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错误记忆成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来源监控理论、模糊痕迹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经验的记忆和对其解释的混合导致错误记忆产生;来源监控理论主张记忆来源的混淆或错误归因导致错误记忆发生;模糊痕迹理论断言当需要精确记忆却提取主旨记忆时或提取错误精确记忆时就会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流行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历史领域的推广、运用的观点。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上,人们对唯物史观理论来源缺乏应有的研究。近几年来,人们突破了这一传统观点,充分肯定唯物史观有其理论来源。也就是说,唯物史观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现实的产物,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认识史发展的逻辑产物。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大体有如下几种意见。  相似文献   

3.
吉尔·德勒泽的“欲望哲学”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尼采主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以“五月风暴”失败为标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失敗的反思,其实质是一种反对一切形式的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它对我们的价值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提出了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欲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威尔豪森在其《以色列史绪论》中提出著名的来源批判理论。本文论述了这一诠释方法提出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也探讨了威尔豪森的来源批判及其对以色列史的重构,评述了威尔豪森之来源批判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圣经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普金开始,设计是否真实体现功能、结构、材料成为一种新的装饰风格。普金的"真实"装饰理论影响了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工艺美术运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指导。对普金"真实"装饰理论中的材料部分进行梳理与分析,寻找其材料真实原则的观念来源、内在逻辑和发展轨迹,以期为国内的设计理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在历史观上的变革既体现在科学认识上也体现在价值取向上,从使唯物史观成为完整严密的社会历史观的意义上说,价值取向方面的理论来源与科学认识方面的理论来源同等重要。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东方和西方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唯物史观解读范式,一种是强调唯物史观科学认识的解读范式,另一种是强调唯物史观价值取向的解读范式。对唯物史观变革和演变中价值取向的分析启示我们,唯物史观理论的当代建构应当自觉吸收人类的优秀价值成果,应当遵循科学认识与价值取向双重建构的路径,应当注重两种维度的相互促进,以科学认识支撑价值取向,以价值取向引领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尽管大众文化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内在本质却几乎相同:人们在闲暇的时候,通过娱乐活动来控制他们的思维和内在心理。大众文化使民众丧失了自身所拥有的否定和批判的能力,成为了一种异化的文化,而非真正的"大众化"的文化。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提出有其特定社会背景和思想来源。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文化产业问题,重提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重新领会其内在精神对当今时代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素定摹状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素的定摹状词理论是其摹状词理论的“典范”。本文介绍了罗素的定摹状词理论的内容,并对其思想来源、发展和作用及不足之处作了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9.
风险敏感理论由研究动物觅食行为发展而来,提出有机体在有需要的状况下会出现从风险规避到风险寻求的行为,是风险决策领域内的一种生物学理论。目前风险敏感理论所做出的预测在动物和人类身上都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表明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领域中的风险决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包括对其理论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从参照点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决策理论的区别;并且,风险敏感理论也为经济不平等和权力等外部因素下的风险转移提供了解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7."功能"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功能的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的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情境认知是一种与主流的认知主义相对立的认知科学纲领。它在哲学和科学上的来源包括系统思想、现象学传统、美国实用主义、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生态心理学、心灵生态学等,其最早成形的理论形态是情境学习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后来逐渐成为对各种强调情境性的认知进路的统称。情境认知在"认知发生在哪儿"和"认知是什么"两个问题上均与认知主义有不同的答案,根据对前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存在着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分布认知和生成认知等几种情境认知进路;而对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目前存在着认知的动态系统理论和认知符号学两种研究纲领,它们的发展将决定情境认知运动能否成为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直觉主义是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的一种较为系统的道德心理学理论,在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和政治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关于道德判断的工作模式,一是关于道德的来源。社会直觉主义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成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单知识问题严重挑战了允许基本知识存在的认识论理论。本文认为,简单知识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认知闭合原则的内在缺陷。基于蒂姆·布莱克提出的单一来源闭合原则,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简单知识问题的方案。本文首先通过两个反例表明布菜克原则的错误,接着指出这一错误源于布莱克对于知识来源的类型化理解。最后,本文认为,如果我们将知识来源理解为具体证据或理由,那么经过修正后的原则不但能够避免布莱克的错误,而且能够成功解决简单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医知识是一种具有突出"隐性知识"特性的知识体系,它有着与其他隐性知识不同的特征:个体内在性、不可充分表达性、文化依附性、情境依赖性。就形而上而言,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自发的辨证论思维和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来构建其基本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投影;就形而下而言,中医学依托于自身的"内证实验"及临床实践经验、临床感悟和直觉。所以说,无论其理论来源及理论基础,还是临床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医学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为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来源是多元的。具体来说:"问题与主义"之争可视为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的思想铺垫,抗战爆发后党的理论工作者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思想共鸣,斯大林"民族文化"和"民族形式"的论述则为其提供了理论借鉴。总之,毛泽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的长期交流与探索,提出这一影响深远的重要命题的。  相似文献   

18.
索引词主义是解决意义语境敏感性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它提出了隐藏索引词的概念,并试图将所有语境对于命题意义的影响归因为对它的赋值。该理论用以支持隐藏索引词存在的核心论证是约束论证。本文通过分析隐藏索引词概念的来源,指出其在特征上与第三人称代词有强相似性,因此与后者适用同样的句法规则。约束理论作为句法学的基本理论无法规定第三人称代词的约束条件,同理也无法规定隐藏索引词的约束条件。因此,约束理论无法确保约束论证成立。约束论证作为一种达到普遍句法结论的论证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当然要提供关于具体现实的抽象理解和一般原则,但由于这种理论始终要求以具体的现实为出发点、来源和最终目标,所以这一理论不仅仅区别于理论哲学,而且要求把理论哲学消融在实践哲学之中。由此,后世关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就不应仅仅停留于关于实践范畴的理解,也不应局限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致化,而是应立足于今天的中国现实开拓创新。换言之,我们最应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收获的是方法与原则,而不是他的哪一个观点、思想或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动作记忆是伴随动作操作和意识卷入过程的一种记忆活动, 其强调意识卷入状态和操作情景对记忆活动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均采用SPT范式探讨动作记忆及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非策略加工、多通道加工、动作编码和情景整合理论以解释SPT效应, 但由于关注角度不同, 所提的理论模型不能全面揭示动作记忆的加工机制。部分研究试图从来源监控方面探究动作记忆的内在机制, 但研究仍然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