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杯子放下     
一名心理学家在教室里给观众上一堂《压力管理》课。她举起一杯水,每个人都预想被问“半杯满,半杯空”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笑着说:“这杯水有多重?”各种回答都有:8—10盎司。心理学家回复道:“绝对的重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1800年5月底,当拿破仑率法国预备军团,冒险翻过阿尔卑斯山的第一个险道——圣伯纳德山口,突然出现在皮埃蒙特平原上奥军的后方时,奥军统帅梅拉斯才如梦初醒,他又一次被拿破仑欺骗了。原来,梅拉斯和他的情报机构一直都认为,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只不过是一支只有几千人的杂牌部队。那么,“几千人的杂牌部队”何以变成了越过天险,攻势如潮的数万大军呢?这要归功于拿破仑“以高明的泄密手段达到了保密的目的”。1799年法国“雾月政变”后,奥军重新占领了意大利北部,不仅使拿破仑在意大利之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前功尽弃,而且对法…  相似文献   

3.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4.
我看辩论     
有人问:“天下第一伯”是什么?答:天不怕,他不怕,就伯当众讲话。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曾说过;“世间最好的和最坏的就是舌头。可谓“成也舌头,欧也舌头”。古人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语可以误国”之说;古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也曾说:“一枝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现在又有人说:“舌头;黄金,电脑”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独冠“三大武器”之首,足见口才艺术至高无尚的地位。辩论的目的是彰扬其理,否定谬误。从某种角度上说:辩论…  相似文献   

5.
快乐岛     
考试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学开汽车。驾驶应试的日子到了。晚上,朋友们问他:“喂,考试通过了吗?”“还不知道哩.”他回答说,“当我出考场的时候,教练员还不省人事。”我戒酒了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说:“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官为己事通系么诀一位记者问国会议员:——先生,请您谈谈官运事通的秘诀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坚定和始终《。一——您能不能再讲…  相似文献   

6.
那年,放暑假的一天,爸接到一个电话。爸拿着话筒只是“嗯嗯”地应着,最后说了一句“我就来。”便走到妈的床前,平静地说:“校长让我出趟差,三五天就回来。”我有些着急,妈患风湿性心脏病才出院,爸爸出远门谁来照料?爸和蔼地摸着我的脑袋说:“克服一下,陪妈住几天,等我回来,好不?”爸匆匆收拾了一下,拎着包朝妈笑了笑就出门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智者常认错     
假如你骑自行车上街,突然与迎面而来的自行车相撞,在一时分不清谁对谁错的情况下,你将采取何种态度、作出何种反应?狠狠地训斥对方?向对方道歉认错?抑或既不训斥,也不道歉,而是扶扶车把、掸掸尘土,然后不声不响地上车继续走自己的路? 一位脾气暴躁且一贯争强好胜的朋友说:不管谁对谁错,都要来个先发制人,把对方训斥一顿,而且一定要把他给训懵了,这样,即使他没错,他也以为错了,说不准会乖乖地向你认错呢! 一位心地善良且生怕惹事生非的朋友说:两个人在一瞬间相撞,谁能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呀?就算自己没错,也还是风格高…  相似文献   

8.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答:“这是飞来峰。”苏东坡又问:“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要拿着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黄幸平 《天风》2009,(6):62-62
(一)都不如我 一棵树长得很茂盛。 叶子说:“我青翠美丽,谁都不如我!” 花儿说:“我鲜艳芳香,谁都不如我!” 树枝说:“我柔软多姿,谁都不如我!”  相似文献   

10.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  相似文献   

11.
博客也寂寞     
有了网络,就有了博客。在当下,业余时光盘踞在博客上的人不在少数。因人而异的博客,在展示一个人好恶的时候,也恰到好处地亮出了滚滚红尘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寂寞表隋。写博,与其说在展示什么,不如说是对寂寞的一种有序的宣泄。有道是:“寂寞陪我看风景,风景和我都寂寞。”博客的热闹和寂寞,谁说不是人生的热闹和寂寞的轮回?  相似文献   

