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西克的新作表明,为了促进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哲学史著作、哲学批判著作、宣传与解释经典作品的著作,而且首先需要真正的哲学著作。而科西克的新作《具体的辩证法》正是在本体论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的哲学作品。科西克在该书的每个重要章节中,都以各种方式提出并解决客观现实的问题。他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限制为方法论、认识论或者逻辑学,也不能把它限制为客观现实的理论或者仅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考查K.科西克从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各种探讨。科西克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代替了六十年代初东欧流行的机械马克思主义说教。科西克认为,马克思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总体性”概念——被机械马克思主义歪曲了,歪曲如此之甚,其结果已经不能导致人类的解放,却给人类一种新的枷锁。机械马克思主义所拥护的国家社会主义,过分地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这一方面褫夺了个人的责任和自由,另一方面褫夺了人性中的哲学冲动。科西克同意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集体的实践是建立和维持一个真正的  相似文献   

3.
第三部分:不真实的日常生活、生活的短暂性和超验性海德格尔没能解释苦苦挣扎的生活为何是不真实的,科西克为此指责他。但是,科西克和海德格尔两人都认为,不真实的日常生活来源于对自我存在和世界的不正确理解。而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又产生于对短暂生活和历史的不真实的体验。但是,科西克并没把生活的短暂性定义为诸存在物借以显示和表  相似文献   

4.
周宏 《学海》2001,(4):85-88
世界二元分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批判理论模式,科西克也走入了它的窠臼,阐述他富有存在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从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说起,我们发现,世界二元分裂具有久远的历史,它具有重要的批判价值和人性意义,然而也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二元分裂的成功扬弃,体现了其学说的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6.
科西切夫·阿纳托利·达尼洛维奇是功勋科学工作者、教授、哲学科学博士、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全苏理论性杂志《科学共产主义》主编。科西切夫是苏联著名哲学家,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和科学共产主义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发表了二百多篇学术著作,其中十二篇为专著。他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列宁对辩  相似文献   

7.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江苏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以下简称《回到马克思》)一书付梓之后 ,近两年我已经又回到了自 80年代中后期自觉中断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 ,就像我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 ,投入到“马克思如何走向当代这样一个更令人激动的课题”中去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也正在发表过程中 (重解青年卢卡奇、科西克和施米特等人的专题论文已陆续刊发 ,拙著《无调性的辩证幻像—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近期可望问世 )。真没想到 ,《回到马克思》这本纯属自己“弄清问题”、本以为可以插进书架深处的…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是现代哲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反复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了解辩证法的深刻理论内涵以及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建构当代哲学理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世纪人的存在境遇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在20世纪哲学界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南斯拉夫实践派对辩证法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影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基本哲学立场上都属于人本主义范畴,例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哲学、布达佩斯学派的激进哲学、波兰哲学家沙夫的人的哲学、捷克哲学家科西克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新作《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于2009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发展的理论审视",首先对"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哲学反思,对发展做出了新的阐释;而后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挖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А.Д.科西切夫教授应本刊之邀,专门为本刊撰写的短文,从中可以看到苏联哲学在苏共27大之后出现的若干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1.
宋文 《学海》2008,134(2):186-189
扎迪·史密斯在其新作<论美>中继承和发展了福斯特的联结思想和英国讽刺小说传统,以喜剧的语言,围绕两个家庭纷争,诠释了爱与美的意义,同时讨论了种族身份、文化冲突等困扰当今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薛平 《哲学动态》2006,(9):67-68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分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分析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世界哲学》编辑部协办的全国第二届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06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分析哲学中的重要问题表征内容理论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叶峰讨论了这一理论的研究进展。近20年来,德律茨克(Dretske)、福多(Fodor)、米丽坎(M illikan)、帕皮诺(Papin-eau)、普林茨(Prinz)等人提出了几种有影响的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叶峰首先提出对这些理论大多接受的因果-历史条件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3.
钱焕琦教授的新作<教育伦理学>在以往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教育伦理状况和道德呼唤作了全面而又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首先,创新了教育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钱焕琦教授认为,教育伦理学应当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将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伦理关系摄入自己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普列汉諾夫是在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痕跡的傑出人物之一。恩格斯逝世后,普列汉諾夫作为一个优秀的馬克思主义理論家、一个对哲学修正主义大胆的批評家而出現在国际舞台上。在馬克思主义者中問,他首先尖銳地批判了新康德主义对馬克思主义的修正。关于普列汉諾夫的这一功繽,列宁在“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取自美因河畔的V .克罗斯特曼出版社 (VittorioKlostermann ,FrankfurtamMain)于 1977年出版的《四个讨论班》 (VierSeminare ,1977)一书。该书辑录了海德格尔在 6 0年代和 70年代四个哲学讨论班的讨论。由于该书篇幅较大 ,我们摘译了 196 9年 9月 7日、 1973年 9月 7日和1973年 9月 8日这三天的讨论 ,内容涉及语言、希腊哲学、胡塞尔哲学和技术问题等。其中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评论 ,虽然数量不多 ,但值得关注。196 9年讨论班的举办地是法国普罗旺斯的多尔 (leThor)。 1973年讨论班在德国弗莱堡的采林根区 (Zaehringen)海德格尔寓所举行。参与者主要是法国哲学家。原文记录是法文 ,记录者有《存在与时间》的法译者F 费迪耶 (FFedier)、瓦岑 (FVezin)、蒙日 (Mongis)、塔米尼奥(Taminiaux)等。全部记录都向海德格尔宣读过。最后由居尔·奥赫瓦特 (CurdOchwadt)将法文记录译为德文。  相似文献   

16.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关键一点就是要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实现路径上,宗教中国化首先要确立民族自信,其次要紧跟中国现实,其三要返本开新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版的出版,苏联《共产党人》编辑部会在莫斯科、明斯克、契列亚宾斯克等地组织了广泛的讨论,除读者还有部分作者参加。该杂志去年第12期上发表了关于这次讨论的综合报导,现将这篇报导全文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关键一点就是要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实现路径上,宗教中国化首先要确立民族自信,其次要紧跟中国现实,其三要返本开新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文化中,笔墨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语言形态,它们凝固成特定的文化遗产。对《古韵新腔系列》材料属性的分析,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就包含了三个层次:蓝本材料属性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新作材料属性的横向比较、跨越性的探讨;蓝本与新作材料属性展开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园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但是,就方法论的研究来看,虽然曾一度出现过方法与方法论讨论的热潮,可实质上并无大的进展。相对于其他方面,比如认识论、历史观的研究,要落后得多。倪志安同志的新作《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