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2.
两种历史观、两种历史尺度 在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中,人是不是衡量历史的尺度,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作为衡量历史的科学尺度,而人道主义则以人为历史的尺度。一本国外的哲学百科全书在关于“人道主义”的条目里写道:“人道主义是……把人作为万事的  相似文献   

3.
因为《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所以,《手稿》发表后,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手稿》的热潮。在我国,《手稿》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性、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时期的异化问题大讨论和美学大讨论中。促使人们大谈《手稿》的内在机缘,首要的是人们深受异化了的“社会主义”之害,人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和权利,于是欲借《手稿》之酒杯,浇胸中积郁之垒块,呼唤人性,伸张人道;其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人的学说的研究和探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正在向前推进。《国内哲学动态》曾就人的本质和人性等问题作过一些简介,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情况再作些介绍。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 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我们决不能把人道主义这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其理由是: 1、从人道主义这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产生于文艺复兴以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才第一次出现。因此,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人把人道主义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把奴隶占有制、封建制时期的各种论人的言论也放到广义的人道主义范畴里去,这就抹煞了人道主义的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其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更是直接促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热潮。在这场人道主义的热潮中,有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凸显了他对人的个性与自由的重视与关注;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从构成人性的一般观念即“类本质”出发论述异化概念的。在这里,本文将主要立足于后一种视角,以人的类本质、人的类存在、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线索,概括地考察异化理论所包含的关于“人”…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人自身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我国解放以来,理论界在研究人性、人道主义中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特别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对人的研究成了禁区,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一切议论、探讨、研究统统不加区别地被扣上宣扬“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从而造成了谈“人”色变的局面。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一禁区也已被冲破,特别是在近一时期,哲学界、文艺理论界对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现将目前讨论中已经涉及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简介如下: 一、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否包括人的自然属性? 对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所谓人性,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换言之,人性即人的本质,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的本性或特性。那末,人性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人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构成的。所谓人的自然属  相似文献   

7.
全国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3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广东省社科联、社科院、高教局、华南师大、肇庆地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百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70余篇。邢贲思同志代表发起单位致开幕词。他说,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的基本精神是: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作指导;应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技术哲学的讨论很多,在我国出现了不少关于技术哲学或技术学的专著,例如邓树增主编的《技术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孟宪俊等主编的《科学技术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等。同时国内还译介了不少日本、西欧、美国、苏联等国学者关于技术哲学或技术学的论文和著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  相似文献   

9.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锐生、景天魁合著的《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一书,即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有些地方也涉及国内外某些学者的观点,并作了评述。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马克思以前的关于人的理论,第二章马克思探讨人的问题的方法论原则,第三章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发展(从博士论文到《资本论》);第四章关于人性和个性;第五  相似文献   

