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象亚郎头上珍贵的油,流到胡须上,又由他胡须上,流到他衣领上。又象赫尔孟的甘露,时常落在熙雍山;因上主在那里赐福,赐生命直到永远。(咏:133篇)兄弟团聚之乐  相似文献   

2.
李成义 《天风》2005,(3):8-9
读经:可14:32-51 客西马尼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在世时最后逗留的地方,他在这里为上十字架祷告,也在这里被捕。他的门徒亲历了这一切。可以想象,此时的耶稣多么需要他的爱徒能体贴他、理解他、安慰他,陪他走完他作为人子的最后一段旅程,但这些门徒的表现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书是正确的     
一天晚上,一个法官在书中发现这样的话:凡长着小脑袋、长胡须者,都是傻瓜。由于法官的脑袋小、胡须长,他便自言自语道:“我不能使我的脑袋变大,但我  相似文献   

4.
一天,笔者上班路过蔡正街,偶然遇上一位旧时的友人,他头发深长、胡须满面,衣着也不太整洁,看上去诚然叫人满腹狐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几年前的他,并不是“傻子”、也不是“呆子”、更没有“神经”。如今又为何变成这等模样呢?原来,  相似文献   

5.
安德安教友,生在一个小村庄,今年将近五十岁。少年时期的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充满了美好理想。六十年代末,由于风湿性关节炎,使他的一条腿成为残废,这对一个要强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打击呀!他为此不知受了多少疼痛、流了多少泪,但他没有被人生的坎坷所征服,而...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来信已收,让人多高兴啊!虽也就是几句寻常问候话,可倘那话出自真情,即使寻常得已成套语,不也奇异地温馨么?这些年我常想到死亡,想到人终难免一死,遥遥地象看到我的坟显在荒郊……念及此,便倍觉人间关爱之可贵了。唉,永远无法补赎的,是我对我父的疚愧!他去的时候我这个儿子竟不在,竟没给他一点点可怜的安慰,没拉拉他枯瘦的手……朋友,多么感谢你给我的爱——我又知道,这爱原无法感谢;唯有赞美!  相似文献   

7.
纠缠     
某公络腮胡子,每日用刀片刮胡须,脸上不留一点胡碴儿。有人问他何以如此,答曰:“胡须不让我露脸,我也不让它出头。”  相似文献   

8.
朋友的孩子去意大利读书两年了,这次回国我去看了看他。几年没见,小家伙长成大人了,乡音未改,只是嘴唇上的胡须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
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媒介,我相信每个女孩子都不会拒绝来信的。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你,常会被多愁善感困扰,希望有人来倾听你的声音,你的忧虑。可是,有些人就爱利用这种方式来猎取女孩子的芳心。这种人就象姜太公钓鱼那样,从来都是不急不慌的,而是让你自己走进他的圈套中。他的每一封来信就象鱼饵一般,使你感到如同和一个遥远而知心的朋友在做心灵上的交流,既亲切又觉得陌生,既遥远又觉得亲近,使你在不经意中和他交往下去。  相似文献   

10.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一、哥尼流蒙主异象的指示(10:1-8)在使徒行传第10章里,主的福音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扩展,主藉着彼得将福音传给一个地道的外邦人。他是罗马帝国的意大利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一个百夫长(古罗马一军团有十营,每营600人)。他是个虔诚人,全家都敬畏神,他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祈求神。他的善行,为犹太全国所称赞。有一天,约在午后三时,他在异象中清楚看见  相似文献   

12.
上主的杰作     
“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甘地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都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板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都不再象他一样受刺痛之苦。  相似文献   

13.
当世界向人们展示它的美景时,如何作出正确的反应,又用什么方法作出反应呢?开初,难道我们没有感觉到在“我们的印象和我们习惯的表白之间有多么的不协调”吗?这正是普鲁斯特在他的巨著开头部分的关键性的一页中提出的问题。叙述者向我们讲述他少年时代在梅塞格利丝那边散步和他得到的“细小的新发现”时,道出了他在一道阳光──一道揭示了事物价值的阳光前,感到多么不知所措:我兴高采烈地同风雨搏斗了一个小时之后,来到了蒙舒凡池边一座瓦片覆顶的小屋前,那是凡德伊先生家的园丁放置园艺工具的小屋。太阳又重新露头,它的金色的光…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5.
陈德群 《天风》2007,(18):34-36
读经范围:第10章1-48节,11章1-24节 一、哥尼流蒙主异象的指示(10:1-8) 在使徒行传第10章里,主的福音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扩展,主藉着彼得将福音传给一个地道的外邦人.他是罗马帝国的意大利人,名叫哥尼流.  相似文献   

16.
在易学象数发展史的研究中,八字易象是相当重要却又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八字易象主要用于术数,它是由文字组成的阴阳五行之象,既是自然界之象,也是人体和社会家庭之象.八字易象来源于<易>之卦象,但又在一些方面发展了易象的哲学思想.在把阴阳与五行结合上,在阴阳各自不同的性质上,八字易象又有不同于<易>之卦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王弼通过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讨论创立"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解《易》原则,这是王弼将易学诠释重心由象数转向义理的关键。这个原则是王弼在《周易》文本的基础上,吸收了庄子思想以及当时盛行的"言不尽意"理论,对易学当中言、象、意三者关系进行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源自于王弼以本体论的视角来解读《周易》,认为在《周易》中存在无形无象却又统御万物的形上之道,他通过"得意忘象"将对道的体悟转化为对圣人之意的认知,并以此沟通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提出普通人与圣人五情同、神明通,以"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作为普通人理解《易》之义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说,我们党以自己的队伍中有象金老这样著名的老学者而感到骄傲。他希望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要象金老那样在学术上、政治上、工作上不断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19.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易》。其以儒理解《易》的另一个表现是引史注《易》。其在解《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又有一位主内的朋友,沮丧地说他再也不来教会了,果然其后再未见到他。他的理由是:刚来时觉得挺好,感到这里象一个爱的大家庭,久了便觉得越不是滋味,觉得挺复杂,有人不诚心,有人举止粗俗,有言行不一的,有拉帮结伙的,甚至有吵架动手的,于是他失望了。我明白他的心思,象他这样想的也不只他一个人,令他们不快的事情也多少存在。但是,这就象一个花园,远看花团锦簇,近看有些许杂草、败叶及病虫,但它们不能毁掉花园,在园丁的侍弄下,花园欣欣向荣,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教会也一样,进来的人并不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