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之后,便要着手去解决问题。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解释的过程。什么是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2.
作者宣称:这篇文章試图确定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对象,并且闡明其主要槪念。科学研究邏輯不是某个現代邏輯体系的部分或分枝,而是一个新的、正在形成中的知識領域,是各种把认識过程作为科学研究来研究的邏輯体系的綜合。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是直接为了在思想中获得对一般主体来說是新的結果的认識过程。科学研究邏輯是以分析科学研究过程的規律为对象的。这种邏輯运用唯物辯证法和現代形式邏輯的一切手段来制定自己的范疇,其中包括:問題、事实、体系、科学探索、直觉、假設、理論、观念、等等。因此,作为邏輯和认識論的唯物辯证法可能有两个范疇体系。其中的一个体系,从一般哲学方面来說明认識过程的特点;另一个体系把认識过程着重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說明。当然,第一个体系的一切范疇是为理解科学研究邏輯的范疇所必需的,但是人們不能把另一堆范疇归結为第一个体系的范疇,而应当对它們进行特殊的分析。作者认为:科学研究邏輯应当研究的基本对象,簡单地說,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以及构成它的要素”;科学研究邏輯的任务是要分析知識的起源,即分析新知識在現代科学中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还說:光是分析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概念,是不够的;必須在某个体系中表現它們,否則就得不到邏輯;这个体系目前可能是最最初步的,但是討論它的基本原則却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归根结蒂,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不可缺少的科学工具,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包括着科学研究在内的。因此,进行科学研究,就必然需要辩证逻辑,换句话说,辩证逻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普遍的思维方法。 按照列宁的说法,因为每一门科学都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导言:研究缘起和背景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它的不同认识也是区分不同科学哲学观点的一个重要界石。自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后①,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变得似乎已无人问津,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观点则大行其道。②然而,近年来由于科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以及SSK和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兴起,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起点观正在悄然形成之中,这就是主张:科学研究始于机会。本文依据劳斯等人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科学起点观做出评论,并初步讨…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宙中的一切物质起源和消失,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诞生和灭亡,所有的一切都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那么,时间是什么?人类如何感知时间呢?要解释这些问题,哲学上的探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心理时间进行科学研究。1961年,国内对心理时间的科学研究近乎一片空白,黄希庭教授在国内开创性地开始了关于心理时间的科学研究。之后,他带领团队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至今  相似文献   

6.
关于成立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的事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一个根本性的动因就是要千方百计把中国的思维科学研究推向更高更新阶段。搞科学研究得有相关的人才,而搞思维科学研究的人才又有一些特殊性,即涉及许多相关学科,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学、艺术等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宗教观经历了自我意识辩证唯心主义宗教观、劳动异化人本主义宗教观、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三个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和晚年的科学研究中,深化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其宗教观的唯物辩证性特征日益明显。今天,要科学认识"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命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原创性科学研究的作用及特点,从遗传学发展史中选取某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遗传学的百年历史记载着一批遗传学大师们的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光辉业绩,他们的研究工作具有共同的特点,但在某一方面又有独到之处.原创性科学研究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原创性科学研究主要包含四个特点:卓越的科研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恰当的材料选择、精辟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两大动力,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门科学研究的发展却有失衡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重商不重学的现象也是自然的。于是,淡漠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相应的研究人员纷纷下海,蔚然成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8月7号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接见科学研究工作者,并作了“八七讲话”。讲话中提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四个同等重要,明确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讲话还明确地给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提出,要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沿性课题的研究。同时,特别强调对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由新制度的本质制约的无论是一般的规律,还是特殊的规律,都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所固有的。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它们加以区分,并且揭示它们的辩证法。在区分规律时,经常会发生关于某种规律属于什么类型或形式的非形式主义的问题。在方法论方面,区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中医学的核心概念未能获得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实证,所以有人提出科学主义应当从中医学研究中退出,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的时代特征与医学的应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1世纪的医学将真正从生物医学发展为人的医学,医学文化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医学将更加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生态伦理化和多元化,医学目的也必将多元化。医学是时代的医学,但医学在走向人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80年代末起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形成热潮。但研究表明,克服异种移植排斥非易事,异种器官移植可能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传播,以及异种器官分子不相容性造成的种属屏障,都使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难料。  相似文献   

15.
病人自主权及其保障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人自主权是病人的基本人权之一,是保障其生存权与健康权的基本条件,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医疗活动的权力制衡中,代表病人权利的权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此,病人自主权必须受到充分的尊重。病人自主权要想得到充分的保障,必须以全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为条件,以完善的法制与法治为保障,并要符合健康目的,遵从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细胞凋亡现象,但由于当时人们细胞信号传导及真核基因调控所知甚少,因此只能孤立地看待“细胞凋亡”,20年后,人们重新认识“细胞凋亡”发现它是一种生理性死亡,是通过一种细胞固有的DNA编码的自杀程序,系统思维方法,使人们将凋亡与当今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阻止这种细胞凋亡来治疗艾滋病,我们从中看到事物的辨证统一,充分体  相似文献   

17.
依恋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恋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以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本文概述了依恋研究领域中与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三种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即陌生情境法、依恋Q-set以及成人依恋访谈,并对这些依恋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uperficial details can influence judgments about science.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influences judgments about whether research is scientific.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judged topics and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science to be more scientific than topics and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al science. Experiment 2 found that natural science topics combined with natural science equipment were rated as more scientific than all other combinations. Experiment 3 replicated these findings and found that research using natural science topics and natural science equipment was also judged to be more important. Thus, although science is defined by its method, the topic being investigated and the equipment being used influence judgments about what is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19.
How ca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ethics be expanded beyond the standard narrative of codification—a story that does not reach back beyond World War II—without becoming so broad as to lose all distinctivenes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history of research ethics focused on the “scientific self,” that is, the role-specific identity of scientists as typically described in terms of skills, competencies, qualities, or dispositions. Drawing on three agenda-setting texts from nineteenth-century history, biology, and sociolog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revolutions” these books sought to unleash were, among other things, revolts against inherited conceptions of scientific selfhood. They tried to redefine the scientific self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of inquiry by advocating particular catalogs of virtues or character traits. These ideals of selfhood, their contested nature notwithstanding, translated into practice in so far as they influenced hiring and selection policies and found their way into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project of reclaiming the scientific self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ethics is not an antiquarian pursuit, but related to an ethical question faced by scientists today: How are their scientific selves being shaped by funding schemes, research evaluation protocols, and academic hiring polici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顾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新科技的引进,是认识的不深化以及实践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激光,电子计算机,材料学及制作工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角膜炎屈光性手术发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