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寻河南文化资源文创产品设计路径,分析河南文化资源现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三方面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剖析,对其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注重文化IP与政策完善、加强品牌打造与产品创新、开拓文创园区与中外市场、构建产业链条与运作模式四方面研究。通过设计河南文化资源文创产品,使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河南文化。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常德作为一个新三线城市,乡村旅游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凭借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文旅资源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用精神引领物质文化建设,发掘与开发常德地区的民风、民俗、建筑形制等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创+艺术激活","文创+影视演艺","文创+特色节庆"以及"文创+山水民宿",活化传统村落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旅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又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的创新程度。任何设计都不能脱离对历史发展概况和文化水平的深入了解。在历史文化尺度下,银川市西夏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可以有效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历史文化尺度的分析与探讨,结合西夏文创设计,在历史文化尺度下西夏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融汇地域历史文化符号与民族特征,从而促进西夏区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挖掘与整理地域文化资源,探索其在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保护与传承、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是全球性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下,探索雷州半岛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创新模式,对于发扬雷州半岛地域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川西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是当今传统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不利于其发展。羌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因此,从四川省博物馆的羌族文物上提取羊角纹元素,结合羌族当地的文化进行改良,设计出系列酒具的现代产品。试着将羌族文物中的特色民族元素,与当代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无形的文化附加在有形的产品上,借用具象的产品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作为乡土民居建筑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深圳第五园的空间美学和诗意设计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参照价值。采用"前庭后院"围合式民宿空间布局,遵循"舍艳求素"的色彩搭配原则,只用黑、白、灰三色来进行极简化渲染,将断裂拼贴的素色山墙与包豪斯功能主义有机结合,注重公共景观的"开放性"艺术化营造等空间品质创新设计实践,让它在众多的现代中式民居建筑文化活态精神传承实践中显得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文创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国内设计界更加注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以盐城水浒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探讨地域文化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创新和价值体现。为我国文创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许都曹魏文化是河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古韵汉风的曹魏建筑、文韬武略的三国人物形象、黍禾飘香的民间饮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特征,以视觉设计介入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资源整合。一方面探究许都曹魏文化与当代许昌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创设计,加强设计与地方居民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探求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产品文创设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相结合的途径,从而带动许都曹魏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引发对徽州木雕雕刻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首先对徽州木雕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探讨木雕纹样的艺术语言和装饰特色;最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应用到徽州文创产品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徽州雕刻艺术和文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姗姗作品     
正西汉海昏侯文创产品设计说明:本产品设计案例是在文化元素、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及符号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重构与解读的方式将汉代隶属和汉代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去,使产品与汉代文化有效融合,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对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有效整合,引发产业集群效应,成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从"旅游+文化"的视域入手研究,通过对广丰旅游及旅游文创产品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广丰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深度挖掘、阐述各类地域文化的特质,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思考其与旅游文创产品相结合的可行性,为广丰区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实现旅游业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成长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基于河南历史文化中"岳飞精忠报国"这一典故,结合文创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打造一系列兼具历史性、文化性与创意性的文创产品。在传承和发扬河南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为文创产业在典故文化元素的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举文化历经千余年,对古今社会影响深远。科举文创产品以科举文化为载体,其主题能否恰当地体现科举文化,反映科举文化的特征,是衡量科举文创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传统科举文化的研究,对传统科举文化的制度、习俗、熟语、文物等元素进行概括提炼,与文创产品的设计、表现、运用、推广相结合,为科举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乡愁之美的重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乡村价值彰显的必然。乡村文创是连接传统乡土价值守护与现代乡土时尚创生的桥梁,对于重塑乡愁之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文创"理念对于乡村文创产业振兴而言,更具操作性、拓展性与包容性。在此理念下,乡土文化的价值跃升奠定了乡愁之美重塑的基础,乡村文创IP塑造的故事性,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具有生命倾向性的自我选择需求,同时,"新文创"的系统性思维,则强调依托乡愁故事内核完成多元的文创形态拓展,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的乡村文创景观,促使人们在体验中感受乡愁之美,在感动中达成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章文 《美与时代》2014,(11):56-56
我国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掀起了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潮。文创产品作为感性产品,需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完成购买行为。比喻式的设计方法正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唤醒消费者内心中的固有情感,成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弘扬南充丝绸文化中的美学精神为出发点,探究南充丝绸文化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法对南充丝绸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简单梳理;运用图像特征提取法,从南充丝绸文化中提炼图案、色彩及纹样元素。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视角,重新解读南充丝绸文化的内在价值,在时代背景下赋予南充丝绸文化新的文化烙印,实现文创产品艺术性、人文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凝结。南充丝绸本身具备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能够为文创产品及文创产业提供新的灵感,进而为南充建设"世界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湖北荆州地区民间特色楚式髹漆工艺所面临的生存和传承困境,对楚式髹漆工艺的程序、特性、现状、漆器特征、价值与传承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将楚式髹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结合的传承创新方法,通过指导毕业设计课题案例的实践验证,拓展了楚式髹漆工艺的应用领域。运用数字化建模实现数据应用与共享,并将现代先进加工技术与传统髹漆工艺制作结合,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融合传统文化设计语意,来传播该技艺价值,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传承在农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须重视文化的社会价值,做好优秀乡土文化的继承发展工作,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天津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认可度较高,因此,激发农民文化传承的主体自觉性,建立乡土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就成为了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障措施,而充分发挥优秀乡土文化的推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融入了3D打印技术。3D打印文创产品,是一种结合3D打印的快速成型技术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创新创意的思路。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有助于实现文创产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