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那位最敏锐的观察家和政治上的失败者De.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①看来,只有在锻造着一种新文化的新世界里,民主才是可接受的。在他自己的国家法国,在被称做“民众的春天”的1848年期间,托克维尔坚定地站在反对派立场上,既反对共和派,又反对波拿巴式的男性普选权。民主的每一种试验,不管是议会制的还是独裁制的,都威胁到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即威胁到在他看来是介于革命的群众或乌合之众与用刺刀维持统治的粗暴做法之间的“中庸状态”。18和19世纪发生的那些革命的剧烈震动当然推进了民主的进程,但同时也增强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作为彻底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旨在建立全新的理想社会,但此种彻底革命从否定特权,发展到否定全部特权阶层,到否定所有旧制度,直至不停地否定自己,从而导致制度断裂,不能实现可持续治理.而对待旧制度更为宽容尊重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虽然比法国革命不彻底,却能有效地立宪,实现制度的延续性.可见最好不要通过彻底割裂历史的革命进行立宪,否则极可能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志把民主与群众路线混在一起,好象走了群众路线也就等于实行了民主。这是一种误解。无产阶级民主制与群众路线虽然有着共同的阶级基础,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但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一回事。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东西的不同内容做一番比较和说明,以便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把它们正确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9,(3):107-114
何谓最佳政治体制,从古希腊至英国革命时期始终是思想家们热衷探究的议题。自18世纪末启蒙时代直至19世纪70年代第三共和国确立,法国长期处于革命、复辟与战争接连不断的危机状态。激进的共和主义和理想化的自由主义,均不能解决法国大革命后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以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为代表的法国自由派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大革命后的新局势将混合政体理论与分权制衡学说作了适当的调和,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代议制理论。他们认识到只有将大革命宣扬的自由、平等理念与法国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政治秩序。以代议制为基础的立宪体制,是结束大革命和保障公民自由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孙钦香 《学海》2014,(6):178-182
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的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是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的"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的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的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的"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的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的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的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管子》书的法治思想牛力达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人们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没有经过象法国革命那样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洗礼。这确实...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制其胚胎源于原始民主制(后期发展为军事民主制)。人类各民族在民主的发源上是生而平等的。但是,在从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中西方开始发生了分叉。在西方,这一转变过程以不断削弱民族社会同族血亲关系为特点。家庭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促使氏族制度瓦解。家庭成为社会的细胞,城市则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 世人往往以为儒家的政治思想只有民本的观念,并没有民主的精神。实则不然。儒家的政治思想,就先秦孔子、孟子,乃至孔门后学编撰的《大学》等的谈论来看,原就已是非常富有民主精神了。我们当然不能说他们那些极其富有民主精神的政治思想,已和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完全相同,但至少已极具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质意义。并且,他们实也非常希望能通过他们当时的政治实践,尽可能地把这种政治的民主精神表现出来。因此,他们的政治思想,与其说是专制政治的思想,毋宁说已是一种中国雏型期的民主政治思想,是“世界民主论之先驱”地位的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向西方学习技艺的藩篱中走出来,把眼光转向了西方的政制。他们看到了资产阶级的宪政、议会、责任内阁制、民主制,也看到了法治。梁启超在《管子传》中_开笔就这样描写当时风糜中国的几种富国强兵学说:“今天下言治术者,有最要之名词数四(应为五─—引者)焉:曰国家思想也,日法治精神也,田地方制度也,日经济竞争也,曰帝国主义也。此数者皆近二三百年来的产物,新萌芽而新发达者。欧美人所以雄于天下者,日惟有此之故;中国人所以弱于天下者,日惟无此之故。”《管子传》,《饮冰室合集》专集…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一词,人们常常在各种意义上使用它,如“民主制”、“民主政治”、“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主义”等等。由于“民主”概念有不少用法,而且人们还赋予它各种意思,所以,要了解“民主”概念的涵义和实质,需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周濂 《世界哲学》2016,(1):133-141
