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与古人的名和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与古人的名和字宋开玉“古代贵族的男子和女子,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①据《礼记·内则》记载:孩子生下三个月后,“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而字则要到一定年龄才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弃而字”,②“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③并且对...  相似文献   

2.
“气”概念的形成及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指出,“气”概念最初的原型是大气和其他一些气态物质。的确,我们从古代有关“气”的文献以及气字的字源,可以证明这一点。许慎《说文》:“气,云气也,象形。”“云,山川气也。”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伸为凡气之偁?钡潜匦朊魅?中国古代哲学和其他许  相似文献   

3.
<正> 论议,即讲论和对议,在我国中古时代是朝野商略政务、榷量学术的一种形式。汉唐时期常有论议发于朝堂之上、庠序之中、学人之间。宋代学者王钦若、杨亿等编《册府元龟》的《总录部·论议序》概述古代论议的政治功能与学术宗旨是:“考古今之得失,评理道之臧否;稽合众说,以归于至当,发明大训,用垂于可久”。提出从论议的形式评量论议高下的二十字标准:“文质兼备,纲条不紊,遣辞本乎闳达,析理畅乎精微”。还综括古代论议内容,将之大别为学术、时议、俗尚和政事四类;又将古代论议从形式上归纳为讲论(“品题”“扬确”“诠述”“讲求”属之)和对议(即辩对,“讥(击)短”“驳难”属之)两类。  相似文献   

4.
《春秋左氏传》“矢石”义考辨陈建梁“矢石”本为古代一种普遍使用之武器,考古发掘时有出土,古汉语中亦常见其词。然而对于“石”字之解释,汉人经训与唐人《正义》则有颇大之分歧,本文则尝试从探究“矢”类之性质及古语词之历史及文化发展,以检讨汉唐人训释此词之依...  相似文献   

5.
《周易》上经“师”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指的是用兵打仗。在古代,凡属将帅指挥有方,赏罚分明,纪律严正,基本上能做到不随便残害人民者,都可称之谓“师贞”。在这个“贞”字中包含有师的性质和用师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向认为“字如其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笔迹与个性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北宋抗金名将宗泽见到岳飞龙飞凤舞的手迹时说:“此非凡品也”,于是提拔岳飞于行伍之中。宋徽宗是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写的是自成一体的“瘦金体”,有位“望气者”(即研究玄学者)说:“圣上之字,有骨无肉,宋祚岂能久乎?”把北宋的灭亡与宋徽宗之手迹联系在一起,可算得上是玄之又玄的玄学了。 今天,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笔迹学”已被公认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少名牌大学已把  相似文献   

7.
孟强 《哲学动态》2023,(8):111-117
作为理解技术的概念框架,“器官学”由斯蒂格勒引入哲学界。从词源上看,“organ”的基本含义是“工具”,而“器官”之义到近代才出现。在斯蒂格勒之前,卡普和弗洛伊德已尝试从器官角度理解技术,视技术为“器官投射”或“辅助器官”。斯蒂格勒的广义器官学旨在探讨身体器官(有机体)、人工器官(技术)与社会器官(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强调人与技术是“转导关系”。基于对器官学诸侧面的刻画,我们可进一步把它理解为关于人与技术的“替补”存在论。技术的器官学之思表明,技术对“此在”具有构成性,人的生存离不开作为人工器官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刘煜瑞 《管子学刊》2011,(2):104-106
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思想的核心,乃一个“均”字和一个“安”字,称之为“均地安民”。井田制、限田制、均田制、均税制,都是“均地安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体现。均地的实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发生着变化。自中唐以后,“均地”向“均税”(历史上也称此“均税”为“均地”,取均平土地赋税之义)演变,称之为“均税安民”。就广义来说,“均地安民”也包括了“均税安民”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以下由“止戈为武”一语为切入点,依据文史资料对“武”字的原本文意进行解析,得出“戈止为武”才是真正的“武”的本意,“武”是强制性手段,也是德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德配武和以武施德,是用武和施德的重要依据和举措。传统文化语境中“武术”的原始涵盖区别于当前的武术概念,其泛指各类武事活动,是“武”之运用的具体行为,是古代圣贤代天讨罪和戍城卫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卐字纹镜     
《法音》1991,(9)
唐卐字纹镜,径长15.2厘米,纹饰仅以双勾阳线微凸“卐”,字占镜之大半,殊为醒目。 卐为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记,属古代原始的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古人以为太阳或火的象征,犹如火焰上升一般。卐,梵文SriVatSalakSana(室利靺蹉洛刹曩),佛教中以“卐”为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一:“卐,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去。”《翻释名义集·唐梵字体))引《华严音义》:“案‘卐’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武则天)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按《华严音义》无此文,且其说亦非是。  相似文献   

