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 ,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损组织、器官功能和结构的修复也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器官移植技术和人工器官的出现 ,使人类对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矫形外科领域 ,自从 182 0年 ,德国医师PhilipsVanWalter将环锯取出的颅骨进行原位移植修复 ,开创了自体骨移植的先河。而后又发展出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直到建立完善的综合型骨库。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量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软骨缺损进行评价分析,对软骨缺损的12例(12膝)患者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12例均一期愈合,均顺利康复.Brittberg-peterson评分由术前的100.1分恢复到术后的43.7分.应用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一治疗策略体现了哲学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对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收治的31例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愈合,2例未完全愈合,本组愈合时间6个月~1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术后均无感染、下肢成角、缩短畸形等并发症,手术前后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骨治疗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可获得牢固连接,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骨延长愈合与骨折愈合等多种多样的骨修复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这个理论称为骨修复一元论.血管内皮细胞是启动骨修复的感受器,破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启动骨特异性修复.骨折间隙间断性的力学脉冲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地转化为骨修复的生物学脉冲.在微损伤条件下,骨修复具有放大效应.保护下负重和功能锻炼是下肢骨骼延长术后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骨延长愈合与骨折愈合等多种多样的骨修复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这个理论称为骨修复一元论.血管内皮细胞是启动骨修复的感受器,破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启动骨特异性修复.骨折间隙间断性的力学脉冲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地转化为骨修复的生物学脉冲.在微损伤条件下,骨修复具有放大效应.保护下负重和功能锻炼是下肢骨骼延长术后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骨愈合这一从无序到高度有序的生物重建过程为范例,将热力学引入骨科学,系统说明骨修复过程中骨基质合成、再建的细胞学表述、分子生物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熵变、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三磷酸腺苷(ATP)在骨痂合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骨愈合的两个基本原则:(1)优先原则骨愈合中自由能变化(△G)较小的骨痂成分优先合成;(2)递减原则:骨重建中减熵(一△S)只能循序进行。同时提出将组织ATP含量作为骨愈合状态的一项评定指标,并对热学测量在骨愈合和骨代谢检测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包容型缺损直接颗粒骨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于非包容型缺损采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再用松质骨颗粒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恢复骨量,安装生物型或水泥性髋臼假体.结果颗粒骨打压植骨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有效重建髋臼侧骨缺损,恢复骨量,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但是其远期结果有待于更长时间、更大规模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海鹰 《美与时代》2013,(11):84-85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没骨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笔没骨画,一种是意笔没骨画。工笔没骨画用笔细腻,工整,墨色柔和,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接近于工笔画。意笔没骨法用笔潇洒秀润,用笔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接近写意画法。  相似文献   

9.
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是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的理论发展、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带给我们许多辩证思考。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骨整合理论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性,骨整合形成机制与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性,骨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性,进而指导口腔种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 骨折再生理论的更替1 1 骨传导理论10年前 ,我们所学到的[1] 关于骨折愈合的理论是爬行替代 (Creepingsubstitution)学说 ,它是由Ax hausen 190 7~ 1911年提出的 ,一直沿用了 80多年。以植骨为例 ,长期以来 ,一直认为同种植骨片的大部分细胞都将死去 ,一方面由破骨细胞吸收植骨片 ,一方面由宿主骨床的外骨膜、内骨膜、骨髓和周围的软组织向死亡的植骨片内长入血管和间充质细胞以及软骨母细胞、软骨细胞、骨母细胞和骨细胞 ,产生新的软骨和骨组织 ,取代死骨 ,从而使植骨片复活 ,成为宿主的新骨 ,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是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的理论发展、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带给我们许多辩证思考.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骨整合理论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性,骨整合形成机制与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性,骨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性,进而指导口腔种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与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泥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由同一组关节科医生治疗且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患者11例12髋。比较术前术后骨盆DR片、CT及Harris评分,评估该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改善或接近恢复正常。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泥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显著地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骨再生,具有明显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颌骨牵张成骨术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颌骨牵张成骨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其成为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史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学者和临床医师共同推动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医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渐进式和跃进式的统一是颌骨牵张成骨术发展的趋势。颌骨牵张成骨术的改进依赖于学者们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自前苏联Ilizarov医生发现慢性牵拉后组织再生的“张力 应力法则”至今,骨外固定系统已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骨科治疗体系.骨搬移技术对物质发展的根本规律、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自然重建理念的形成、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思路和诊疗方法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医学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骨搬移技术的发展、对牵拉区域微循环的重建及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为骨搬移技术治疗骨科及血管外科系统疾病提供了医学与哲学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前苏联Ilizarov医生发现慢性牵拉后组织再生的“张力 应力法则”至今,骨外固定系统已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骨科治疗体系.骨搬移技术对物质发展的根本规律、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自然重建理念的形成、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思路和诊疗方法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医学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骨搬移技术的发展、对牵拉区域微循环的重建及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为骨搬移技术治疗骨科及血管外科系统疾病提供了医学与哲学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后路椎阎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问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18.
胫骨近端内侧截骨撑开植骨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间隙改变程度及术后膝关节外翻角度等因素对胫骨近端内侧截骨撑开植骨术的临床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微镜下小骨畜开颅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应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统计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Ⅰ级31.1%,Ⅱ级37.8%,Ⅲ级8.9%,Ⅳ级13.3%,V级8.9%,临床有效率为80.0%.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视野直接清楚、血肿清除彻底、减压充分、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