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没有古代的中国哲学,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学理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终结,决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医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交融决定了她的自然哲学属性.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关键是将其从自然哲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多元化应当得到尊重.杨振宁先生对待中医学的观点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新的世纪 新的契机——略论中医药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到来,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医学应努力抓住契机,调整结构,扬长避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放弃狭隘的与西医相抗衡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对状态的调整。为病前预防、病后康复以及前临床的虚弱、失调等所谓“次健康”状态的调整,是中医学大有作为的领域。与此同时,亦不放弃中医诊疗,尤其是对多因素所致的一些复杂疾病的治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需要新的思维--关于新世纪中医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的世纪为中医学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中医学的发展应理新观念,转变思维,迎合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拓展生存空间,并融入到国际医药学发展之大潮中去。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见图1):图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和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示意图1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的差别。“纵向”差别是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上,中医学相对于现代医学有科?..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发展的困惑与障碍众所周知,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纵观历史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飞跃,先秦两汉时期,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早期的解剖知识、单纯的临床经验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黄帝内经》的完成。《黄帝内经》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基本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无疑是中医诊断的圭臬,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够超越此一方法;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成熟,丰富了…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9.
走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误区──兼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一、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对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大都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手段或方法来验证其...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的本质面对中医学的本质这一问题 ,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联系起来 ,并进而将中医学的本质归结为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这样做的逻辑是把特点看作是对本质的概括。当然 ,特点是不能不揭示本质的 ,但问题在于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表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中医学自身的实际情况。显然 ,在这一点上 ,中医学术界是不无争议的 ,如张进等便认为 :“中医特色并不是简单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来概括。”[1]在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之前 ,有必要强调的是 ,( 1)倘若象目前所进行的大多数研究一样…  相似文献   

11.
1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价值与基础无论何种医学 ,无论用何种语言与方式表述其技术方法与理论 ,它的生命活力在于疗效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价值与基础 ,2 0 0 0多年来一直是建立在优越的疗效基础之上的。 2 0 0多年之前 ,中医学在中国汉民族领域乃至世界医学界一枝独秀 ,其治疗范围覆盖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疗效获得世人肯定。2 0 0年后的今天 ,西医学迅速发展并进入中国 ,其明确的对因治疗 ,精确的给药量 ,便捷的给药途径 ,严谨的手术方式 ,使中医学在诸多医学学科之内退居其次 ,甚至退出这个学科。但人体存在这一自然现象 ,是人类自己尚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2.
张超中 《中国宗教》2018,(12):54-55
道教和中医学都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的语境中也都面临着原创发展的问题。对中医学来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医药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自主发展,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该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和中医药的原创精神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问题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卫生局(154600)张挥关于中医学的发展方向,有较早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有前几年提出的中医现代化,以及近几年由《差异·困惑与选择》一书的作者何裕民等提出的重建中医学等等,对于中医学的发展都很有意...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的发展呼唤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高速发展 ,在世纪交替的今天 ,回顾一下中医学的旅程 ,我们却不得不承认 ,较之于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而言 ,中医学并未搭乘上时代前进的高速列车。这种现状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诸多因素中 ,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一种发展中医学的科学精神 ,缺乏一种敢于怀疑 ,勇于创新和探索 ,实事求是的精神。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1 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是历史遗留下的缺憾1 1 1 《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使中医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鉴于她的这种学术地位 ,历代医家无不将其视为圣典 ,这种意…  相似文献   

15.
怀疑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医的发展史中被历代医家所采用,中医学每一项重大的发现都与大胆怀疑分不开,要想使中医学得到长足发展,就有必要对经典中医理论提出大胆的怀疑。1 怀疑方法在中医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怀疑方法在中医的发展史中被历代医家所采用,汉代张仲景正是对《素问·热论》按日传经的怀疑,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经不拘时日”的新思想;金元诸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和现行的理论提出了怀疑,创立了各自理论特点的代表学派。刘完素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六气病机独缺燥邪提出怀疑,创造性地提出了“诸…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医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创新是中医学术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 ,中医学乃一根植于实践经验 ,融合古代哲学的自然学科 ,是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经验累加、认识创新中发展而来。追溯其发展史 ,处处闪烁着创新之花 ,《内经》初备中医理论框架 ;《伤寒杂病论》纳理、法、方、药于一体 ,首开辨证论治之先河 ;金元四大家因时论病 ,流派各异 ;张景岳倡温补 ;吴又可撰温病 ;王清任医林改错 ,启中医解剖之萌芽 ;张锡纯衷中参西 ,发中西结合之先声 ;及至今日的辨病与辨证结合思路、肾本质、血瘀证研究等 ,正是一次次创新使中医理论体系不断补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陈岩波导师常存库一、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特点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图书的积累和整理导致了西汉时...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19.
用知性“反佐”人文:中医学发展之路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比照现代医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对人文精神的吸收。但是,对于其现在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仅仅依靠人文精神的光大是十分困难的,而用知性来“反佐”人文,则很可能成为发展的途径之一。中西医学的差异在于前者的人文向科学渗透和后者的科学对人文影响。钱穆在他的...  相似文献   

20.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