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作为一个非言语不发音的空符号,在跨文化说理中是双方说理规则发生冲突时的常见言语标示。它在互动现象中易于捕捉、在规则层面便于分析。沉默研究还能服务于规范性的说理评价。对沉默却鲜有系统研究。本文结合逻辑学、会话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学中的相关研究,对中德大学生跨文化说理中沉默的构建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并比较双方文化特定的说理规则,并提炼一套跨文化说理中的沉默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韦长安 《天风》2018,(9):42-42
我们常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孔子说:"慎言其余,则寡尤。"意思是说,言语要恰到好处,不可多说,多则不免有失。沉默不等于无言,它只是一种酝酿、等候的过程。"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沉默之后的结果。这句话来自于一则故事:战国时,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回答:"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之后第二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进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  相似文献   

3.
在孤灯下编织梦想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这就是我——一个奋斗者的成长 成长起来的我感叹现实恰如那沙场青春也敌不过岁月的风霜漫漫的,是征程呀累累的,是创伤  相似文献   

4.
对儿童言语记录个案的分析表明:儿童在11—14个月期间开始获得词。此时儿童所获得的词,主要是与儿童日常生活或动作相联系的名词和动词,其次是象声词。这些词语87.5%来源于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 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总是由成人结合情景进行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儿童对成人言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成人言语教授的作用。由此可见,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在人类特有的大脑以及言语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在与人们交际过程中,经过成人的言语教授,并经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和概括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深夜,旅馆套房的床上,温情在静谧中孕育。两颗年轻的心彼此敞开,亲密接触。——你们女的似乎是没有欲望的。(淡淡的,带着一丝惊奇。) ——我只想紧紧抱着你,这样就可以了。(女人撒娇着,双手更紧地缠在男人的腰际。) 沉默……窗外断断续续的老太太聊天的声音——男的欲望是很强的,每个男人都一样。(男人悠悠的口吻,像长辈。) ——哎!没办法,这是上帝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理解作者表现的生活,传达的思想,达成文本育人的价值。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融会于心的感受,对文本有了自我而深刻的理解,甚至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才能使美好而精妙的教学设想变成现实,才能使课堂教学灵感不断,精彩闪现,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以下以自己的具体课例谈谈自己小说言语教学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声音:组织中的沉默行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组织沉默指的是员工了解组织运行中潜在的问题,但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没有表达个人观点的行为。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组织沉默的定义、维度以及测量手段。由于沉默行为的原因是多种的,该文从领导和组织、同事以及员工个体特征三个方面阐述影响组织沉默行为的因素,并总结了组织沉默行为对组织和员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组织学习过程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组织沉默行为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前 言 言语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又不同于其他语言,研究我国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幼儿语言教学实践和探讨语言发展理论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很少,因此,我们于1978年以幼儿口语中句法结构的发展为重点进行了初步调查。本文是调查报告之一,只就幼儿言语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正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当你偶尔发现语言变得无力时,不妨安静下来,让沉默替你发声。——里则林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王家卫  相似文献   

10.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宏 《现代哲学》2006,(4):47-52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消解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的先验性,同时又拓宽了韦伯的行为合理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1.
梅洛-庞蒂言语生成理论认为应从言语现象返回最初"沉默"的知觉世界,研究说话主体即有知觉能力的身体主体如何在知觉世界背景中生成意义,并在开放体验中形成强烈的意义意向,最终表现为动作姿势的变形方式,即说话行为。本文试图以梅洛-庞蒂身体理论为基石,将言语生成理论视为生长、发展的动态系统,以身体之维到言语之维的纵向过渡为主线,同时关注身体对言语生成各个环节的横向影响,从而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梅洛-庞蒂言语生成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汉字认知与大脑两半球关系研究的一些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定国  郭可教 《心理科学》1993,16(6):363-368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历史之悠久和使用人口之众多也是绝无仅有的,关于汉字的特点有关文献已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我们这里不加多述。毋庸置疑,言语是大脑的机能,而有关言语和大脑两半球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人进行的,因而神经语言学上许多著名的论断也是基于这一前提的。对欧美人进行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大脑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左半球具有文字处理能力;而右半球则在空间、图形知觉上占优。对于汉字认知的脑机制,争论颇为激烈,有的认为中国人对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考察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和安静环境对老年和青年读者篇章阅读和词汇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安静和无意义言语条件,所有被试在有意义言语条件下的篇章阅读速度降低,平均注视时间更长,向前眼跳长度缩短,目标词上的总注视时间更长,表现出显著的无关言语效应,而这一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与青年人相同,老年人的后期词汇加工和篇章语义信息加工受到了无关言语中语义成分的干扰。说明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老年人抑制背景言语语义信息干扰的能力与青年人相似。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了二、四、六年级小学生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在言语记忆能力和言语阅读理解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而言语表达能力表现出显着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言语优势在四年级开始明显化,其发展倾向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的测量以及信任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自行编制的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对928名被试的调查,对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沉默由三个因素构成。三因素结构的结果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证实。由此得到结论,员工沉默有三维结构: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防御沉默。以员工沉默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员工对上级和组织的信任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对上级信任对员工沉默三个维度都有负面影响,而员工对组织信任对默许沉默和漠视沉默有负向影响,对防御沉默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思维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无论是人类思维的发展,或者是个体思维的发展,总是和语言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并且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思维,是词的思维、言语的思维。人的思维活动,随时随地都是借助于言语而实现的。我们看书,是依靠言语的视觉刺激进行思维活动;我们听讲,是依靠言语  相似文献   

17.
林孔华 《天风》2009,(4):9-10
人子耶稣沉默了,在受难周的第四天(圣周三),经上没有记载他说过一句话,被称为"静默日",在他生命中最需要向他人倾诉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人子耶稣沉默了,在被审判的那一晚,面对各种人的挑衅、各样假见证的控告,他默然无声,在他生命中最需要为自己申辩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这是两次匪夷所思的沉默,在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刻,人子耶稣竟然选择不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沉默的广告     
正恰如其分的沉默,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之道。在国际广告界,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纽约国际银行成立之初,为引人注目而策划了一则匠心独运的广告。开业当天晚间黄金时段,纽约州所有广播电台,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则消息: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紧接着所有电台沉默10秒钟。于是"沉默时间"成了全纽约市民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国际银行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产生是指个体通过口头言语表达想法、感受,而通达过程是言语产生的关键过程。本文以言语产生的不同语言水平为线索,综合分析双语经验对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双语经验降低了言语产生中的通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跨语言干扰、语言使用频率和词汇量三个角度归纳双语通达劣势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该考察双语经验对言语加工中不同方面的影响,并且对相关解释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一、词项和命题亚里土多德在言语和思想这两个层次之间做出的区别为分别处理词项语义学和命题语义学提供了根据:名词和动词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层次,它们尚不包括任何形成可应用真和假这两个概念的组合(symplokecomplexic);由一类与真和假有关的组合所形成的表达式和思想层次。正象亚里士多德用真和假这两个概念作有关的组合种类的标准那样,中世纪关于言语和思想的复合单位(。omplexa)的语义学,集中在用于作出陈述,因而要么真要么假的语句——而逻辑主要考虑的正是这种语句。用于表述某种或真或假的东西的语词组合(。ratioverumh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