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实验物理学之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伽利略,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证,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伽利略指出:如果一块轻石头A加在一块重石头B上下落,那么根据“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的断定,就会导致两个矛盾的结论:一是(A+B)比B重,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快(q);一是速度慢的A加在速度快的B上,会减低B的下落速度,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慢(q)。这样,从P中既  相似文献   

2.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3.
故事里的是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想也没想,就把另一只脚的鞋脱下来,也扔了下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  相似文献   

4.
"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下简称为CP论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可靠的理论假说。尤其是经过查莫斯(D. Chalmers)利用其二维语义理论消除了来自克里普克式后天必然语句的反例之后,精致版本的CP论题似乎无懈可击。然而,近几年里,三位哲学家分别利用CP论题本身为前提构造了一系列反CP论题的归谬论证:一是霍维尔(R. Howell)以"CP论题为假是可设想的"为前提的论证;一是密匝和摩罗(M. MizrahiD. Morrow)以"CP论题必然为假是可设想的"为前提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都是CP论题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三位作者都没有给出充分理由证明这些归谬论证的核心前提是成立的。笔者给出了证明核心前提成立的两条路径。但是笔者发现,任何一条路径都会使得归谬论证本身变得多余。所以诉诸归谬论证攻击CP论题将陷入两难:要么归谬论证本身是多余的,要么它们的可靠性得不到辩护。最后,笔者指出这个两难表面上保护CP论题免受打击,实际上暗示了CP论题运用于某一类命题时不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摩登伽女本是首陀罗种姓(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有一天,阿难从祇园精舍出来,持钵到城内乞食,回途中,见到路旁一个大水池,摩登伽女正在池边汲水,阿难因为口渴,便请她布施一钵水。摩登伽女自认为身分低贱,不敢将水呈给阿难。阿难看出她的为难,再度慈悲地向她乞求一钵水,因此感动了摩登伽女的芳心。阿难庄严的仪表,翩翩的风度,慈悲的音容,一直回荡在她的心中。回家之后,她日夜思念着阿难,茶不思,饭不想,很令母亲担忧。摩登伽女于是请求母亲设法,让她能得到阿难做自己的丈夫。  相似文献   

6.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您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  相似文献   

7.
我妻是个超级醋坛,她的妒意常使我感到窒息。我们原是大学同窗,那时她长得比我丑,但学习比我强,我有什么疑难问题,她都主动帮我解答,于是一来二去,我们便过往甚密了。她虽然乐善好帮,但嫉妒心强,自从我们心心相印后,她便非常妒忌我和别的女生来往,甚至说一句话,聊两句天,她都脸色阴沉。我们大学毕业后,各自参加了工作,并确立了恋爱关系。一天晚上,在舞厅,我们跳得正酣,忽  相似文献   

8.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仰望幸福》。我认为幸福是不须仰望的,它就开在尘埃里,只要用心灵去寻找,用灵魂去发现,就会看到,人生之路的两边开满了幸福的小花,一朵朵,不炫耀,不张扬,不惹眼,却蓬蓬勃勃地美丽着,摇曳着,散发着尘世淡香。幸福是开在尘埃里的花。仰望幸福,是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幸福是平凡朴素的,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是一种日常的滋养和浸润。如果我们把幸福当成神  相似文献   

9.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仰望幸福》。我认为幸福是不须仰望的,它就开在尘埃里,只要用心灵去寻找,用灵魂去发现,就会看到,人生之路的两边开满了幸福的小花,一朵朵,不炫耀,不张扬,不惹眼,却蓬蓬勃勃地美丽着,摇曳着,散发着尘世淡香。  相似文献   

10.
流行应得观以实现应得来定义分配正义,这就使其在评估社会的制度安排时,主张"应得先于正义制度而确立,并作为衡量制度正义与否的尺度"。罗尔斯驳斥了先于正义制度的应得,认为应得依系于某一特定正义制度而确立。罗尔斯从人们不应得其天赋、社会家庭环境的角度对前正义应得的反驳,依赖于一个并不可靠的前提,因此屡遭诟病。但这并不表明罗尔斯颠覆流行应得观的努力的失败。罗尔斯对竞赛中应得胜利现象的分析,隐含了反驳前正义应得的另一个更为有力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正很喜欢一句话:即使是在鱼缸里游泳,也要游出乘风破浪的气势。我这辈子在大海里、江河里、湖泊里游过泳,也在游泳池里游过泳,甚至小时候在澡堂里游过泳,但还从没在鱼缸里游过泳,不知那是个啥滋味,要多大的鱼缸才能游起来。当然这只是个形象比喻,意即一个有能耐心气高的人,即使在最不利最狭小最困顿的环境里,也会豪情万丈,踌躇满志,也能干出名堂,闹出气势,也比旁人要出色得多。  相似文献   