11.
1982年2月26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应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北京的有关科研单位、宣传出版部门、以及在京的部分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现将会议中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座谈会首先就研究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意义及内容、方法交换了意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问题被重新提出来,并形成了研究的热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从国际背景来看,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外哲学研究发生了所谓“人类学”转折,对“人”的研究成了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讨论的焦点性问题之一。此问题的讨论,首先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和反省。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到“主体性原则”的讨论,再到国内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传统的现代诠释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用现代语言重新定位和描述传统的哲学命题,无疑是此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载于1993年第8期《鹅湖》月刊上关于先秦德家人性论的讨论,既可以被看作是对于传统的人性问题的一次重新阐发,同时也可以说是儒学传统中人性对话的延续。因此,以此为个案,重新检视二位先生讨论的是非得失,不但能为我们提示诠释传统的合理思路,而且对于人性问题讨论的深入亦不无益处。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先秦孔孟的性善论到底应该表述为博佩荣先生所主张的人性向善论,还是可以表述为林安悟先生主…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道主义和异化劳动论视为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论和人的本质异化的残迹的观点,这是对形成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我认为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论和实践的人道主义主要不是从对经济范畴的道德评价上所获得的道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50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30周年,第四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100余人,收到论文80多篇。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修正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大肆鼓吹“人道主义”,他们把科学共产主义的概念和“人道主义”的概念等同起来,说什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最人道的意识形态”(《苏联共产党纲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最完全的人道主义”(加罗迪),有的人把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人的哲学”(沙夫)。但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关于“人道主义”的“理论”谈得越多,也就越左右支绌,他们内部的意见越来越分歧混乱。今年法共刊物《新评论》上所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论争,暴露了这种情况。正如M·西蒙所说,许多参加讨论的人虽然用的是同样的词句,引证的是同一文献,所参加的是同一运动,而说的却不是共同语言,实际上也没有站在共同立场上。这场论争是由阿尔杜赛尔所引起的。阿尔杜赛尔在意共刊物《马克思主义评论》1964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这是他准备在美国出版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论文集中的一篇)。《新评论》杂志于今年三月号重新发表了这篇文章,同时发表了J·桑普伦和F·戈昂的文章,在四月号上又发表了M·西蒙的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论争。阿尔杜赛尔的主要论点是: 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个词中的两个概念在理论上是严重地不相称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而“人道主义”则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非科学的)概念。二、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过一个以“人的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上的“人道主义”时期,这又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由自由派的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第二个是由费尔巴哈的“共性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但是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就与“人的哲学”彻底决裂,批判了任何哲学上的人道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把人道主义规定为“意识形态”。三、从严格的理论观点来看,1845年以后的马克思的理论是“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里面,可以看出关于人的世界本身及其实际变革的(肯定的)认识所必须的(否定的)绝对可能性的条件,只有在把哲学上(理论上)关于人的神话化为灰烬的绝对条件下,才能认识与人有关的某些事情。但是马克思的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并不取消任何人道主义的历史“存在”,并且承认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必然性。四、十年以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只在一种“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形式下存在,现在则有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阶级的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仍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如中国等)的“人道主义”形式;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个人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已经消亡的国家(苏联)的“人道主义”形式。它们是适应于两个必然的历史阶段的两种形式。“阶级的人道主义”必将发展到“个人的人道主义”。阿尔杜赛尔说,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时期,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无产阶级专政的“滥川”、“非人道的东西”——恐怖、镇压、教条主义等联系起来。现在苏联虽然已经进人无产阶级专政消亡的时期,本来应当直接从新的意识形态上提出人道主义的问题,但是苏联的哲学家们却纠缠在“人的哲学”的那些概念上,求助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那些概念(如“异化”概念)。他认为这是过去的“理论条件”(包括“斯大村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的遗产所造成的。他认为现在应当以严格的科学概念去阐明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策略意义。桑普伦的文章根本反对阿尔杜赛尔的意见,逐条予以驳斥。他对所谓“斯大林主义”时期进行了更恶毒的攻击而为苏共二十大的路线辩护。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从1843年以后就一直贯彻着“现实的人道主义”。戈昂的文章主张从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的总体中去把握社会主义。他对“个人迷信”时期的具体分析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反对把这个时期的一切全盘否定,他肯定了那个时期的促使人类进步的方面,并认为当时的消极现象有它的经济基础上的原因,他反对有一种本来就有,后来丧失而终于被“恢复”的人性。西蒙的文章,大量地引经据典,论证了阿尔杜赛尔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他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哲学上的“人道主义”,但又认为“人道主义”所表示的某种事实对于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实践的共产主义都是主要的东西。这几篇文章翻译时都作了删节,西蒙的文章只译出了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底,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举行了一次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会,《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了这次会议的部分发言材料,该杂志还准备在以后开辟专栏继续就人的问题发表文章和评论,并准备会同各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哲学界的人士举行园桌会议,就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专题讨论。在苏联,象这样专门就人的问题举行会议和展开大规模的讨论,这还是不多的。苏联哲学界普遍认为,人的问题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哲学认识世界的中心问题”。《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的人的会议发言材料共9篇,它们的题目是:《哲学中的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的哲学意义》、《人的完整概念研究》、《批判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概念》、《人的问题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问题的综合研究基础》、《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社会-哲学分析和具体科学分析必须统一》和《人类从史前时期向人类史时期过渡和人的发展》。对于苏联各界在这个问题上所发表的见解,我们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陆续予以刊登,仅供我国各界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在考虑和讨论时参考。这次发表的是该杂志的编者按和会议上的两个发言。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的半个世纪,被马克思摒弃了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某种程度的复活。似乎马克思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人本主义都可以在以人为出发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原则中找到“汇合点”。这是一种错觉,时代的错觉,理论的错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但所谓人道主义在当代的“活力”,同它的先驱者相比,既不是代表新制度的朝霞,也不是妩媚景色的落日余晖,而是一种理论上的逆转。对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的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应该区别对待。但在理论原则上,我们应该坚持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的精辟分析,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该会于2月15日在北京市委党校召开了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市委党校、市社科所等单位的伦理学工作者约30人参加。大家认为,胡乔木同志的文章极为重要,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来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