11.
赵婧 《中国宗教》2024,(3):72-73
<正>“薄肉塑”是一种绘塑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浅浮雕的形式塑出面部、手、脚等身体部位,以平涂的手法彩绘出飞天的衣裙、手持器物等部分,生动表现出飞天的凹凸起伏的立体感,反映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美学特征。麦积山石窟北周第4窟的“薄肉塑”飞天壁画将绘画与浅浮雕艺术创作手法结合起来,通过造型、构图、体积、光影、线条、色彩和虚实的处理赋予了“薄肉塑”壁画生动、丰富和独特的意象美,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非对象化、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象尽意的美学特征和必须借助于审美主体的想象、联想和心象的创构才可以被体悟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不仅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和“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而且还是“中国古塔的展览馆”。这是因为,山西古塔林立,丰富多彩,多达一千余座,有的座落在繁华闹市,有的座落在崇山峻岭,有的座落在泉溪湖畔,有的座落在深山老林,有的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名胜之地,大多则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梵宇花宫内外。从塔之体质来看,它不仅有木塔、砖塔、石塔、铁塔、金塔、银塔、铜塔、水晶塔、琉璃塔、面食塔、字塔、经塔,而且还有砖木石混合之塔和钢筋  相似文献   

13.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开国闭辱“承”字当在“举”字上。“辱”字涉下文而衍。“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句相俪。“承举其死”者,“承”犹“奉”也。言尊奉承其已死者之先人也。《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此亦天地人三者并举。“开国闭辱”当作“开其国门,奈其辱”。开字下脱去“其”字。“门”又讹为“闭”,“辱“字上复脱“奈  相似文献   

14.
士气作为一种军事软实力,不仅是战争决胜的重要因素,也是治军关键之所在。传统兵学对士气问题的基本认识来自于其秉持的战争观;战争的正义性决定军队士气的根本走向;“心”与“气”作为士气的基本范畴,其辩证关系为“内心外气”、“将心士气”、“心气一体”:“教戒养气”、“将帅主气”、“赏罚励气”、“以怒激气”是古代重要的士气培育之道;“击敌之气”是古代士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和”与“合”两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单独出现,可见中国古代早已产生了“和合”思想.“和合”一词在古书中曾多次出现:《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散,以保于百姓者也.”《墨子·尚同》:“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有和合.”《韩诗外传》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后来的管子、墨子等思想家也都采用,并非儒家独创,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确是较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卦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卦卦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卦》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之《襦》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卦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灯下翻阅《清史列传·牛运震传》。牛运震是清代的一名县官。他性开敏,有判制。居官不延幕友,事虽钧棘,辄自治。在任时,他坚持为官做到“三个字”:“俭”、“简”、“检”。掩卷深思,颇多感触。 以“俭”、“简”、“检”三字为官,谈起轻松,实行则难。过去如此,今天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古代为官的在“三个字”中做到一个,就算好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武德”范畴,涵盖着一切与“武道”相关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广义的武德,包括属于领域型道德现象的军事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备之德”),属于组织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队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旅之德”),属于个体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人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夫之德”)。狭义的武德特指军队道德,因为军事道德的领域是通过军队的道德实践所开创的,军人道德是军队道德在军人个体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军队道德则是贯通于军事道德和军人道德的中介和枢纽。中国古代的武德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释《周易》之"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易》经文的七个“童”字,没有一个能训为童稚、孩童的。除《旅》卦二“童仆”之“童”是名词,应训为奴外,《蒙》卦卦辞及其六五爻辞的三个“童”字、《观》卦初六爻辞的“童”字、《大(?)》卦六四爻辞的“童”字,都是动词,都当解为“去尽”或“脱”、“脱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