键。通过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是对习惯性思维的打破与颠覆,创新思维教育依赖创新理论与学说,大学生创新素质教学需要创意类课程的导入;而广告创意课程历经时间检验、教学体系完备;广告创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得出广告创意理论适合大学通识教育的普及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围绕着这个基本问题,哲学界曾有过一场大讨论。直到今天,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仍不尽相同。但是,在那些表面上水火相向的观点背后,往往有一种令人深省的共通之处,即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的理解是相近的:第一,都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第二,都在直接性的意义上理解同一性。甚至在今天,仍然有不少同志如此认为。鉴此,对以往的一些争论问题作点认真的反思,有着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如果不了解来龙去脉,便难以真实了解一个范畴和命题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直觉问题的研究十分热烈,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直觉的定义直觉的定义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国内哲学界讨论的情况看,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把直觉定义为认识中的飞跃。刘则渊同志认为:“直觉是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有知识作持续思考时,不受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洞察问题实质的一种认识突变(飞跃)。于祺明同志说:“直觉的实质在于它们是逻辑思维的中断,而采取了  相似文献   

18.
编辑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以文化选择、文化传播和文化引导为基本功能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1]研究编辑工作的思维特征,对编辑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编辑思维是由审美思维、逻辑思维、信息思维、创新思维等构成,它体现了编辑工作的思维特征。运用审美思维,可以使文字润色,使文章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的统一;运用逻辑思维,可使文章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运用信息思维,可以辨别文章是否有新意以及时效性;运用创新思维,可发现力作,编出精品。编辑在编稿过程…  相似文献   

19.
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要独创地解决问题,人们在活动中,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独创性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思维的智力品质。过去对思维的创造性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以少数杰出的发明家和艺术家为研究对象。但是在近一、二十年来,研究者们认为:创造性或独创性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人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性或独创性,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目前,在国外研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什么?这是创造性思维这个研究课题的最根本的问题。若要使研究有所进展,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目前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可以归纳并简化为如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