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然而,时下许多人出于不同目的,打着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旗号,兜售着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这些伪科学严重侵害了中医药学的机体,破坏了中医药学的形象和信誉。为维护中医药学,提高人们对伪科学的警惕和识别能力,本文以“学术型”、“巫术型”、“医术型”为主要线索,对社会比较流行的任蚀中医药学的主要伪科学现象予以揭露,以期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思考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510095)郭宏1发展和充实中医药学基础理论。(1)发挥中西医优势,中西医学互补结合。在继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征的中医药学理论基础上,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研究中医药学。(2)临床...  相似文献   

3.
《儒道佛与中医药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该书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薛公忱教授等所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它的最大特色是从儒道佛与中医药学相互关系入手,既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索中医药学的发展条件和规律,又从中医药学层面考察评价儒道佛的社会历史功能。全书不仅挖掘了中医药学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的源头活水,也分析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实践对儒道佛思想的发展深化。书中阐述了从医家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到中医药学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药理和防病愈疾的治则、治法无不打上儒道佛思想烙印,指出儒道佛是中医药学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该书还对儒道佛思想对中医药学的负面影响作了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4.
1 继承的现状关于中医药学的继承 ,我认为是不尽人意的。除了少数的老专家有深厚的中医药学功底 ,能熟练地运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收到比较好的疗效外 ,而在中、青年两代中医药学人员中 ,大多数人现代科学知识比老中医专家多得多 ,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的水平 ,却望尘莫及。临床中 ,中医药的疗效不高 ,只好中药、西药一同用 ,有时中药还处于次要地位或形同虚设。一年一度的职称考试 ,既不是考《内经》 ,亦不考《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而是考外语 ,根本起不到督促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的作用 ,可以说 ,很多人对《…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中医学界乃至科学界公认中医药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正如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老先生所总结:“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这是另外三大传统医学所不具有的,这也是中医药学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1]。可见,确切的临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神仙家葛洪说:修仙者要先解医术以救近祸。这个传统在道教界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对研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该是一个启示。过去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认为宗教与医学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根本否认有道教医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了,但学界对是否存在道教医学仍是争论不休,许多中医药学史的著作或文章在论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也都有意无意地不提到他们的“道士”身份及其“道医”特征,这样做当是不顾史实的偏颇之论,抹煞了道医对中国医药学的积极作用与贡献。现在,青年学者盖建民博士经过…  相似文献   

7.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氧化二砷由毒药变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砒霜被认为是“毒药之王”。古典医籍及史书中有关砒霜的记载颇多。饮鸩止渴之“鸩”即指放有砒霜的酒 ,《水浒》中武大郎因服砒霜而毒死 ,皆言其毒性之剧。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化 ,砒霜“以毒攻毒”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已被用于肿瘤血液病的治疗。其纯化物三氧化二砷 (As2 O3 )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现用于治疗急性前骨髓细胞白血病和其他肿瘤。可以说砒霜这一传统药物实现了由“毒药”向良药的转变。正如William所述 ,“小剂量的毒药是最好的药物 ,最好的药物如果过量将会成为毒药” ,这一医学哲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独特的道教文化中,中医药学一直是历代许多高道大师们积极探索、奋力开拓的重要领域之一。翻开五千年文明史,一位位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如璀璨的巨星跃入你的眼帘。尤其是道教大师们对中医药学的贡献,众口皆碑。晋代时著名道士、古代医学家葛洪,涉猎广泛、著书丰厚,叹为观止;在中医药学的研究方面更是成就卓著,不仅为历代道教信徒所膜拜,而且很多大师无论在其理论的研究,还是医疗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具有其积极的意义。如南朝齐梁间著名道士、炼丹家、医学家、道教茅山宗开创…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报》2007,39(1):145-145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11月3日至7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共计12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41所高校、科研或出版单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最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纪念高觉敷先生诞辰110周年,弘扬心理学理论研究”。叶浩生主任委员在年会开幕词中申明,本届年会的主旨是“继承与发展”。会议安排了两个半天共四场小组讨论。几个核心议题包括:第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人提出,任何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3.
罗国杰教授谈建国后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错误态度回顾全国解放以来的40多年内,我们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问题上,从具体实践来说,是既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又受右的思想的干扰,没有很好地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否定过多,继承很少。这40多年在对待传统道德的“...  相似文献   

14.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中医学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声学现代医学等,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学的和核心内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学生学习的东西仍然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中医药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这三个问题似乎一个也没有解决,鉴于此,根据中医学现代研究的现状,本文拟发表几点拙见,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概括自然科学史,是提高我们的哲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列宁指出,包括各门科学的历史在内的整个认识史,是“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瓴域”;列宁在提出哲学研究的任务时还写道:“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松飞 《中国道教》1988,(2):34-36
1987年6月10日有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宣告成立。”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任“学会的名誉理事长”。“中国人体科学,作为一新兴的学科。在学术争鸣和探讨中成长发展。它包括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钱学森教授在讲话中认为:“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大部门,而中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坚持下去一定会在科学领域里有所突破。”中国的人体科学包括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部分有一个共同性的核心。就是“炁”。我认为对“炁”  相似文献   

17.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中医学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声学现代医学等[1],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学的和核心内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学生学习的东西仍然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中医药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这三个问题似乎一个也没有解决,鉴于此,根据中医学现代研究的现状,本文拟发表几点拙见,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是本身”与“上帝是”--“是”的存在涵义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路 《世界哲学》2003,3(1):81-94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是本身”(或“作为是的是”),开创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存在”是一个与“是”不同的概念,却是在“是”的研究过程中发展产生的。有关存在问题的许多思想是在现代产生形成的,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它却是在中世纪被明确提出并确定下来。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中世纪哲学(1)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传统,发展出关于存在的论述。但是实际上,这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维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医要注重“证、机”深探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010020)王乐平一、立足宏观辨证,透过证候抓主要病机。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是“辨证论治”,许多年从事临床工作者中医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收录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的诸多名医,对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