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中“肝病传脾”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思想为依据,探讨中医诊断肝痛的思路: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深浅,肝病见四肢疲乏为病轻、肝病见食不消化甚至不思饮食为病重。由此判断病情轻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脾保留外科的兴起与医学新技术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保留外科的兴起与医学新技术革命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陈积圣一、脾功能与脾外科的原有概念及历史里程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器官,占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四分之一。成人约11×7×4立方厘米大小,重约150—250克,深藏于肋弓下。脾功能...  相似文献   

3.
脾脏外科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脏外科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有 4 0 0余年的历史 ,随着免疫学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 ,脾脏外科在近 30年来进展飞速。回顾脾脏外科的发展历史 ,剖析其各阶段的重大变革 ,我们不禁有所思考。1 脾脏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1~ 3 ]1 1 第一阶段 :随意切脾阶段早在 15 4 9年 ,意大利的Zaccaelli为一名 2 4岁的女性患者因腹部肿物进行性增大行剖腹术 ,术前怀疑卵巢疾病 ,实际上肿物为增大的脾脏 ,此为世界首次成功地施行脾切除术的报道。 16 78年Matthias首次将全脾切除术用于治疗开放性脾外伤。自 1892年R…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1-1 功能性一是精神意识类功能,即五脏藏神说,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此外还有五脏五情说,即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二是五脏类功能,五脏皆有气,五脏之气,周流于身,升降出入,互换互动,是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在肥胖2型糖尿病现有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以及现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笔者初步总结了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脾、小肠.在此基础上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主要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降浊、通腑泻热.望能丰富中医消渴病理论,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代共识的中医属性是以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为特征的中医理论体系,以治疗慢性病和调理平衡为特点.但对医史的重温,却见中医曾经遏制烈性病的传播、曾经有过启迪性的医学发现,更有近年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使中医得到医学界褒奖.中医属性与这些史实的矛盾提示中医遗产不限于其理论体系,需重新审视中医并调整中医的挖掘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医教育史上重要的转折期,中医界在艰难困苦的历程中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坚持中医教育的发展。民国《中医教育讨论集》是1939年由上海中西医药研究社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中医教育专刊,其中保存了民国二十六年之前有关中医教育的大量史料,涵盖了对漏列中医案、教育改进会、废止旧医案、中医教材会、颁布中医条例等民国中医教育界大事件的记载,全面展示民国中医教育在争取合法化的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8.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欲使疗效最大化,不仅要考虑外在治疗自身对疾病的作用,还要考虑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两者兼顾,不得偏颇,但目前缺乏改变人体对治疗反应性的手段;中医脾主运化,具有运化食(药)物的功能,“主管”着药物在体内的命运,提示通过中医健脾,极有可能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缺钙、皮肤病等疾病的研究与观察,证实健脾确实可以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提高临床疗效;以健脾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多年,但其中仍有较多理论问题存在争议,如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本质、"文化"和"形式"的关系、中医知识体系的属性.这些问题不明确,必然导致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偏差,甚至怀疑中医、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等消极思想的蔓延,这些认识偏差严重削弱了"非遗"必须具备的"持续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中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多年,但其中仍有较多理论问题存在争议,如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本质、"文化"和"形式"的关系、中医知识体系的属性。这些问题不明确,必然导致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偏差,甚至怀疑中医、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等消极思想的蔓延,这些认识偏差严重削弱了"非遗"必须具备的"持续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上有明显的相关性,肝脏CT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上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肝脾CT值分析在重度NAFLD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肝CT值高于脾CT值不能完全排除NAFLD.肝脾CT值差值也可作为NAFLD严重程度量化的参考评定标准.肝脏CT值不宜作为NAFLD严重程度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心身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思维观的创新中医情志相胜的心理治疗方法又被称作“活套疗法” ,是建筑在中医脏象五志论、阴阳整体论和七情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怒伤肝 ,悲胜怒。……喜伤心 ,恐胜喜。……思伤脾 ,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 ,思胜恐。”就如现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理论上主要受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的影响 ,学科交叉 ,流派纷呈 ,心理治疗的方法而今已经多达 4 0 0余种一样 ,中医历代医家发皇古义 ,在情志相胜的理论和临床技术的实施上 ,不断地继承发扬 ,以聚合和发散的创新思维 ,…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扶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当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挟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3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16.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重要研究范畴,从知识来源、求知方法与途径、真理标准等知识共性问题对中医知行先后、知行难易、知行轻重等中医源流进行探讨,从而寻求中医发展之道。在目前环境下,"知行并举,以行为重"的中医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重要研究范畴,从知识来源、求知方法与途径、真理标准等知识共性问题对中医知行先后、知行难易、知行轻重等中医源流进行探讨,从而寻求中医发展之道.在目前环境下,"知行并举,以行为重"的中医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时期,中医考试制度是伪满政府加强管理与规范、改造与利用中医的一个具体步骤.1941年~1944年,伪满政府共进行了四次中医考试.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结果等方面看,通过中医考试,日本统治者加强了对中医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对中医的改造和利用,加速了中医学术的“西化”.  相似文献   

19.
望诊是中医四诊中的一种,也是中医查病的第一步。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医师通过望眼神能够诊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眼睛与身体的对应有众多说法,如"五轮八廓"等,因此眼神的跟踪与分析对于中医望诊十分重要。使用电脑对眼神的进行自动跟踪首先需要进行眼睛各部位的精确定位,包括眼皮、眼角、白睛、眼结膜、虹膜、瞳孔以及眼袋等;接着需要对眼睛的动作进行跟踪,包括眼球的转动、瞳孔的放缩等。对眼神的分析在定位与跟踪之后,由眼球各部分的形状、颜色、移动速度等信息结合相应的规则对病位、病性作出判断。本文综述了中医中望眼的一些经验总结,并给出了目前用于眼睛定位、跟踪的算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医研究,如《现代中医肿瘤学》;《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临床中医肿瘤学》等著作中,都把肝癌归入“肥气”、“伏梁”、“痞气”、“肝胀”、“肝壅”、“臌胀”、“癥瘕”、“胁痛”等疾病的范畴,这反映了现代医家对肝癌与古代中医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