罗尔斯主张"财产所有的民主制"是实现正义二原则的理想政治经济制度,并把它与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作出明确区分。但是"财产所有的民主制"并非左翼自由主义的专享概念,在现实的政治世界里,它一直是英国保守党在20世纪最重要的施政纲领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斯克尔顿、艾登、撒切尔以及罗尔斯等人的著述和观点,探讨了不同版本的"财产所有的民主制"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所揭橥的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是以文化启蒙为主要基调的。由于这种启蒙思想曾经产生了美国和法国革命新的激进体制,我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民主运动和思潮都把“民主”作为一项追求目标。可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沿着孙中山一生的足迹,探索宗教文化对其思想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受洗入教,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革命生涯的开创时期.基督教精神成为推动其革命的动力之一。迈向不惑之年的孙中山,自愿礼拜民间宗教偶像,发誓遵守洪门帮规,其主旨在于发展革命势力。民国初创时期,孙中山作为民主共和制度的缔造者.努力谋求各种宗教势力的支持,表现出近代民主政治家的风鉴。在其晚年思想的飞跃中,孙中山的宗教观也日臻成熟达观。其一.科学比宗教优越。其二.政治的主义比宗教的主义切实。其三,宗教之仁在于,以心感化民众,为灵魂谋幸福,健全国民人格,培养国家之基。晚年的孙中山力图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他呼吁:“本基督救世之苦心.行孔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美意。”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不仅展现过言辞中的最佳政制,而且在《法义》中构建了现实可行的最佳政制:包含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的混合政制。柏拉图将君主制和民主制视为元政制,两者分别代表了智慧和强力这两种基本的政治要素。君主制和民主制走向极端会导致过度奴役和过度自由,加入贵族制可使政制变得更为稳固。古典混合政制将高贵的出身、老人的稳健和节制以及民主原则融为一体,可视为哲人王的淡化形式。其中贤人统治作为主导因素,能弥合政治共同体的高低上下。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民主论述正在重新成为当代政治哲学重要的思想资源。民主制被亚里士多德归类为由多数人统治的变态政体,其所依据的正义原则偏离了城邦追求德性的正当目的,其所秉持的自由观念蕴含着挣脱任何政体和法律约束的意图。但与此同时,基于多数人德性相加的论证和城邦安全的要求,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支持公民集体对于城邦政治事务的有限参与,另一方面又坚持有德性与实践智慧的政治家的必要性,从而为一种兼有民主和德性要素的混合政体提供了辩护。亚里士多德正视了城邦发展进程越来越趋于极端民主制的可能性,并呼唤立法家们承担起不断改良现有政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继续深入开展对狄德罗的研究,继承他对封建专制、宗教神学的批判精神,继承他的战斗唯物主义的珍贵遗产,这是对这位博学多才的思想巨匠的最好纪念。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首领。他的思想是十八世纪法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的继承。在我  相似文献   

18.
问:欧洲最近的事态发展再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在您看来,资产阶级民主与革命的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根本差别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民主可以上溯到法国的1793年宪法,这部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最高的和最彻底的表现。资产阶级民主的决定性原则是把人分成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和私人生活中的资产者,公民被赋予普遍的政治权利,资产者则是特殊的和不平等的经济利益的体现者。这种划分对于作为特定历史现象的资产阶级民主说来,带有根本性的意义。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末,澳大利亚这块“新大陆”被发现。消息很快被探险家们带回欧洲。1802年,英国和法国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新大陆”,都想占领这块宝地。英国方面由弗林斯达船长带队,法国方面则由阿梅兰船长领军,两位船长都是长期叱咤海上、经验异常丰富的航海家。双方都知道对方也派出了占领船队,因此都不甘示弱,拼抢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5)
今年1月9日至11日,国际禅学会议在台湾高雄佛光山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印度、香港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并有观察员与听讲员百余名与会。会议围绕着《六祖坛经》展开讨论,主题为“六祖坛经之宗教与文化探讨”。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