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人·历史     
若霖 《天风》2008,(16):30-31
圣经的形成过程历时千余年,加之文化的隔阂,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慕道友和初信者来讲如何读圣经是一个难题。要跨越这个难题,首先必须在宏观上对整本圣经有一个了解。本栏目将从本期起,分别对旧的约圣经,新约圣经,读经原则,读经方法等进行简介,以引导信徒在整全圣经观的基础上开始灵程起跑。  相似文献   

2.
邓灵勇 《天风》2004,(1):34-35
纵观教会历史,异端在初期教会就曾出现,历世历代都有异端的存在。现今的时代,异端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撒但知道它的时日不多,所以到处兴风作浪。那么,什么是异端呢?凡是一个团体或个人自称为相信圣经而他的信仰与圣经有出入,或者加添,或者减少,或者与圣经的教训相悖,不高举基督的就是异端。主耶稣说:“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5)这些异端邪教的兴起,迷惑了许多信徒,给教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他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1)在圣经观上,丁主教从宗教经典和人类文化成果两方面揭示了圣经的价值。丁主教认为,圣经不但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宗教经典,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和结晶,同时她还不断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 (2)在上帝观上,提出上帝的本质属性是爱的观点。丁主教认为,上帝的根本属性不是他的无所不能,或者他的无所不知,或者他的无所不在,或者他的自在永在,或者他的荣耀威严,而是他的爱。丁主教认为,他对上帝…  相似文献   

4.
曹圣洁 《天风》2010,(1):4-5
<正>经文:加5:22别人并未以善意待我,或者我的善意并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我是否仍需以善意待人?在圣灵所结的九样果子中,有一样是"恩慈",英文圣经所用的词是Kindness,即"善意"。从这一个词中我们可以想到以下几方面的圣经教导:  相似文献   

5.
1.圣经的内容 圣经,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就其作者而言,绝对是一部独特的书。 它的内容是根据它要回答的问题决定的。科学和哲学著作要回答的问题是:事物本身是什么?或者世界是用什么构成的和怎样构成的?而圣经要告诉我们的是事  相似文献   

6.
阅读《圣经》旧约部分,有一个问题长期令我困惑,多方求索不得其解,终于气馁,将其搁置下来。这个问题就是洪水前先祖的异乎寻常的高寿,“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死了。”,其后的舍特九百一十二岁,厄诺士、刻南、玛拉肋耳、耶勒得、哈诺客、默突舍拉、拉默客、诺厄,除哈诺客三百六十五岁,拉默客七百七十七岁,全都是九百左右岁的高寿。(以上创:5及创9:29) 这样的高寿,从考古学及人类学,均无资料可查证,实令人费解。思高版《圣经》的注释,也语焉不详——“有关十位祖宗的年龄,是不易解决的难题。上古人类是否能享如此的长寿,…  相似文献   

7.
苏主勇 《天风》2018,(12):27-27
小时候的圣经我对圣经最初的印象,是从家里那本泛黄、竖排繁体字版圣经开始的。记得小时候,每天天刚亮,父亲就早早起床,烧柴火灶煮饭给我们吃。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借着柴火的微光,翻开那本泛黄的圣经,开始每天的读经时间。每当我看到父亲读经时那种认真的态度、敬畏神的身影,我都会想一个问题——圣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8.
我爱圣经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圣经?”我不一定要讲:“圣经已翻译成多少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出版和将出版其若干亿万册 如把圣经一本本连接排列起来,可环绕地球多少周等等,但我仅简简单单地答两点:我之所以爱圣经,因为(1)圣经对我有助,(2)我用圣经助人。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圣经文本生成语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圣经批评关联向度研究,以及社会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的关系均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理路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并对其进行反思与展望,可以为圣经研究提供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视角,有利于拓展圣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6,(3)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一直强调的,圣经是基督徒信仰"规范中的规范",也是神学思考的"法度"。毋庸置疑,圣经作为上帝的道,是永活的,它应该并且能够向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信仰群体提供时代的信息、属灵的亮光及灵命的食粮。但圣经如何向我们说话,就涉及到一个解释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话,需要解开,才能发出亮光(参诗119:130)。圣经是我们信仰  相似文献   

11.
一步又一步     
陈缅 《天风》2018,(11):36-37
圣经走进我的生命,我也进入了圣经的世界。阅读圣经,体会过一种心窍被打开的喜悦,也经历过味同嚼蜡的无味:我与圣经有亲密,亦有疏离:有生涩,亦有甘甜。我与圣经的故事。或许可以用“望、闻、问、切”来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这本一直出现在我成长视野中的《和合本》圣经,是我生命成长"路上的光"和信仰认知"脚前的灯"(参诗119:105)。在其出版100周年之际,我用记忆的片段来表达对这本圣经的诚挚之爱。一、圣经和我的糖果对于在基督徒家庭长大的我来说,圣经好像是家里唯一一样从来没有缺过的东西。记得小时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问答形式,从“我为什么要研究圣经”谈起,比较系统通俗地回答了耶稣由人变神的问题,从而揭露了基督教发生发展的神秘实质。  相似文献   

14.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8,(5):5-5
<正>"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1919年,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以这个译本为底版的中文圣经,中国教会印刷数量已超8000万册。和合本圣经无疑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创举,是中国教会健康发展的真理指南。借此庆祝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之际,《天风》编辑部开展"百年和合我爱圣经"征文活动,诚邀广大基督徒讲述自己与圣经的故事,讲述圣经如何在灵性上给予自己帮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上引导自己荣神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1,(10):64-64
问:我是一个初信不久的信徒,牧师教导说读经是信徒灵命成长的粮食,不读经属灵生命就会枯萎。但每当我读经时就发现有好多问题和困惑,圣经实在好难懂,影响了我继续读下去的信心。请问,圣经读不懂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有关天主圣言的圣事。圣经不该只躺在祭坛上,受人崇敬。它要与教友一起生活,做我们信德的食粮。只有神父和修女们拥有圣经还远远不够,诸位教友应该人手一本才好。 “若没有人指导我,怎能懂呢?”这是《宗徒大事录》记载教会初期一位教友提问题,而斐理伯借助对圣神的智慧告诉这位教友,依撒意亚预言的正是有关耶稣的福音(宗8:30)。 这个小小的细节激发了我翻译、编著第一本《牧灵圣经》的灵感(此圣经的初版为西班牙语版)。那时是一九七一年,我离开服务了十九年的巴黎教区,刚到南美洲的智利传教不久。我的初衷是想要翻译…  相似文献   

18.
在我没有认真学习圣经之前,圣经摆在我面前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翻了几页,看不进去,也看不懂。圣经放在那里,封面上慢慢地落了一层灰,我的心灵也渐渐被灰尘罩住。我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又不堪回首的生活经历,正如耶稣在传教时所讲的荡子的比喻(路15:11-32)中的荡子一样,我离开了天父,不读圣经,不尽教友的本分,多年在外游荡,挥霍了  相似文献   

19.
迟到的喜爱     
<正>上帝只是宣告: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样的圣经很美圣经对我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家里存着的第一部圣经是1996年买来的,已经不记得是在哪里得到的,只有扉页上自己写的日期提醒着我,它随我搬了三次家,陪伴了我二十多年。可我一直没有好好地读它,我对教会的了解也仅仅是过圣诞节时感受一下氛围,看个热闹满足一下好奇心。一本拇指索引版圣经开启  相似文献   

20.
我自1990年7月20日告别母校——广东协和神学院返回工场不觉度过了七个多年头,“七”在圣经中是完全的数字,但许不代表我们的事奉是完全的,正如保罗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