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A.J.艾耶尔的《语言、真理和逻辑》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文章——特别是C.G.亨普尔的《经验主义意义标准的问题和变化》一文——它们向艾耶尔的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即可证实性标准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这个意义标准把所有不能判定真假的陈述一概贬入毫无意义之列。这样的陈述,按照艾耶尔的观点,与哲学和科学都应该是无关的。人们对于艾耶尔标准的批评,迫使艾耶尔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些修改似乎仍然  相似文献   

2.
以“逻辑实证论者”闻名于世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A.J.Ayer)逝世已经一年多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国际哲学界的哀悼。英国哲学界赞誉艾耶尔在哲学中的地位仅次于罗素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 Sir Alfred J.艾耶尔(Ayer)生于1910年,于1989年6月27日逝世。艾耶尔曾在牛津大学从师于哲学家赖尔,以后在维也纳学习,1933年后到牛津教授哲学,他曾任精神哲学格罗提(Grote)讲座教授。1946年在伦敦大学教逻辑。1959年在牛津任威克海姆(Wykeham)逻辑讲座教授。1970年获爵士称号。艾耶尔主要研究知觉与意义等问题,发表论著捍卫一种一般看来是经验主义的观点。主要著作如下:《语言、真理与逻辑》(Language,Truth and Logic,1936),该书提出逻辑实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分析哲学在二十世纪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词如何“依附于”世界的问题。艾耶尔的困难在于没有承认该问题的难处,他在最近出版的书中试图总结二十世纪哲学。阅读艾耶尔的《二十世纪哲学》的前半部,令人愉快,颇受教益。人们碰到詹姆斯、刘易斯、罗素、摩尔以及W. D. 罗斯和H. A. 普里查德之类次要的牛津人物。他们被刻画为或  相似文献   

5.
周振忠 《哲学研究》2012,(8):90-97,129
情感主义(emotivism)是元伦理学的重要学说之一。艾耶尔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参照斯图尔加(D.Stoljar)的观点①,可以将艾耶尔的情感主义概括为语义和语用两个基本论点:语义论点:道德语句缺乏真值条件,不能为真或为假。语用论点:道德语句的作用是表达情感,以及劝说人们以某种方式行动。(Stoljar,p.81)然而,这一版本的情感主义面临两方面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一个缺乏真值条件而只有  相似文献   

6.
悼念艾耶尔     
英国著名哲学家艾耶尔(A.J.Ayer,1910—1989)于今年6月27日在伦敦逝世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国际哲学界的哀悼,尤其是在英美两国。英国哲学界称他在现代哲学中  相似文献   

7.
A.F.艾耶尔(1910——1989?),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通常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在英国的代表。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和《哲学的中心问题》(1973)两本著作中,集中批判了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存在”的命题。两部著作对神学的批判立足点是相同的,前者的分析较为笼统,而后者的分析则较为具体,它们都企图从逻辑上分析基督教神学命题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8.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一书收集了M.石里克、R.卡尔纳普、O.纽赖特、F.魏斯曼、H.汉恩、F.D.朗塞、C.G.汉贝尔、B.罗素、A.J.艾耶尔、C.L.司蒂文逊和G.莱尔等的文章。这些文章最早是在1924年(如罗素的文章)发表的,晚止于1946年(如莱尔的文章)。在今天都不是容易看到的了。它们之合成为一个单行本,正像艾耶尔宣称的,特别可以证明逻辑实证主义并没有构成一个学派,并且也说明了那些散居在各地而又往往互相对立的思想家们的某些立场的类似倾向。  相似文献   

9.
苏珊·哈克访谈录——一位逻辑学家、哲学家的理智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哈克  陈波 《世界哲学》2003,(5):101-113
陈波:哈克教授,我很高兴这次有机会对您做访谈。由于您的《逻辑哲学》一书的关系,您在中国逻辑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们对您个人所知甚少。您能够谈一谈有关您个人的一些事情吗? 哈克:好的。我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在国立小学和文法学校读书;在牛津大学,我先获得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然后获得了哲学学士学位(我也获得了人文学硕士  相似文献   

