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炎黄风情》是鲍元恺先生创作的一部大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鲍元恺先生在第一乐章中共采用了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取自河北民歌《小白菜》,第二个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旋律重新改编、创作的。他通过改变旋律的音区、变换旋律的调性等作曲技术发展旋律,使得旋律的音区、调性都富有色彩变化,同时也加强了音乐对比。纵向的和声创作,通过同宫系统的旋律与和声及不同宫系统的旋律与和声两种方法,并运用了各种近现代的和声语言和多调性的语言,使得原本民族风格的旋律与和声变化多端,但又与西方的大小调迥然不同。他的这一成功创举,对中国民歌的改编,对弘扬我国民族音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钢琴曲《流水》注重渐变原则,综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性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感。人们通常按照西方音乐曲式结构"变奏曲式"或"三部曲式"来认识并演奏《流水》,其实更应该从中国器乐曲的板式变化原则来认识作品。演奏这首曲子要注意民族风韵,这主要体现在散板、起承转合结构、上下句结构以及增板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其一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其二巅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其三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周长500余里。北部割切...  相似文献   

5.
三《易》首卦与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易》首卦体现了用易者的价值判断,三《易》分别应用于夏、商、周三朝,是人们对宇宙秩序认识的演进,也是从崇雄武,到尚包容,到刚建宽厚并重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的递进。夏、商、周三朝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发展的逻辑性以及《易》的文化精神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最古的文献之一,印度的上古诗歌总集《梨俱吠陀》(Rgveda),反映了它所属的那一时代和那一地区的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思想。这部书的一千零十七首诗中,除一般表现世界观的和一些零散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诗节、诗句以外,有十来首诗比较集中地探讨宇宙起源等问题,被认为是哲理诗,也就是说,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些诗讨论或陈述了对于哲学问题的看法。其中有三首诗是几乎所有论及印度哲学思想史或社会思想史的书都提到  相似文献   

7.
赵江虹 《美与时代》2003,(12):28-29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教授根据同名古曲改编的,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钢琴曲《珊瑚舞》改编于舞剧《鱼美人》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短小、优美动听、非常容易识谱,为业余八级难度的钢琴独奏小品,但乐曲中对于提高钢琴弹奏技术如手指控制、快速跑动中的慢速触键,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为伴奏的平衡控制,乐曲所表现的水中晶莹剔透、波光粼粼的音色与音乐形象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很高的学习、训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钢琴老师应指导学生提早准备触键方法,做好指法的标记与统一,加强跟节拍器练习与慢速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音乐表现力,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弹奏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9.
三联书店于2011年7月已经推出《沟口雄三著作集》第一批共四本,并计划于明年再出版四本,合计八本的《沟口雄三著作集》,将相对完整地反映沟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轮廓。沟口雄三先生(1932—2010)是日本当代最有成就的中国思想史大家。他出生于日本名古屋,  相似文献   

10.
音乐剧的钢琴伴奏不同于其他伴奏,在服务于歌唱者的同时,也对于剧情起到一定的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弹音乐剧伴奏时,应该认真分析剧本和各个人物的特点,通过伴奏织体、触键、力度变化等方面去研究和分析作品,将与歌者的配合以及对钢琴伴奏的个性把握作为重点来研究,并且多实践,不断地总结提炼和经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剧作品得到更加充分和完美地演绎。  相似文献   

11.
首辑四本分别为《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隋唐佛教文化》、《修剪菩提树》。四本书的作者为英、法、日、美的著名佛教学者,或以印度学或以汉学闻名于世,或以佛教哲学或以宗教思想批判见长。这四本书原著出版时间跨度约百年,代表了东西洋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著有《沉吟楼诗选》。关于他的研究评价,总是处在迷离恍惚的状态之中。本文就从他的三首绝命诗,试分析一下这个独特人物临难前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孟凤英 《美与时代》2005,(12):87-88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是祖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在下一代中不断地继承、弘扬、发展和创造,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道德经》首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老子》首章在《老子》思想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讨论的论作不胜枚举。但对《老子》首章的本义究竟如何解读,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下面,本文试对《老子》首章的各句逐一讨论,并对其主旨作一辨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8.
温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52-152
一、《二泉映月》作者简介 该曲作者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他是中国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中年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后半生靠乞讨卖艺为生,他把对痛苦的经历全部通过音乐来诠释。阿炳在音乐上最初源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9.
晏殊词清丽典雅,其独特魅力还表现在伤感中有着旷达的境界.晏殊的作品使人能从其所写的感情之中,体会出人生思考的意味,同时作品还具有一种通达的观照的能力.作者通过观察事象获得内心的一种智慧的照明,尤其是对人生的体会和觉悟,体现出作者积极旷达的生命意识.他的两首《浣溪沙》在淡然美丽的感伤中融入生命的思考、灵魂的激荡与旷达,使之意蕴丰富,回味无穷,真正成为温润而明亮的"珠玉"之词.  相似文献   

20.
《灯红歌》是福建泉州民间小调的典型代表之一。泉州地区在地处闽南的地理环境和"闽台音乐文化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传统民歌是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有着较强地域色彩的民歌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正一点点面临着流失的危险。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学习,及时保护和挽救地方民歌,使之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