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秦时期,齐鲁兵学在地域文化中名列榜首。原因在于,这里战争发生的频率较高,使将帅们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齐鲁具有浓厚的思想文化传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其思想文化精英们长期形成了好学深思、长于辩论、乐于著述的优良传统,为兵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齐鲁又具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兵学传统,姜尚、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构成了这一传统的系列星座。  相似文献   

2.
先秦齐国兵学的产生与发展刘庆齐国兵学是先秦时期最为兴盛的地域性兵学流派之一,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等一大批兵学理论家,拥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管子》、《六韬》、《子晚子》(已佚)等一大批兵学名著,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先秦南方兵学,是指楚、吴、越等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地域性兵学流派。它深受道家和阴阳家思想影响,具有明显的诡诈用兵特点。拥有众多的兵学名家和兵学著作,为先秦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本文对南方兵学的发展轨迹略加描述,并将其与另一地域性兵学...  相似文献   

4.
刘瑛 《管子学刊》2010,(3):32-37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姜尚封齐,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八百余年间先秦齐国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进行研究,发现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作为人的灵魂的驿站,其发生、发展与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先秦齐国以工商业为基础而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为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的繁荣提供了保证;具有"三代之遗声"的齐《韶》乐历经姜尚、管仲、晏婴等明君贤相的大力推广成为先秦齐国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有钱有闲为先秦齐国蹴鞠活动的普及提供了保证。齐人歌舞、鼓瑟、吹竽、弹琴、"齐人隆技击"、"临淄重蹴鞠"等,先秦齐国丰富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为现代人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艺  唐宁 《管子学刊》2010,(3):38-45,97
先秦时期的齐国,在其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文化,而作为齐文化组成部分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异常地繁荣。其繁荣的原因,与悠久的传统、统治者和民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而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深厚。研究齐国音乐繁荣的景象和原因,不仅是齐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和管仲的经济政治改革中相伴产生了“四民分业”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这是据现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有很强的时代和自身的特色,对后世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国家中,教育是如何为富国强兵的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自弹丸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冠,而后又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迅速衰落灭亡。齐国的兴衰当然有诸多的原因,然而齐国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欲从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盛、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衰亡及齐国的用人政策对后人的启示等三方面来探讨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姜尚封齐至秦国灭齐,从思想观念、政治生活领域至衣食住行、丧葬祭祀,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礼仪思想,像一张无所不包的秩序大网,通过硬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与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礼仪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与实践,其主要落脚点是秉礼治国平天下,维持齐国社会秩序,导向则是王权专制.  相似文献   

11.
徐勇 《管子学刊》2001,(3):53-57
田单是战国后期齐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他坚守孤城和成功复齐在军事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复齐之后,田单力图改革,政绩不俗。攻打聊城和攻打狄人是他指挥的两次重要战役,在鲁仲连的帮助下,这两次行动都获得胜利。但是田单等人的努力毕竟不能彻底扭转齐国的危局,以齐襄王为首的统治集团贪图享乐,不愿改革,迫使田单不得不挂冠而去,离齐赴赵。田单在赵国受到了重用,而田单离开后的齐国则乏善可陈、继续衰败下去。田单复齐后的曲折经历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2.
李玉洁 《管子学刊》2007,(3):26-29,41
本文主要对春秋齐国的继承制度进行研究,认为春秋齐国存在着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如齐釐公宠夫人之子小白,因其母有宠,即位为齐君。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六个宠夫人(每人一子)的儿子有资格争立。因此齐桓公六个宠夫人的儿子,其中五个做了国君。相反,齐昭公之子舍,虽被立为太子,但因其母无宠,"国人莫畏",得不到齐国人的支持,即位之后被弑,而没有为君。本文探讨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论述了齐国的这种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是一种任人唯亲的制度,是引起齐国内乱、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浅析齐国桓管时期的用人"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春秋时期,齐国在桓公、管仲主政期间建立形成了一套包括培养、引进、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内容丰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齐国富国强兵,并助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其选人用人的许多做法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所首创,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蔡礼彬 《管子学刊》2003,(1):44-46,69
战国与春秋时期相比,齐国卿大夫家族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经济上,卿大夫在封邑内享有征收赋税、放高利贷、开设手工业作坊等权利;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世袭特权;在军事上,私家武装被剥夺,不能拥有独立的军事权。卿大夫家族已由春秋时经济、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实体转变为战国时较为单纯的生活组织,因此卿大夫家族表面上的强大并不能掩盖事实上衰微。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政体先后向中央集权方向演变,围绕着中央权力机构的系统分化和进一步完善,其人才体制出现了新的特点,重视“中央之人”的选任,尤重相的任置。本文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例,来分析相任的人才理念的形成、贯彻及社会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北齐徐显秀墓的祆教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以其恢弘、精美的壁画著称于世,它所蕴涵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使我们对东魏北齐的历史和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其中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更是极重要的文化交流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墓主人的宗教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从墓葬壁画内容和墓葬现象等方面入手,查找大量历史文献,试图就北齐高官徐显秀的宗教背景及取向作一些探索,从而提示东魏北齐社会的历史宗教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中先秦文化决策思想的精华确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整体系统思想、依存互变思想、平衡和谐思想、预测思想、重视人与实践的思想等,对于我们在实验室建设决策管理中开阔思路、分析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实验室建设决策水平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人力文化、人性文化和人格文化--秦、齐、鲁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可以用"宇宙大爆炸"学说作比喻:"一个密集的能源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当这个稠密的能源向外膨胀时它的膨胀速度逐渐减慢,从而形成了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当这个能源继续膨胀、消散时,它越来越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即达到了热寂的最终热平衡状态."①由于新生产力的出现,导致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变,像鲁国的"初税亩"、秦国的"初租禾"、"初为赋",赵国的"易胡服"等都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0.
齐文化主要传承于齐地的东夷文化,兼收商、周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灿烂的地域文化。考古发现证明,齐地的东夷先民繁衍于10000年左右的后李文化早期(沂源扁扁洞文化),繁荣于5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文献记载,齐地的东夷先民为爽鸠氏,爽鸠氏发展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建立方国,即爽鸠国,进入了文明社会的早期阶段。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爽鸠国在鲁北地区形成了一个早期文化中心,且在制陶、医学文化诸领域处同时期世界文化之领先地位。齐国腹心地区文化中心恰于东夷早期形成的这个文化中心,在区域和范围上相吻合,繁荣强盛的齐文化,在煮盐业、制陶业、纺织业、医学、军事、祭祀文化诸领域传承于东夷文化,这应是齐地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必然,尤其是典型领域中受内因的作用而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