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守住传统村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桂林138个国家传统村落为例,分析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应对策,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桂林传统村落如何借助研学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传统村落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1949年以来国家有关乡村建设的系列政策,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下的发展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遵循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律,挖掘其多种功能和价值。通过梳理河南省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价值传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的破坏日益加重,它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以郏县临沣寨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临沣寨的主要概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适合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全面振兴,以促进合理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文化自信建设的提出,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多停留在制度层面,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守性举措注定了难以转化为一种更长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传统村落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以点带面,动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传统村落,让本地村民自觉产生深厚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常德作为一个新三线城市,乡村旅游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凭借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文旅资源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用精神引领物质文化建设,发掘与开发常德地区的民风、民俗、建筑形制等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创+艺术激活","文创+影视演艺","文创+特色节庆"以及"文创+山水民宿",活化传统村落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旅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又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响应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河北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针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研究,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村落的认识与保护现状,指出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元素,并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的内在联系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有些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基于此,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三农"问题改善和解决的有效方式。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地区的传统村落在发展旅游业时,要重视本地旅游相关产业的科学发展,而民宿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旅游业整体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民宿在景观设计工作中要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推动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传统村落是其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美学内涵,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收录于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癸能大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民族文化与村落实情,通过对村落内现有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元素进行实地考察与量化统计,剖析该地区哈尼族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潜力、难点与痛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详实的数据支撑,为癸能大寨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村落文化衰弱现象愈加严峻,许多传统村落不断萎缩甚至凋敝,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已迫在眉睫。在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乡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议题。基于此,研究在分析我国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前提下,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并剖析了云南省和安徽宏村传统村落保护及建设经验,以期为推进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与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加快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直接刺激了乡村民宿业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文章以康养型民宿村落——"花迹·无想山居"为例,提出乡村民宿建设应该重点思考的传承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延续当地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生态气息、融入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为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民宿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王迪 《美与时代》2014,(11):20-20
目前传统村落民俗旅游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意象的一个承载体,在乡村旅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前提下,村落街巷的空间尺度与功能关系则成为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微改造”因其“投入微、周期微、伤害微、收益大”等优点,强调以微小的方式介入既有环境的整治改善,实现活化与保护,对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改造”视角下的广东乡村振兴实践与研究,对于推动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结合“微改造”基本思路和方法的理论归纳,以及实际案例总结分析,形成“微改造”的广东经验,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环境建设、经济关系建设及相关教育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如今乡村振兴一直是热点话题,各个地区为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而提出不同的实施策略。胶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乡村振兴工作不容忽视。在乡村建设中,艺术可为乡村提供活力。视觉艺术旨在塑造艺术实体,突破地区语言障碍,用艺术形式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此,以胶东地区为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视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探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胶东地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