12.
幽默     
爸爸能得到一位父亲中了奖,得到一个玩具。回到家后他把5个孩子都叫到了眼前,说:“你们都喜欢这个礼物吧?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和她顶嘴,按妈妈说的做,谁就能得到这个礼物。”5个孩子异口同声:“爸爸能得到。”分手──我听说,你和玛丽的婚约解除了?──是的,我们分手了,──你没有告诉她,你有个有钱的叔叔吧?──讲了,她现在成了我的婶婶了。幽默  相似文献   

13.
<正>4月的一个下午,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大男孩来到了咨询室,他腼腆地四处张望,我正好在走廊浇花,赶紧邀请他到咨询室坐下,他紧张又局促地说:“老师,我好紧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我理解他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到咨询室的,主动询问道:“你是高三的吗?”“是啊,老师,这次没考好,心态有点崩了……”我问他:“你说的是一模考试吗?考了多少?”“394分,太差了……关键是海军招飞和民航招飞我身体素质都过了,但是文化课都受限,好可惜。”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大学没几天,一位高中时的同学便给我来了一封信,开头没几句话他就写到:“你真厉害……”。当时我便想:厉害什么?不就是“出人意料”地考上大学了吗?这已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又回想起来,也难怪他那样说。谁让自己在那样关键的时刻那么地幸运呢。现在我们那里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自费性质的,而我们上高中时自费生的数量要少一些,可也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剩下的那一半江山是统招生的。相对于自费生来说,统招生交费很少。大概基于这一原因,大部分统招生都有一种自豪感,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不例外。在我的记忆里,小学时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不避锋芒,正面出击,若切中肯綮,颇能鞭辟入里;有时避开正面,侧面偷袭,也能歪打正着,出奇制胜,横生妙趣。一曰声东击西,歪打正着。一老汉骑驴进城,小贩吆喝他买豆腐脑,老汉表示不买。小贩没好气地说:“谁跟你说话?我是跟驴打招呼。”老汉连忙抽驴一鞭,对着驴说:“在家时你说城里没有熟人,现在怎么又有了?”又一次,老汉牵羊进城,路过衙门时,羊吃了一口草坪的草,知县老爷破口大骂。老汉一边赶羊,一边说:“你又不是当官的,怎么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前一回“打驴”,老汉间接给不通情理、极不礼貌的小贩上了一课;后一…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在即将结束其战斗生涯之际,曾对亲信将士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在血与火中拼杀,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到底打了多少次仗已记不清了。大仗打了30次,但没有一次比得上‘冰上大战’的。”  相似文献   

17.
前人小品有一则笑话,说一位年轻和尚与两位儒生同船赶路,两位儒生大小都是有点功名在身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流文化中人,自然一路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小船不宽敞,那年轻和尚自觉地蜷缩起来,在一旁洗耳恭听。听着听着,他觉诧异,脱口请教:“听二位说,那尧舜竟是一人还是两人?”儒生答曰:“当然是一个人!”“那么──”,和尚又举出一位复姓(四字名)的历史人物,问道:“这是一个人吗?”儒生不屑一顾:“这都不明白?当然是两个人的名字啦!”年轻和尚笑起来,把脚舒舒服服伸展开来,道:“如此说来,且容小僧伸伸脚…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要使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军队的“常盈之气”。而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提高军队士气的方法很多,但有一种方法却是屡试不爽、立竿见影的,那就是音乐。事实上,在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战争中,一首“动听”的音  相似文献   

19.
力量     
读中学时,听历史老师讲拿破仑的故事,说他24岁参加土伦包围战,就指挥炮兵从英军手里夺回城池,继后,担任驻意大利法军统帅,更是有战必胜,所向无敌。拿破仑率法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站到山顶,情不自禁举起双臂对天空大喊: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那时我想,批判的武器终不敌武器的批判,世上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实力,有实力如拿破仑者,英雄,风光。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朋友跟我描述他眼中的幸福生活,他说要在五年内在市区中心买一套复式大房子,享受最繁华便捷的生活。今年要实现买车的计划,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旅游。我问他:“那你现在幸福吗?”他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说:“现在也是幸福的,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健康,有称心的工作,平静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