10.
冯淑仙 《天风》2022,(10):57-58
林牧师打电话来咨询我:"冯老师,今天找您不是为了教会的事,而是为了我的家人.实在不好意思,连自己的家事都要来麻烦您了."我笑着说:"不要担心增加我的工作量.我曾经答应过同学们,不管你们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尽管联系我,只要你们在前线服侍上帝,我一定在后方支援."  相似文献   

11.
1946年,为了阐明"他心是否可知"这个问题,哲学界以维斯道姆(John Wisdom)、奥斯汀(J.L Austin)和艾耶尔(A.J.Ayer)三大哲学家为首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活水     
玎茈 《天风》2003,(9):23
全能至上的主,您来了,我们听见了吗?您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7—38) 您从我们的渴想中来,仰望中来,切慕中来。您使我们打开了紧闭的心门,释放出新的生命。 生命之主,我们看见了吗?您是真的来了,您是我们的生命活水。您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  相似文献   

13.
问:宋先生,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了,治学有成,请您谈谈您的问学之路好吗? 答:可以.我是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留校的,当时留校的还有十多位同学.我分配在逻辑教研室工作,主要教学任务是讲形式逻辑,也兼顾辩证逻辑.教学之余,我们两三个年轻老师常一起讨论辩证逻辑,后来翻译出版了苏联哲学家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还参译过罗森塔尔著的<辩证逻辑>.那时国家经历政治动荡,学校几番分拆变迁.  相似文献   

14.
甄来山 《天风》2008,(4):28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查阅圣经经文,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鹏程放学后.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爸爸,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抬起头微笑地说:"乖儿子,什么事啊?"儿子认真地说:"您得先说同不同意",我看着他,"说吧,只要是有益处的事."儿子高兴地说:"你替我为主奉献一元钱,好吗?"  相似文献   

15.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老师: 您好!看了杂志上您的心理咨询文章,我迫切地向您求救了。马老师,我快要崩溃了,您救救我! 我是一个初三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班上的女同学都有了“月经”,而我至今还没有。不知是什么原因?是生理的影响,还是别的……在这里,我向您吐露我藏在心中七八年的秘密,这个秘密多年缠绕着我,让我睡不安、吃不香。那是七、  相似文献   

17.
隆冬季节,黄叶飘零,落在圣母山脚下,四周静寂,人的心情似乎也清凉了。家乡曾有人来说:“你妈想你了,老落眼泪。”初时我只当玩笑——修道五年了,不该再有思念、留恋了吧! 妈妈!五年前,我和您一起工作,您知道我修道的决心已定,有人说:您的女儿要去修道,您真有福气,您真舍得!也有人说:不要让  相似文献   

18.
先让我亲切地喊您一声“妈妈”,多少次泪水流过脸颊;每当向您倾诉我的心里话。啊!妈妈—请求您时刻把孩儿牵挂!您曾多次显现在佘山、露德,您是罪人之托,象牙宝塔!清晨,让我为您献上禅香的玫瑰,无站的玉替花;傍晚,傍晚为您献点啥?噢,我想起来了!还是送给您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斑斓的晚霞。您的慈爱遍洒世界各地、祖国中华!您是天主的荣耀、世人的转达。昨晚,还沉陷在罪恶的漩窝中不能自拔;今晨,却如浩白的雪花,美丽无瑕。您使多少“浪子”回头,“败子”归家。啊!妈妈—愿上天乍地共同赞祷:亲爱的母亲:玛利亚!母亲,我愿永远赞美您@李顺芳~~…  相似文献   

19.
甲:有些科学家说,科学是由巫术中孕育出来的,您有何看法. 乙:我完全同意.我还要说巫术是一切科学的母体,在人类文明史上巫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寻觅     
乃转r一一r︸曰、J一广、︸训r我曾站在你心门口,问你曾否开门?吾曰:我的良人我的佳偶。吾甚喜悦您,敞开心扉任您用宝血洗涤,洗去污垢洁白无瑕献给您。我的良人您在哪里?我已思念成疾渴慕见到您,您那美丽的倩影时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成败荣辱不足惜,.准恐失去您,淡薄名利任它去。红尘荣华纵然失去,您是我一生的寻觅,愿一路紊情壮歌追随您,直到天国里。寻觅@武春芬!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