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5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作用是否会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疲劳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调节疲劳和愉悦追求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即自我调节疲劳对愉悦追求的正向影响随着自然联结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自我调节疲劳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就古代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而言,战后家庭小农经济的恢复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适应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恢复,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选择;战争的结果导致传统(封建)政权的复归也不是起义者的失败,而正是其目标追求或起义胜利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和谐观”中西合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谐(Harmony)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从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类的角度来看,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易经)“兑”卦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  相似文献   

4.
古代奥运会的伦理精神包括效忠国家、身心和谐、公平竞争、追求和平等,同时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伦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阶级歧视、性别歧视、极其残酷、走入职业化等。古代奥运会的伦理精神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奥运的起源与发展是对古代奥运会伦理精神的继承与超越,古代奥运会伦理精神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也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志山  余其铨 《现代哲学》2001,1(4):110-113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在哲学的历史中,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重点和探讨的角度不同。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哲学侧重于从客体方面探寻真善美,近代哲学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探寻真善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于从主客体关系上来探寻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韩国道教研究拾零北辰中国道教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的檀君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朝鲜道教,即攘灾祈福的科仪道教(祭把仪礼)、体内有不死灵药的道教(内丹)和俗信杂术的道教(民间信信仰)。道教对古代朝鲜的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可从流传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8.
简朴与奢华     
在古代社会只有统治阶级才过着奢华生活 ,广大劳动人民则过着简朴生活。现代资本主义则激励所有人追求奢华 ,反对过简朴生活。全球几十亿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会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 ,人类须放弃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重新回到简朴生活之中 ,才能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特点徐少锦(南京审计学院)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由于科学技术还处于幼年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力量比较微弱,所以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象今天那么严重与突出,不足以威胁全球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生态科学和生...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本身是不同的。古代哲学与哲学家的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的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极高明的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的生活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的。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的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这是哲学的堕落和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孟琦 《中国道教》2007,(2):17-20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主流政治文化儒家学说与近代疑古思潮的影响,史学界有尊周(公)抑吕(尚)的倾向。本文依据古代文献,对吕尚入周的因由时机及其“为文武师”的史迹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与辨析,论证了吕尚不仅是西周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开国元勋及缔造者,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家、政治家与理财家。  相似文献   

13.
五行说对中国古代气象学的影响胡化凯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是古人借用五种事物构造的一套理论模式,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抽象符号体系(胡化凯《五行说—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3期)。它之所以能被古人广泛应用于科...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2,(1):148-150
诺曼·约菲(Norman YOFFEE)密歇根大学(安阿伯)人类学教授和近东专家,著有多种古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文化、考古以及古代国家和文明演进的著作。近著有:《令人怀疑的崩溃:人类的复兴、环境的变异性和帝国的后果》(与帕特里西亚·麦克安妮合著,2009),《古代国家的神话:最早的城市、国家与文明的演变》(2005),  相似文献   

15.
读《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马涛王永祥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版),从同一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新的梳理、研究,为我们研究、透视中国古代思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王永祥教授原先是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一观”的研究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为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精到的概括。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王著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中发展观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同一性思想的孕育、萌芽、产生、及其最初形态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时期。在先秦,作为哲学同一性范畴的“同”、“和”、“一”等,是与哲学同时产生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力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历程:最初形态的老子的“道”、“一”的同一性,阐述了两种对立物如柔与刚、曲与全、无为与有为等的同一性,它们都是以实例的形式出现的。孙武、孙腹所讲的战争基本矛盾(胜与败,攻与守等),军队素质自身的矛盾(勇与怯、强与弱等),战略战术中的矛盾(进与退、奇与正等),也都是一些具体的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1999~2014年间88项采用成就动机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共涉及40801名被试)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追求成功因子与年代的相关不显著,避免失败因子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在这16年间显著降低。(2)男生和女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均呈显著负相关,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因子均与年代没有显著相关,并且在成就动机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林纳克、凯厄斯与皇家医学会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116013)宋文波丝毫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需求,文艺复兴对英国的医学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在英格兰,许多学者仔细地探索了古代医学及古代医家的智慧,恢复了许多医疗艺术。他们或许忽略了实际的医术,但对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陈岩波导师常存库一、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特点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图书的积累和整理导致了西汉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古代绘画作品中充满了女神、著名女性的形象,即使是世俗生活中的女子,形象也是被类型化的,处处流露出男性的审美理想和对女性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