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概率事件对因果关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芳  张璐璐 《心理科学》2003,26(5):914-914,911
1 引言  心理学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迷信行为有过不少研究。人类的天性之一 ,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以后 ,都会有意无意的去寻找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 ,即归因。心理学一般将归因看成是一种决策过程 ;而对一种结果 ,往往有多种可能的候选因素存在 ,到底哪一种因素是造成该结果的原因 ,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推断 ,最后做出决策。归因出错就是产生了错误的因果关系认知。迷信就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认知的一个典型例证 ,它在结果与原因之间建立了错误的关联 ,形成了错误的因果认知。在心理学历史上对于错误的因果认知以及迷信的一个经典的研究就是行为…  相似文献   

2.
宗教非常重要 宗教关注整个生命的终极价值,是涉及人类的非常重大的事情。 宗教起团结作用 宗教起团结联合的作用,但宗教一多则起分裂作用。因为各种宗教是分裂的,这对宗教来说是有害的。 传统的区分或分割 每一传统文化均建立它关于生命本质及其价值的原则,并且传授这些原则,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因为人们相信这些原则是正确的。但是早期产生的关于生命与价值的信念,缺乏足够的知识,只是因为人们信以为真而且非常重要,这些信念便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这些原则在孤立环境中,甚至解释力不强时,也还可能使人们获得幸福。但当人们与其他传统的原则与实践发生冲突,另一种传统威胁到他们自己传统时,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传统正确而另一种传统错误,他一定会设法反对它。  相似文献   

3.
行使拒绝权     
正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分离的密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它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呈现各种形态。虽然幸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是人类却从未放弃过追求幸福的生活。 长久以来,许多人在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幸福概念。他们认为,拥有一些奢侈的消费品诸如昂贵的汽车和一幢别墅就能够带来幸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并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即使是初恋带来的喜悦也不足以被人称之为幸福。因为这种喜悦一般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连“休假能带来快乐的心情”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美国拥有全世界唯一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的科研机构。他们主要研究为什么有的人…  相似文献   

5.
对弗雷泽《金枝》的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 人们必定自谬误开始,然后才从谬误进入真理。 这就是说,人们必须揭露谬误的根源,否则,即使听到了真理也无济于事。当别的事物占据了它的位置时,真理就不会出现了。 要使人信服真理,光说出真理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找到从谬误走向真理的途径。 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投身于怀疑之水。 弗雷泽对人类巫术和宗教的观念的描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经他描述的这些观念看上去象一堆错误。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性关系。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探索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了,然而人们对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却仅仅只有40年左右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常常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一个高中毕业生一心想升大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个人前途”。但是,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因而心灰意冷,消极悲观,认为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殊不知,没有上大学而前途光明甚至辉煌的人,多得很。这位高中毕业生“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的思想形成了思维定势,而没有想到或认识到“不上大学同样是有前途的”。这说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一个人作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备心理状态,它影响着后续思维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它的形成一般受有意注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性关系。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探索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了.然而人们对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却仅仅只有40年左右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一直以来,心理学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正因为它重要,所以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而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它与电视传媒和播音主持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0.
错误是人类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在所难免的。然而, 错误常常带来不利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高危作业时的失误)。如何有效监控错误并优化行为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错误的发生受到内部心理状态影响, 个体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判断, 不确定状态增强还是削弱错误监控, 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却存在矛盾结果。在前期积累和理论分析基础上, 本项目拟从人格差异角度探索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不确定容忍度的差异意味着个体对于模糊情境的耐受性和错误的敏感性不同, 因而可能调节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过程。研究1采用行为实验, 揭示多种不确定情境中(如奖赏/惩罚)错误监控和错误后调整的认知特点, 考察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2通过考察电生理表征、时间加工进程和神经振荡机制等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本项目对于探明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规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对于促进个体的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等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本归因错误曾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归因倾向,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确切地说,归因实际上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便是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亦具有文化局限性。进而言之,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中关于人们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文化普遍性的思维定式。由此看来,心理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2.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记忆领域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存在许多的“误以为真”,也就是所谓的错误记忆。错误记忆又叫虚假记忆,它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出现偏离的心理现象。在错误记忆里,人们回忆起过去某件事情,但该回忆跟真实情况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差。这种偏差程度小到细微的事实扭曲,大到完全虚构的不真实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记错一件事情似乎无关紧要,但在司法程序中,当目击者的记忆成为关键证据时,错误记忆则变得举足轻重。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但是人们常常饶有兴趣的提起它,因为它是商界思维创业的一大经典。  相似文献   

15.
一、准则与习俗:道德怎样变成了形式? 康德认为道德主要是由原则组成的。这种观点与那种认为道德主要是一个社会参与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可以用准则术语加以解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一个战士十分清楚地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尽管他说不出它为什么是错的,也提不出任何禁止这一错误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来。那么,他是怎么知道那种行为是错误的呢?因为他是在一种社会习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长期的熏陶使他明白了某类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这需要一个原则吗?不一定,以前,他常常见到这  相似文献   

16.
醉狂与智慧     
醉狂,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理性信受推崇的人类社会,人们回避它,但有时又需要它。因为它能使人的心情得到无忌的释放,使人的自我得到特别的加强,使人的身心感到漂然而自在。因此,许多人希望有体验醉狂的机会,却不敢把它当作生活的常态,因为那样会被人看成是疯狂或狂妄。醉狂,是一匹烈性的野马,当它还只是在人类情感的原始荒野上奔驰的时候;醉狂,又是一坐良骑,当它进入人类理性的圣地,被智者勇者训之导之之后。因此,我们要想获得人生的辉煌,我们就应该学会并拥有那么一份醉任──一份充满智慧的醉狂。充满智慧的…  相似文献   

17.
预测是关于事物未来可能情形的自觉的、有目的的、专门的研究活动。它从事物过去和现在的知识而推出事物发展前景的信息,从而减少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预测是一种超前认识,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它或者直接为决策提供具体选择方案,或者展示某种现象的宏观趋势而提供方向性的识别,或者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和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中存在着矛盾的观点.对于维特根斯坦遵循规则这一概念,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释.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一概念以人类共同体为前提,在同一个人类共同体中,对于某种行为是否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则,有着一致的看法.另一些哲学家认为,对维特根斯坦的这种解释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歪曲;他们认为,当维特根斯坦说遵循规则是一种“实践”时,他并不意指社会实践,并不乞授于一群由遵循规则的人们组成的人类共同体,而只是强调规则以规则性(regularity),行为方式的重复性或者循环性为前提,这些规则在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万物之灵。数千年来,人类不仅驯服和学会了饲养牛羊,而且当年不可一世的毒蛇,猛兽也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人类不仅制造出了汽车、火车,如今甚至能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然而,人们在自身的研究方面,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就,威胁着人类的诸多疾病至今仍然无法治愈,大到癌症、爱滋病,小到微不足道的斑秃、白癜风等皮肤疾患。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把医生当作驱除病魔的白衣天使,把行医看成一种高尚的职业。然而,目前却有不少庸医、“郎中”在金钱的驱使下,利用疑难杂症患者及其亲属的“病急乱投医”心理,打着“神医”的幌子,常常以“某某病患者的福音”、“某某病的克星”、“祖传秘方”、“有效率99%”等欺骗宣传,引诱欺骗患者及其亲属,大  相似文献   

20.
音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对人类发生作用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历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利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每一位音乐家从事音乐文化活动的美学思想基础,也是音乐艺术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