12.
赵忠 《天风》2006,(9):18-19
作为弟兄姊妹的家——教会有责任把众弟兄姊妹领到青草地上、可安歇的水边.牧养好、引导好他们.使每个基督徒都成为基督的精兵,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为主发光作盐……  相似文献   

13.
德拉-沃尔佩认为卢梭和马克思在平等主义论题上具有继承性关系,因为此论题中卢梭的“相称性平等”“平等主义自由”与马克思的“权利应当是不平等的”以及“按需分配原则”等具有高度相似性。但是,他忽视了马克思的分配原则和卢梭的按贡献分配原则的本质差别,而且对“人身差异”的理解过于宽泛,甚至将自己所主张的“平等主义自由”冠名给卢梭。由此,他的论证无法充分说明马克思是卢梭平等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德拉-沃尔佩对黑格尔主义的敌视,对卢梭思想的偏爱,以及由卢梭转向马克思的相关研究经历或许是导致他误判二者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是1640年传入四川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有309年,其中就有253年被“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控制着。这个“传教会”完全采用新老殖民主义统治殖民地的方法来控制当地的教会,一切事务大权由法国人掌握,而中国人竟成了他们的附庸。1946年,罗马教廷宣布中国140多个教区实行“圣统制”,意思是:中国天主教已从幼年走向成年,自己能够当家作主了。全国神长教友莫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可是事实上竟不是那么一回事。“圣统制”颁布前,在全国140多个教区主教中,中国主教仅有20多位;“圣统制”颁布后,外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的“纪念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逻辑学会、四川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以及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等5家单位承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7家单位参与协办。本次会议盛况空前,来自全国的近200余位逻辑学界的专家、学者相聚蓉城,畅谈中国逻辑学研究30年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政协、人大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3月13日和14日分别闭幕。出席政协会议的天主教界6位政协常委和委员分别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主教(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福建闽东教区詹思禄主教,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山东临沂教区房兴耀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四川省爱国会主席雷世银神父,  相似文献   

17.
18.
正父母是越来越老了。前几年,老爸老妈还能背着筐下田剥玉米什么的,现在则只能在院中的菜田里,慢慢地摘一些青菜了。前几年,我回家,还能听到老爸老妈因家务琐事而拌上几句嘴;现在回老家,他俩说话低声低语,显然没了以前的"火气"和"硬度"……但,耄耋之年的老爸老妈某些年轻时的"作派"还依然没有改——父亲切好了菜,一旁的母亲准会默默地把菜盆递过去;母亲出门抱柴火,父亲准保会把母亲的围巾或绒帽递过去;  相似文献   

19.
正一凡是我最难忘的朋友,只是,在她28岁的时候,上天就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如果你认识她,或许会和我一样喜欢她。她是个既安静又开朗的姑娘,言语恰到好处,有她在,既不会觉得聒噪,也不会感到冷场。她周到地照顾着每个人的情绪,也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散发着温和的光彩,从不灼痛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姑娘,28岁之前,她都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20.
王淑庆 《哲学研究》2021,(4):119-126
随着智能机器的自主性越来越强,艾伦等哲学家提出人工道德能动性的构想,目的是让机器成为道德行动者。然而,这种构想引发了众多哲学家的反驳。这些反驳可以概括为三大进路: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无自由反驳、以知璨·赫为代表的无责任反驳和以斯塔尔为代表的无意义反驳。从表面上看,三大反驳进路都是从人类的道德能动性出发,通过人机在道德性上的本质差异,进而否定机器拥有道德能动性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都根源于道德上的有机观点,即认为无机物的组织系统拥有道德能动性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对人工道德能动性的反驳有某种破坏作用,但它却有助于人工道德能动性的支持论者及时调整目标,以及促使他们反思机器伦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