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效能感过低,是现代大学生生活质量不高,学习生活状态不佳的原因之一,本文对运用催眠疗法,在潜意识状态下针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催眠疗法对大学生自我效能进行心理干预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现代大学生在催眠状态下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以期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有效的干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为临床心理咨询师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得出催眠疗法能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催眠现象的效应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眠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 ,它的确能使一些心理病症手到病除 ,使焦虑、忧郁的情绪转瞬即逝。遗憾的是 ,由于一些江湖术士的滥用 ,催眠术曾屡遭非议。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 ,我国许多心理咨询部门都在运用催眠术帮助人们解除痛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催眠术的神奇功效了。1 催眠的效应1 1 生理效应由于催眠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意识阈非常狭窄的状态 ,为暗示的作用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因此催眠能产生十分奇特的生理效应。在催眠状态下 ,给被催眠者一杯白开水 ,并暗示他说 ,这是一杯…  相似文献   

3.
催眠是用一定的诱导方法把人引导到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自主能力降低,完全听命于诱导者的指导,从而产生感觉、知觉和行为的一系列变化。不少人把催眠与睡眠混为一谈,这是一种误解。睡眠是大脑处于弥漫性的抑制状态。人在睡眠时,意识控制完全丧失,与外环境的联系中断,失去行为反应能力。催眠实际是被催眠者  相似文献   

4.
认知催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整合模式下,催眠疗法与认知疗法有机结合而发展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催眠疗法虽然有临床疗效,但因为缺乏现代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的理论,所以难以进入主流学院派的心理疗法范畴.促进催眠疗法发展的一个途径是在心理疗法整合模式的思想指导下,就像心理疗法中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整合一样,催眠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疗法整合融入公认的认知疗法中,从而让催眠疗法有现代理论依托.认知催眠疗法的提出,为催眠术临床实践提供了标准统一的理论平台,也代表着心理疗法整合模式的发展,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孰不知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心理诊所里,催眠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心理医生发现,不仅是身心疾患者,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  相似文献   

6.
催眠心理疗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所青睐;现在倾向用生理心理整体结构理论来解释其实质;其生理和心理机制是一种“感应”中的暗示作用;使用催眠心理法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其技术构成非常严格,必须专业人员结合其它疗法来使用。  相似文献   

7.
身边的心理疗法──爱情医学与健康长寿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南宁530001)戴霞广西中医学院陶昌华“爱情医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生理,即爱情与人体健康的科学,这是一门属于身心健康的科学。这是由英国医学家唐纳森首先创立,遂引起了各国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心理帮助。而催眠作为一种无意识心理治疗方法,受不少人的青睐。他们利用催眠寻求静谧,在放松中享受生活。还有人利用催眠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紧张、焦虑等问题。催眠应用之广泛,值得了解和加以运用。本文以催眠过程为线索介绍催眠,了解催眠的一般流程和注意点,从而让催眠为更多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力可区分为相互联系的生理生命力与心理生命力两种。生理生命力是指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总的表现为新陈代谢水平。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旺盛,其生理生命力较强。而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衰退,其生理生命力较弱,新陈代谢微弱到不足以维持机体最起码的生命活力,人就死了。心理生命力是指主体通过心理因素影响生理生命力的状态,使其  相似文献   

10.
催眠治疗的辩证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催眠治疗成功的病例中 ,都有一个从健康———心理障碍 (或疾病 )———健康的发展过程 ,其中 ,心理障碍 (或疾病 )是对健康的否定 ,后一个健康又是对心理障碍 (或疾病 )的否定。整个过程反映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反映了患者在“自己发展自己 ,自己完善自己。”1 催眠治疗使患者“自己发展自己”催眠治疗是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 ,催眠师将患者引入催眠状态 ,并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 ,了解其被遗忘的压抑很深的创伤性体验与致病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鼓励其发泄隐痛 ,讲清楚苦恼的内心感受 ,通过暗示方法 ,教育患者正确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河南省职工医学院(450003)王国富,李菊英,付丽一、论点与机制我的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即社会性心理、动物性心理、内脏性心理(自动性心理)。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维心理处于正常的构型状态,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1,072名2—6岁幼儿的母亲为被试,考察了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幼儿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在总体上呈现较高的水平;(2)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既有中度正相关,也存在显著差异;(3)幼儿年龄对母亲对幼儿生理需要的敏感性的反应性无显著影响,而对母亲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著的主效应;(4)幼儿的实际性别、母亲对孩子性别的期望、幼儿实际性别与母亲期望的一致性对母亲对于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均不具有明显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认知失调理论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的健康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单纯注重身体(生理)健康转变为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医学模式也相应地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医学模式转化。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1]。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心理治疗的实践表明,许多心理疾病的起因常常是认知偏差。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对认知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4.
医学目的研究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连市卫生防疫站(116021)王子尧大连医科大学(116022)苗术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及死亡顺位的变化,健康的概念也随之更新。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要达到生理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这就给医学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从催眠的过程和外在表现来定义催眠易造成混乱,从与催眠最相关的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三个方面来阐述催眠的本质及其定义。最后对催眠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从催眠的过程和外在表现来定叉催眠易造成混乱.从与催眠最相关的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三个方面来阐述催眠的本质及其定义.最后对催眠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理论”及其有关欺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所谓“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3].大多数成人都知道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成人都理解心理与生理活动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可能有别于另一个人;他们也理解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某些关系。所有这些对心理的不同的理解,构成了研究者所谓的“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基本的、重要的作用[2],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齐延中先生在&;lt;气功不是练气的&;gt;(见1999年7月&;lt;科学与无神论&;gt;创刊号)一文中指出,“气功不是练‘气‘的,如果用中医术语可将气功定义为:通过调神来协调气机,达到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可将气功定义为:气功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入静)状态,通过良性的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能力趋向协调,甚至使病变的形态实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这个观点,本人难以赞同.……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加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到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并逐渐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大概出现在三四岁时)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直深信催眠能够促进人的回忆。在国外,催眠技术已经在司法调查中被用于促进目击证人对目击情境的回忆。然而,实验研究却发现,催眠在促进证人回忆的同时,回忆信息的准确性降低,而且证人对错误信息的自信程度增加了。这一方面是催眠过程中催眠者对证人进行暗示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事后信息的误导,这些问题限制了“催眠面谈”在实际中的应用。事实上,与一般的警察面谈形式相比,催眠面谈中许多与催眠相关的因素,看似与催眠引导无关,但对回忆却产生了促进作用。比如,由于面谈中引入了心理的、临床的以及人际的技巧。催眠面谈往往比警察面谈更有效。“认知面谈”正是综合了这些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面谈技术。可靠证据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将近35%的回忆率,而且不会象催眠面谈那样产生记忆歪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